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嗟来之食原文和翻译

如题所述

原文
出自《礼记·檀弓》:齐大饥(饥荒很严重)。黔敖为食(设食摊)于路,以待饿者而食(SI`,给……吃)之(2)。有饿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脸;袂,MEI`)辑屦(3),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10),曰:“嗟!来食(5)!”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7)!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⑴本节选自《礼记》下。 (2)大饥:严重的饥荒 (3)黔敖:春秋时期的贵族。 (4)食(sì):同“饲”,把食物给人吃。 (5)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 (6)辑屦(jù):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7)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8)奉:给予,送。这里是“递给”的意思 (9)执: 端 (10)嗟:打招呼的的声音,相当于“喂”,含有轻蔑侮辱的意思。 (11)嗟来之食:带有不敬意味的施舍。 (12)予:代词,“我”。 (13)唯: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因为”。 (14)从而:于是。 (15)谢:辞谢。 (16)斯:此。这种地步。 (17)终:最终。

译文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给他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于是断然谢绝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