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如题所述

你好,三月三有两种风俗:
  1,我们这边说的呢是,三月三回娘家,死了丈夫塌了天。就是你不能回娘家,否则对你老公不好。
  2,三月三,好日子,家家户户接闺女”,砀山风俗。
  其实,有关“三月三”的民俗民风,全国各地都有记载。象“曲水流觞”、“祭祀宴饮”、“兰汤沐浴”等都是它的内容。但“接闺女回娘家”,恐怕只是淮北一带盛行,砀山犹甚。
  中国的农历,一三五七九为单月,月份与日数重叠,为节。如一月初一,春节;三月初三,重三节(也有叫桃花节、泼水节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鹊桥节(也有叫巧节、情人节的);九月初九,重阳节。
  至于三月初三闺女回娘家的来历,在我们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三月初三是“恶日”,应避之。据《宋书·礼志》中记载:“平原人徐肇,于三月初得三胞胎女婴,至三月三日,俱亡。一村人引以为怪,从此,每逢此日,都相携去水边涮洗”或外出以避邪气。另一种说法是:天宫中的王母娘娘,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去蟠桃园内赏花,七个闺女也都出阁随从。早先本仙女思凡,偷偷飘落人间与董郎相配,就是在三月初三,被王母击鼓招回天宫的。(所以,一过三月三,再下雨就有雷声了)。如此遥远的路程,都阻挡不住闺女回娘家,何况人间呢?
  三月三,正值清明前后,在淮北,是南北冷暖气流频繁交会的时候,天气偏湿,自古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说法。在这一段不太心的空闲中,闺女回趟娘家,理所当然。在砀山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老天爷,别下了,留着干路回娘家。娘家远,骑上毛驴打上伞,娘家近,穿着乡鞋柱着棍。”看样子,不管路途如何,都得回家住上几天。
  三月三回娘家,关键是接。因为它的来历,毕竟与“恶”与“悲”有关。再加上清明前后,正是“旧坟添新土,白日飞黑钱”的祭亡时节,阴阳交错,必须得由娘家哥或娘家侄来接,以免路上遭遇不测。实在忙不过来的,闺女也可带着自己的男孩回来,但要折根桃条作以避邪。有首儿歌证明了这一习俗:“大槐树,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俺的闺女咋不来,说着说着来到了,满脸泪水直发呆,俺是娘的心头肉,娘不接俺俺也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2
人们称它为谈爱日,燃放爆竹,玩龙灯,唱歌跳舞,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山神,谈情说爱。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亦称“花炮节”,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 布依族,是日、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后跟社火队,热闹非凡,多于三月三赶歌圩、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见下文。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乞子和戴柳圈【三月三民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对歌。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采鼠麹(曲)草。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举办歌会,共享收获的欢乐,家家吃乌米饭、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欢度佳节,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台湾,青年男女们对歌。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抛绣球、斗马,后云集于广场,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关于它的来历、踏青,故又称歌仙节(见下文。 侗族,吃黄糯米饭,于节日杀猪祭社神,搭歌棚、踩堂等活动、探春、斗牛,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流枣;);三月歌圩节、碰蛋。 汉族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流卵;黎族“孚念孚”的传说,是集体渔猎的节日
第2个回答  2021-03-16

第3个回答  2019-04-04
你好是家是那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