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题所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些什么问题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统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当中体验数学。虽然在新课改影响下,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从主客观方面考虑,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重设计,轻实际。新课改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情境设计也很重视,但是往往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如《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段:
师:国庆节到了,老师去商场买新衣服,第一种4套共460元;第二种每套120元。哪种款式的衣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学生口答算式:120-140÷4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本案例中,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与生活不符,学生是否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 的感觉呢?课后有的学生就说:“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的。看把衣服换成是“买铅笔”、“买乒乓球”等。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
二是重灌输,轻启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和影响,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还不适应,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平时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他们认为只要把学生教会就行了,学习理论又浪费时间等。因此,在教学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单一”的授课模式。比如:“厘米的认识”一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讲到底的方法。首先讲述厘米的感念;接着讲述让学生机械地感受1厘米的长度,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下量物体的长度;(从0刻度开始)。应该说,这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述是不错的,全面的。但问题是教师满足于让知识由本身的嘴巴“流淌”出来,而不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思索。学生纯属充当知识容器,消极地接受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取消。
三是重教材,轻创新。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处理。多数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作为新课改之弄潮儿的当代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所以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生活中学数学。在教学中,要根据同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不同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是创设故事情景。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设学生周边的故事和童话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孩子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教者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是创设游戏情景。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还没有明确,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景,则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创设生活情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