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看待转基因?

如题所述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对待转基因不能“谈转色变”,要区分科研、产业化、行业管理等不同情形,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这样才能使这项生物新技术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应当看到,当前全球转基因研发势头强劲。研发对象更加广泛,已涵盖了至少35个科,200多个种;研究目标更加多样,由抗虫和抗除草剂等传统性状向抗逆、抗病、品质改良等拓展;转基因技术更加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定点重组技术的突破使基因操作实现了安全化、精准化。同时,为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杜邦先锋与陶氏益农、孟山都与拜耳等跨国种子公司正掀起重组热潮,种业与新技术深度融合。

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生物科学的前沿高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尤其是农业大国,在这个领域中不能被人落下,必须在转基因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国务院2008年批准设立了转基因重大专项,支持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我国科研人员克隆了100多个重要基因,获得1000多项专利,取得了抗虫棉、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一批重大成果,我国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然而,由于科学素养的局限和信息交流的不畅,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甚至“谈转色变”。事实上,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是中性的,其研发出来的产品安全不安全,需要一系列安全性评价。只有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产品才能上市,经过严格科学评价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其安全性和传统食品是等同的。目前,我国政府批准可以在国内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产品只有棉花和木瓜。

从国际上看,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不断深入,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我国现实来看,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遵循以下原则:严格开展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充分考虑产业的需求,重点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瓶颈问题。

所谓严格管理,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转基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监管要有效防范转基因育种材料、转基因品种和转基因种子非法扩散。基于我国现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水稻研发状况以及产业需求,国家目前还没有批准这些品种商业化种植。所以尽管获得安全证书的品种是安全的,但是私自种植,因为违反了《种子法》《专利法》,要严肃依法查处。严格管理还包括制定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建立公开透明机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存在一些疑虑和担心,也是很正常的。正是基于此,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科学普及”。正如抗生素和核能的应用一样,新事物的发现总会伴随着风险,不能因为有风险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是新事物而降低警惕。要对转基因发展的科研、产业化和行业管理三个层面作出全面统筹,让这项新技术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现在普通老百姓谈及转基因食品色变,主要原因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那么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呢?通过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至今并没有可靠实验数据显示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方面是,转的基因是否有毒,蛋白质是否有毒。目前从科研人员的论证结果来看,食物中的蛋白质和基因是没有活性的,比如一些抗虫蛋白本身对人体并没有伤害。

同时,证明转基因食品无害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目前科学界对基因的了解还相对来说比较肤浅,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证明一个食品无害,不是但时间的可以做得来的。

另外一个方面,大家反对转主要针对于孟山都的转基因种粮专利所属问题。现在的转基因粮食的专利几乎都是属于孟山都公司,毕竟粮食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老百姓每天吃的粮食的种子操控在外国人手中,从小来说涉及利益问题,往大了说涉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

以中国的大豆为例,中国本是大豆的原产国,近几年因为转基因大豆对市场的冲击,目前主要依靠进口。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在此科普一下,不用转基因照样可以培育出好物种。目前国内的华大基因正在进行大豆回家计划,取得了有效成果。同时,华大基因自己做小米,现在小米的育种和种植技术走到全世界最前列。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很快可以造福人类。



欢迎关注周空也的回答

第2个回答  2020-09-18

转基因食物之所以出现,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食品短缺以及营养问题。

其实,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与自然合力对植物的基因进行“驯化”,我们挑选那些颗粒饱满、产量高、味道好、更抗旱的种子,长年来的培育与选育,才形成了我们今天食用的大米、土豆、大豆、苹果等,他们与其野生品种的基因已经有很大区别。

本质上来说,在转基因食品出现之前,我们的农业活动也是一种“非自然行为”。

1994年,第一种转基因食物——贮藏更久的Flavr Savr番茄投放美国市场。2000年,德国科学家印戈·伯特利研发出黄金大米,在水稻中插入了黄水仙的一个基因,水稻就能生成维生素A的前体。因为,全世界每年约200万人因维生素A缺乏而死亡,近50万人因此失明。

如今,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接受了遗传改良作物,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大豆都是转基因产物,据估计,美国境内出售的加工食品中约有75%包含转基因产品。至今为止,从未有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有任何危害人体的安全问题。

但世界上依然有很多转基因反对派,他们认为基因工程扰乱了自然规律,可能给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个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过是人类非自然行为的冰山一角。

人类始终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索,也有不少前沿科技的发展引起了一定的质疑和恐慌,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毁灭人类、基因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引起基因歧视等等。

这是拥抱新事物和变化的时代,人类不可避免地为某些行为付出代价,比如环境破坏、大气污染,但人类不得不得向前发展。况且,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在上市之前会经历非常严苛的安全考验,任何一点不安全因素的出现都会导致一种转基因作物不被批准上市。

所以,不要给转基因食品冠以各种阴谋与负面的帽子,是否接受仅凭个人选择。

第3个回答  2019-12-23
这才是科学认识转基因的思维方式。
第4个回答  2020-11-03
未来绝育会毁在转基因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