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 经济学方面的书的读后感

1000字多点就行~~~~著好书名~~~~~感激不尽~~~~~

  国富论
  亚当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拜读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选择的精读,第三篇是概要地阅读,第四篇和第五篇仅作大致浏览,尽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为详尽和精彩的论述,然而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一一略过。上面的一些认识和观点纯属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学者能够点出其中理解偏颇和谬误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济学的典范巨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急求《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一书的读后感。3000字左右,谢谢各位。_百度知 ...
但是,郎教授举出的个别例子却存在偏激之嫌,不是特别的恰当,其中的个别观点也只是纸上谈兵,并不切合实际。以上就是本人的几点看法,总之,《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这本书对我国企业经济的解剖和对企业家病态心理的揭示是比较深刻的。这就是我的读后感,绝对原创,谢谢!

急求公司的力量观后感,与经济法有关,请高手支招
我认为称之为 公司比 corporation 更为准确,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公司的本质特征,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所 谓法人组织, 就是若干人合起来建立一个拥有独立生命的这么一个组织, 而以前的那种企业, 家庭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他们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的。 ”公司的法人地位是公 司生命力的核心,过去人们在投资时,...

急求一篇关于《从经济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200...
【摘要】 行为经济学通过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消费者购房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认为: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充分、由于情感上的冲动和“瞬时效用”的影响、由于盲目地追随别人而失去独立的判断,人们在购房过程中...

急求一篇:用经济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某一经济现象!!!谢谢
利用它们价格的升高减少人们对它们的使用,既体现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也体现了经济学中的平等---多用多给,少用少给.验证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中第7页的“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二、 经济体制 我国从建国直到1978年,一直采取的是中央计划经济,由国家计划生产什么、如...

求求求急求!!!从经济学的解释原因
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提出一个规律认为:在生产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在增到一定水平之后,会转而递减。土地、设备、水资源、肥料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要素:劳动和种子。两季稻是劳动人民...

求一篇《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文章
求一篇《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文章 15 从经济学视角或管理学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现状分析,理论归纳、本质揭露、规律把握、对策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或主张,大概在十分钟以内,急求···不会这玩意啊... 从经济学视角或管理学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现状分析,理论归纳、本质揭露、规律把握、对策分析、形成解决...

经济学里的。举例说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字数越多...
看不见的手就是指市场,市场通过价格、供需和竞争来调节经济。比如,当猪肉价格过高时,就会吸引较多的养殖户养猪,从而增加猪肉供给;猪肉供给的增加进而会导致价格下降,养殖户因为成本问题而放弃养猪,从而供给减少,猪肉价格上升。通过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会有一些养殖户因为成本优势存活下来,进而猪肉价格会...

经济学基本理论是什么?
百万美元一本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归纳出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是: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表明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问题。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机会成本。3、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边际...

关于经济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
统计计量经济学方面。而会计就主要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反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比经济学更专业一点,但没有其学的广泛。我个人认为是经济学要求更高特别是现在经济学与数学越来越密切,所以对数学要求更高,就看你书许巍咋样了。经济学就业更广泛但会计更专业,就业前景差不多。理论经济学更适合。

急求《经济法在现实生活的作用》文章。一千五百字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法中浓厚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色,较之具有浓厚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西方国家民商法以及模仿而成的中国民商法,虽然前者具有实事求是方面的巨大优势,但是中国经济法中具有的中国特色中的一些带有有悖市场经济规律的旧体制、旧文化、旧传统,如果不倍加注意克服,则中国经济法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