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刘邦为何让56万大军穿丧服与项羽作战?

如题所述

刘邦出身社会底层,年轻时经常混迹市井,他的人生经历比一般人要丰富,史书评价他“倜傥疏达”。



早期的人生经历使刘邦养成了宽广的胸怀和气度,不管是名声不好的陈平,还是出身低微的韩信,刘邦都将他们收入自己门下,让他们各尽其才,前去投靠的谋士由于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也都竭尽心力辅佐。

在楚汉相争伊始,刘邦就听了一个老人的建议,让56万大军在与项羽作战的时候穿上丧服,结果此计反而对刘邦夺得天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一计策才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根本所在。

此计究竟有何玄机,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请随笔者往下看。



在秦末群雄混战之初,刘邦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可在一帮能人良将的辅佐下,刘邦最先攻入了咸阳,抬眼望着气度恢弘的宫殿楼宇,刘邦一度迷恋不舍,张良一看情况不妙,立即劝谏道:“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这句话使刘邦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惊醒了,他彻底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咸阳虽然好,可终归为是非之地,万万不可久留。

刘邦很快便“籍吏民,封府库”,挥师重驻于霸上。

项羽听闻刘邦攻入咸阳的消息后,一度恼怒不满。在项羽的真实想法中,刘邦所率领的兵将只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根本没有资格和自己相提并论,但他们却先一步攻入了咸阳城,项羽感觉自己威严扫地。



当刘邦把大军撤出咸阳后,项羽对刘邦的不满得到了缓和,所以在后来的鸿门宴中,即便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也没有下狠手。

刘邦进入咸阳城不过是个匆匆过客,而项羽进入咸阳城却是个心藏家仇国恨的报复者,楚国为秦所灭之仇,再加祖父项燕为护国而惨死之恨,两种激烈情绪的交织使得项羽忘却了天下大局,他的思维拘泥在了焦急的索偿欲望中,于是便放下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同时屠戮了秦王子婴和其他皇室贵族成员。

除此之外,整个咸阳城也被项羽的军队搅得鸡飞狗跳。虽然秦的统治残暴严苛,可天下百姓并没有失去最起码的良知,秦的过失应该归罪于秦的统治者,而不应该归罪于耗费数十万百姓之力建造起来的阿房宫,更不应该让咸阳城上下都为之蒙难。



项羽的所作所为就等于告诉天下人他是个残暴的匹夫,相比之下,最先“破秦入咸阳”但“毫毛不敢有所近”的刘邦就成为了天下人心中的贤明之主,这对项羽将大大不利。

当深藏多年的家仇国恨被宣泄殆尽后,项羽返回了彭城,他最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分封诸王,据史料记载,项羽一共分封了十八位王,楚怀王熊心先前立下了“先入关中者为王”之约,按常理刘邦应该成为诸王之尊。

可实力强大的项羽却把当初的约定全部抛在了脑后,他将刘邦分封到了巴蜀、汉中一带,这些地方在当时基本上属于蛮荒之地,由于担心刘邦积蓄实力反扑,项羽还把他的军队削减了三万之众,此外还让雍王、塞王等人共同占据汉中,他们与刘邦要么有矛盾、要么疏远。



总而言之,项羽从多方面入手对刘邦进行钳制,他则理直气壮地封自己为霸王,仅由“霸王”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项羽想做王中之王,他希望其他的王应该奉他为天下之主,不过天下之主似乎并不是那么好当,项羽需要为此解决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在项羽的叔父项梁起事初期,为了壮大自己,他想要在普天之下立起一面靠得住、扛得稳的旗帜,尽管项梁和项羽均为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但他们所能号召的力量依然无法彻底地颠覆强大的秦朝,这时项梁便想起了楚国王室的后裔,在民间放羊的熊心被推了出来,熊心成了楚怀王,项梁自立为武信君。

尽管熊心是君,项梁是臣,可所有的兵力基本上掌握在项梁手中,熊心当王其实仅仅在名义上,项氏一族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出身来获得天下的云集响应罢了。



不过熊心这个人并不是胸无大志的懦夫,史书评价他为“天下之贤主”,登基之初,由于以项梁为首的势力占据绝对优势,他对项梁的主张基本上言听计从,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在老老实实地当傀儡,可当局面发生变化时,他可以很快地行动起来,熊心是在等待机会。

公元前208年,项梁因为轻敌战死于定陶,熊心立马封宋义为上将军,项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得到了改变,但没过多久项羽便斩杀了宋义,接着又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熊心不得不封项羽为上将军,他再一次被架空了。

当义军即将攻入咸阳时,熊心“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熊心是想找个人顶替或者制衡项羽。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城后,项羽故意派人向熊心报告这一消息,熊心的回答很直接:按照原来的约定办。



很明显熊心是想用其他人来削弱项羽的影响,但由于项羽的实力是群雄中最强的,即便熊心发话,恐怕也没有人敢抢项羽的风头,所以刘邦很快就退出咸阳并恭顺地等待项羽的到来。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在各股势力中居于主导地位,他开始以天下之主的身份对各路起义首领进行了分封。项羽自封为霸王以后,处境最尴尬的其实是楚怀王熊心,为了堵住悠悠众口,项羽尊熊心为“义帝”,仅从表面来看,义帝指的是受天下尊戴的人,可在项羽看来,这个义帝只不过是个“假帝”而已。

随着权力欲望的膨胀,项羽对眼前的这个“假帝”也容不下半分了,他令人将其迁到了长沙郴县,接着他又暗示英布半路伏击,熊心惨死。虽然熊心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但项羽杀他就是以臣弑君,这在天下人眼中其实就是忤逆犯上。



继火烧阿房宫之后,项羽再一次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的残暴,同时也给了别人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讨伐他,刘邦早已坐不住了。

刘邦是最先进入咸阳的,可却被项羽分封到了条件最差的地方,这种情况不管发生在谁身上都是难以忍受的,他和项羽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由于刘邦攻入咸阳时与民秋毫无犯,天下百姓对他颇有好感,再加上他的身边聚集了大批的能士良将,这对项羽的霸王之位是个巨大威胁。

即使刘邦老老实实在巴蜀之地当汉王,项羽也会寻找机会将其彻底消灭,与其等待麻烦的到来,不如主动去找麻烦。在封地上站稳脚跟没多久,刘邦便召集自己的军队欲对项羽进行讨伐。



在即将出征时,董公拦住刘邦大军的去路,说了一段对刘邦至关重要的建议:

“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而伐之”。

刘邦立马便领悟到了这一建议对于自己出师的重要作用,他很快便伏地大哭,接着又“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诸侯接到相关消息后,很快就有人联合刘邦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刘邦令士兵身着丧服出征,当一行军队浩浩荡荡通过时,百姓们都明白刘邦是为了铲除逆贼而出师的,汉王的贤名迅速传到了很多人的耳中,大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项羽的不仁不义,楚汉之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拉开序幕的。



四年以后,昔日自称霸王的项羽兵败垓下并于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并成为了开国皇帝,司马迁评价项羽“违约王汉,背关怀楚”,这其实是他失掉天下的重要原因,董公的计策对项羽这两项过失进行了最大化的宣传,从而使他失去了更多的人心,也为刘邦夺得天下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著名历史学者许庸斋认为,即便是身为帝师的张良,他也很难想出董公的计策,而且这一计策使刘邦“激发天下大机括”,董公此人对建汉的功劳不可谓不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刘邦知道这一场战事将会非常惨烈,为了让战士们能够在死后也能够体体面面的,所以就让他们穿上了丧服,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让他们背水一战
第2个回答  2021-01-10
这是为了提升大军的士气,让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够战胜敌人。
第3个回答  2021-01-09
我觉得是为了增加士兵的士气,让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尽自己的全力去拼搏,不要保留任何一丝余地。
第4个回答  2021-01-10
通过这一行为,可以让当时的百姓知道刘邦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展现出了他高尚的品格,从而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