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50亿年后会变成了白矮星是不是,如果是,哪么谁给地球温暖的阳光

如题所述

当太阳死去,地球能否逃生?
2014.11.04 星期二 来自知道日报

《环球科学》答:

天文学家已经在超新星残骸——中子星周围找到了行星,在类太阳恒星尸体——白矮星周围找到了小行星瓦解产生的尘埃盘,还在流产的恒星——褐矮星周围找到了新行星正在形成的证据。在这些原本被认为不应该存在行星的恶劣环境中找到行星,不仅表明行星形成过程比过去想象的更顽强,而且暗示,在太阳死亡之时,我们的地球还存有一线生机。

天空中最悲惨的角色莫过于白矮星(white dwarf)。它们并不遵从普通恒星的质量-亮度关系:尽管质量与太阳相仿,白矮星却是所有恒星中最暗淡无光的,而且正越变越暗。天文学家认为它们连恒星都不是,充其量只能算是恒星的“尸体”。每颗白矮星都曾经像我们的太阳一样,散发着同样明亮的光芒。但是在那之后,它逐渐耗尽燃料,步入了暴躁的死亡阵痛阶段:它的直径膨胀100倍,亮度增强10,000倍,而后外部壳层被抛射出去,只留下一个地球大小的发光残骸。在余下的无尽岁月里,它将了无生气,慢慢变暗,直至一团漆黑。

但这个故事还不够悲惨,实际情况要更加糟糕。我们和同事已经在银河系中发现了10多颗特殊的白矮星,它们的周围环绕着小行星、彗星,甚至还有行星——简直就是整个太阳系的“墓地”翻版。这些恒星还“活着”的时候,每天都会在这些小天体的天空中升起,给它们送去光和热,加热土壤、搅起微风。但在这些恒星死亡时,它们会蒸发、吞没、焚化内行星,只留下那些“居住”在偏远寒冷地带的天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白矮星还会撕碎并摧毁许多“幸存者”。这些历尽磨难的行星系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得以一窥50亿年后太阳死亡时,我们的太阳系将要经历的悲惨命运。

天文学家过去一直怀疑,太阳外的其他恒星周围可能存在行星。不过我们当时设想,应该会在十分类似于太阳的恒星周围,找到十分类似于太阳系的行星系统。然而,自从15年前相关发现开始大批涌现,情况立刻变得明朗起来: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可以与太阳系完全不同。第一个例子是类太阳恒星(sunlike star)飞马座51——它拥有一颗质量比木星还大的行星,但主星与行星的间距比水星公转轨道半径还小。随着天文仪器越来越灵敏,天文学家发现了更加古怪的例子。类太阳恒星HD 40307拥有3颗行星,质量介于地球的4~10倍之间,全都在不到水星轨道半径一半的距离上围绕主星旋转。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拥有至少5颗行星,质量介于地球的10~1,000倍之间,轨道半径最短不足水星轨道的1/10,最长则与木星轨道相当。就算是科幻小说里设想的行星系统,也不可能如此多姿多彩。

白矮星系统则表明,甚至行星系统的主星都不一定要类似于太阳。行星和小行星、彗星之类的小天体可以围绕着自身比行星大不了多少的天体旋转。这些行星系统的多样性丝毫不亚于普通恒星周围的行星系统。天文学家没有料到行星系统居然会如此普遍,也没有料到它们会如此“顽强”,更没有料到行星形成过程看起来会如此“放之四海而皆准”。与我们太阳系类似的行星系统,可能并不是宇宙中的行星乃至生命最常见的栖息场所。

凤凰涅槃

尽管今天已被一些人淡忘,但第一颗得到确认的太阳系外行星确实围绕着一颗与太阳完全不同的恒星——中子星(neutron star)PSR 1257+12旋转。中子星是一类比白矮星更极端的“恒星尸体”,比太阳质量还大的物质被压缩成小行星大小,直径只有大约20千米。这种“怪物”是质量超过太阳20倍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诞生的,这一过程比类太阳恒星的死亡要剧烈得多,因此,很难想象行星可以在这样的爆炸中幸存下来。此外,这颗恒星爆炸前的直径可能超过1个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缩写为AU,即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而今天已知围绕它旋转的行星当中,轨道半径最大也不超过1个天文单位。出于上述两个理由,这些行星必定是在爆炸后留下的灰烬中形成的。

虽然超新星爆炸通常会将大部分残骸抛入星际空间,但仍有少量物质会受到引力束缚,落回恒星残骸周围,形成一个旋转的物质盘——这些盘就是行星形成的温床。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就是一团弥散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而形成的。角动量守恒使部分物质不会径直落向新生的太阳,而会在周围形成一个形如薄煎饼的物质盘。正是在这个盘中,尘埃和气体凝聚成了行星(参见《环球科学》2008年第6期《行星生于乱世》一文)。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下落物质盘中也可能发生着类似的过程。

天文学家之所以在PSR 1257+12周围发现行星系统,是因为他们检测到了它发出的射电脉冲计时信号中的周期性偏差。这些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围绕这颗脉冲星旋转的行星推动它发生轻微的周期性摆动,从而改变了射电脉冲抵达地球所必须传播的距离。尽管观测天文学家对其他脉冲星进行了彻底搜索,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3
  没有哪个恒星非得有义务为地球提供温暖的阳光,当太阳熄灭后地球就会变得一片黑暗和极寒,一切生物都将灭绝!
第2个回答  2014-11-04
不用你超心了,五十亿年后我会回来的
第3个回答  2014-11-04
太阳挂了 到时候人类会做一个太阳代替
第4个回答  2014-11-04
地球寿命只有三十亿年

太阳50亿年后会变成了白矮星是不是,如果是,哪么谁给地球温暖的阳光
天文学家已经在超新星残骸——中子星周围找到了行星,在类太阳恒星尸体——白矮星周围找到了小行星瓦解产生的尘埃盘,还在流产的恒星——褐矮星周围找到了新行星正在形成的证据。在这些原本被认为不应该存在行星的恶劣环境中找到行星,不仅表明行星形成过程比过去想象的更顽强,而且暗示,在太阳死亡之时,我们...

太阳50亿年后会变成了白矮星是不是,如果是,哪么谁给地球温暖的阳光
没有哪个恒星非得有义务为地球提供温暖的阳光,当太阳熄灭后地球就会变得一片黑暗和极寒,一切生物都将灭绝!

请问太阳在50亿年后成为白矮星还是红巨星?
在红巨星阶段结束后,太阳可能会通过一次或多次新星或超新星的爆发来释放剩余的能量。这些爆发将抛射掉太阳的外层物质,对其内部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太阳的质量不足以产生超新星爆发,它将最终演化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晚期产物,由致密的核心组成,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仍然非常热。在成为白矮...

请问太阳在50亿年后成为白矮星还是红巨星?
红巨星。变成红巨星后再过50亿年变成白矮星或爆发为新星或超新星。若变为白矮星,后再变为黑矮星。

太阳会在50亿年后爆发吗?
是的,根据目前的科学理解,太阳在大约50亿年后会发生恒星演化的最后一阶段,即将耗尽其核心的氢燃料,导致核心收缩和温度升高,外层氢气继续燃烧并膨胀,使太阳变成红巨星,最终在这个过程中熄灭。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太阳的质量将继续降低,而其表面温度会降低,变成更冷的白矮星。在这个过程中,太阳外围的...

太阳系50亿年后将变成什么样?天文学家透过望远镜发现了答案
白矮星SDSS J1228 + 1040原本所在的恒星系统的现状,就是50亿年后太阳系的状态。当太阳走到了生命末期,它的质量会减小,引力也会减弱,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会发生外移。不过在太阳变为白矮星这一过程中,水星和金星应该都会被吞噬。至于地球,或许会像SDSS J1228 + 1040b那样被摧毁,就算...

听说五十亿年后太阳会崩溃了?
而地球可能会被高温的太阳撕碎(烤化了),也可能在太阳成为一颗白矮星后重新露面。但那时的地球上已经面目全非,找不到任何水、大气层、生命存在过的痕迹了。但这种情况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完全不用担心,因为那是数十亿年以后的事情了。人类也许在那之前就已经灭绝了,或早已移居到外星球上了。太阳...

50亿年后的太阳会变成什么样?
再过大约50亿年后,太阳也会走上这条不归之路,那时,不光水星、金星要被极度膨胀的太阳所吞噬,恐怕连地球、火星也难逃这可怕的厄运。好在50亿年是遥远的未来,地球从诞生到今天,也不过46亿年的时间,所以今天的人类大可不必为此担惊受怕。一般的红巨星都不像主序星那么“安分守己”,常会有一些...

五十亿年后太阳是否会熄灭?有哪些科学依据?
太阳完全熄灭陷入黑暗,可能需要几百亿年,50-70亿年后太阳成为红巨星,持续2-3亿年后变为白矮星,白矮星依然可以向外释放能量。类似太阳的恒星,因为核聚变质量不断损失,最后会因为引力的大范围下降,外层物质急剧向外扩张,此时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并没有停止,而是在高温高压下逐渐聚变产生碳和少量氧,...

太阳在50亿年后会爆炸吗?
已经不是推测了,几乎可以确定,太阳在50亿年以后,由于自身的的氢消耗殆尽消,它首先会变成一颗红巨星。太阳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由于它的体积异常巨大,光度会极为明亮。届时地球的温度就算在极地都会有几百度。最后太阳会变成一颗白矮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