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如题所述

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艺
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也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美
的创造是人类生活的创造。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生产
劳动首先为人类提供物质的实用对象,同时也为人类提
供了审美对象,人类从自己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中观赏
其自身。所以,最初人类的物质实用对象与审美对象是不
可分的。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原始人产生了对
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愉快进行再体验的需要时,他
们才开始用一定的手段再现那些实践活动的情景和主观
感受。这样,原始的艺术就被创造出来了。人类学和考古
学提供的大量有关原始艺术的材料表明,原始艺术,如原
始诗歌,神话,舞蹈,绘画,以及这些艺术所体现的原始人
的审美意识以直接的生产劳动为基础,起源于原始人狩
猎等活动中。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艺术是以劳动为
中心,作为生产劳动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随着生产力进
步,出现了社会分工,特别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之后,艺术才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从物质
生产中分化出来。古代和近代一些思想家对艺术起源曾
提出过“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等等观点。在现代
西方美学中,兴起了依据社会学、民俗学、人种学、考古
学、文化人类学等具体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对艺术的起源
和发展进行经验主义和历史比较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虽
然开拓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材
料,但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能对艺
术起源和发展问题作出科学、全面的阐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驰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无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文献来看,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的。例如《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几句话是根据《吕氏春秋?淫辞篇》来的,“邪许”本作“舆呼”。所谓“举重劝力之歌”,就是指人们集体劳动时,一倡一和,借以调整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工作效率的呼声。举重时是这样,舂碓时也是这样。《礼记》的《曲礼》和《檀弓》二篇都说:“邻有丧,舂不相。”“相”是送杵声,其作用与举大木者的呼“邪许”正复相同。再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的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的打夯,码头工人的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从这些地方我们极其明显地看到劳动和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而且那种节奏是在劳动时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规定的。这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定论断的正确性。<BR> 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关于这,鲁迅更说得很明白:<BR> 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BR>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BR> 但虽然如此,那种有声无义的韵律究竟不是诗歌。真正有意义的诗歌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原始人在长期的劳动中,由于大脑和发音器官的发达,逐渐产生了思维和语言。当然语言在最初也不过是简单的呼喊,后来才逐渐发展为音节分明、以至于能够作为人类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时候如果在呼声的间歇中随意添上一些语言,即使是最简单的语言,如《候人歌》那样:“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只是在“兮”、“猗”的呼声上添了两个词。然而这种表意的语言一旦同具有节奏性的呼声或叹声结合时,便成为有意义的诗歌。当然,这仅仅是原始的诗歌形式。后来还有不少民歌保存这种形式,句末常常带有呼叹作用的声符,如“兮”、“猗”之类。但这个声符的作用已经不如原始诗歌组成部分那么重要。社会生活日益复杂,语言日益发展,这种诗歌形式,特别是文人作品中作为语助词的呼叹词,其作用几乎降到可有可无的地位。间有保留这种原始性的,有如梁鸿的《五噫歌》,每句末都用一个感叹词——“噫”字,那是很少的。这样的结尾形式,如果我们不从原始诗歌的发展上去探讨,那就不好理解。它并不是一种新形式,而是原始形式的遗留,作者有意识地加强诗歌句尾的节奏性的呼叹作用而已。《诗经》中的《麟之趾》、《驺虞》等篇以及曹丕的《上留田行》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BR> 不可想象,原始人刚刚学会说话,或者还没有创造任何记录语言的简单符号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单纯的文学作品。因此歌舞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成为原始人艺术活动的一般形式。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的一段记载:<BR>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BR> 又如《河图玉版》也有一段记载:<BR>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BR> 由此可见,远古时代的歌舞是互相结合的。“投足”是一种舞的姿态。三个人手里拿着牛尾巴,投足而歌,和三个人吹着竹筒,被发而舞,这正是歌舞和音乐相结合的最好的说明。在这种最朴素的集体文艺活动中,并没有某种单纯的文学独立存在着。<BR> 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本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或者说是劳动过程的回忆,也可以说是生产意识的延续和生活欲望的扩大。因为其中显然包含着功利的目的,表示热烈的愿望。因此,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BR>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BR> 从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固然没有根据,但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它回忆了几乎全部的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不仅《弹歌》如此,即如上文所提到的葛天氏之乐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为什么唱歌跳舞一定要拿着牛尾巴呢?显然因为野牛或家畜都是那时的人们所最珍贵的东西。为了表示它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关系以及对自己生活的需要,这种歌舞的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最恰当的。可以联想到,这和印第安人的“野牛舞”有点类似。(普列汉诺夫《艺术论》第90页,鲁迅译)。再看那葛天氏的八阕,其歌名虽或于后人的追述,但其中如“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等名称,也显然符合古代劳动人民的狩猎、牧畜和耕种几个阶段的生活内容。而所谓“敬天常”、“依地德”等歌,可能就是反映人们对于生产有关的气候和土壤的重视。总之,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而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是和他们的集体生产劳动分不开的。<BR> 原始人不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认为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主观的意志随便改变。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企图用它来“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甚至企图用它去影响神,以达到某种愿望;于是常常把诗歌当作“咒语”来使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现实的要求,而方法则是把人们的能力加以理想化。这是属于艺术的创作。例如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BR>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BR> ——《礼记·郊特牲》<BR> 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因为从词句上看,与其说是祈祷,不如说是命令。这里,作者在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他如相传为舜的《祠田辞》(《文心雕龙?祝盟》),以及淳于髡所述的《田者祝》(《史记?滑稽列传》)等,都是想通过诗歌形式的语言来达到某种幻想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说,诗歌的发展,又与原始宗教的“咒语”有密切关系。<BR> 散文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未有文字,早有诗歌,而散文则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了散文的发展。散文本来不用韵,但它在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也要求简短、精炼,便于记诵,所以往往有节奏、有韵调而富于诗的味道。先秦散文中常杂有大量韵语,可能与这种情况有关。例如:<BR> 无偏无颇(古本作“颇”,今本作“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30
一开始我们的活动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我的农业、手工业还是简单的物物交换,都是为了肚子,为了生活。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渐渐发达,产生很多的思考、行为、。这些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也可称之为艺术。

论述题 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艺 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也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美 的创造是人类生活的创造。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生产 劳动首先为人类提供物质的实用对象,同时也为人类提 供了审美对象,人类从自己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
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原因: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起源的解释,文学的起源是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原始人灵巧的手、发达的头脑和语言,给人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且还给最初的文学艺术提供了范本。原始洞...

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
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起源的解释,文学的起源是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文学理论史上有关文学起源的各种解释进行介绍,在现代社会学科学和文学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释,并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文学的本质。历来的研究...

简要评述文学起源问题上的“劳动说”,作为生产活动的劳动的重要性和工艺...
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早起文学的形式。

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

文学起源的劳动说 论文
一句话,人的生活实践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但是,我们不能说劳动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来源,它只是重要来源,因为原始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劳动说”这种文学起源观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它是在前人若干起源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其他起源观有所扬弃,但并不简单的扬弃,而是将其纳入...

关于文学起源劳动说的详细说明和论述
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

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

把远古歌谣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简要说明文学起源于劳动的过程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驰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无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文献来...

劳动在人类艺术起源和发展中的作用
1、劳动在人类艺术起源中的作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 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在劳动中为了需要而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恩格斯说:“劳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第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