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基本特征

如题所述

经典造山带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褶皱作用有关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型造山 带,另一种则为与岩浆弧有关的内华达-安第斯型俯冲造山带(刘和甫,2000)。南岭地 区造山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早中生代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加里东基底被不同程度卷入褶皱 作用,形成基底褶皱和盖层褶皱,其劈理前锋一般延伸到中-晚泥盆统,粤北、粤西、湘 南、闽西等地泥盆系—下石炭统均可见到比较强烈的劈理化和基底褶皱作用,并伴有同期 花岗岩活动(任纪舜等,1990)。如分布在吴川-四会断裂带东北断的粤北新洲褶皱式逆 冲推覆构造(图6-2),北东向长25km以上,原地系统主要为上古生界灰岩,推覆体厚 度达1.1km以上(彭少梅等,1990),为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呈平卧或斜卧 褶皱形式产出,由南西向北东推覆,水平推覆距离可达30km。推覆断裂系统中早中生代 长英质岩脉经受了同推覆期韧性变形,推覆构造被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侵入,与花岗岩同 期侵入的长英质伟晶岩脉变形微弱,表明新洲推覆构造最初运动于早中生代,终止于中- 晚侏罗世。其推覆方向为NE向,可能与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碰撞有关。

图6-2 粤北新洲逆冲推覆构造坪径—桐油坪剖面图(据彭少梅等,1990)

中侏罗世以来,伴随古太平洋板块(库拉—伊则奈崎)对朝N-NNW向欧亚陆缘的 低角度俯冲碰撞,对南岭地区造成强烈的挤压,南岭地区早中生代盖层褶皱进一步加强(任纪舜等,1990),并产生一系列逆掩断层。闽西南等地发育的中生代大规模逆冲推覆 构造多由SE向NW推覆,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挤压有关。如福建大田县梅岭至 石牌一带,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和下三叠统溪口组(T1X)中发育的一系列前陆褶皱 冲断带,长兴组(P2C)灰岩发育大型倒转褶皱(轴面产状:60° ∠63°),该组由SE向 NW向逆冲于翠屏山组(P2CP)之上(逆掩断层产状:65°∠40°)(侯泉林等,1995); 下三叠统溪口组(T1X)同样发育轴面产状总体倾向东的大型倒转褶皱,并朝NW向分别 逆冲于二叠统翠屏山组(P2CP)和长兴组(P2C)地层之上(图6-3)。

白垩纪火山岩喷发之后,本区强烈褶皱挤压造山运动演变成挤压剪切运动,在区内形 成了吴川-四会和赣江等大规模左旋走滑挤压剪切带。伴随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构造活动, 在浙、闽、粤沿海形成强烈的火山喷发和花岗岩岩基,南岭地区则以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 为主,在区内形成总体上呈EW向排布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等陆 缘岩浆弧造山带,随后岩浆弧造山带伸展塌陷形成弧内裂谷,后期进一步扩张形成弧后裂陷盆地和陆内裂陷盆地。 

图6-3 闽西南大田梅林—石牌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图

南岭地区中-新生代山体大多由岩体组成,多属陆内岩浆作用形成的断块伸展山岭。 岩体有的单独产出,也有的构成复式岩体,大多呈零星分布,常与周边盆地构成完整的盆 山构造体系(表6-1)。其形成时代从内陆到沿海有由老变新的趋势。空间上主要呈东西 向和北东向两个方向分布,研究区内存在三条近EW向展布的花岗岩带(即北带九嶷 山—诸广山、中带花山—大东山—贵东、南带广宁—佛冈—新丰江)。岩体大致上以吴 川-四会断裂带和赣江断裂带为界,东西两侧岩体展布方向有所差异,断裂带西侧岩体展 布以EW向为主,NW和SN向次之;断裂带东侧岩体展布则大多呈NE向展布,少部分 岩体呈SN向和NW向。岩体展布与褶皱或断裂关系密切,同造山期岩体受褶皱构造控 制,分布在背斜核部,接触带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岩体边部多发育片麻状构造(任纪 舜等,1990;莫柱荪等,1980),有的甚至进一步发展形成热隆伸展构造(陈跃辉, 1998;舒良树,2004)或变质核杂岩(舒良树,1998);后造山期的岩体则常沿断裂侵位, 如本区与盆山耦合关系密切的中生代岩体多属此类。区内岩浆活动呈NE和EW向两组方 向分布,暗示这一地区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两种构造体制影响明显。

表6-1 南岭东段不同时代花岗岩及相邻盆地统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南岭花岗岩最基本的特征是面积大(约65000km2)、时代多(早古生代、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均有分布)、类型全(S形、Ⅰ形和A形)、成因杂(有混合岩化、 花岗岩化、部分熔融等形成方式)。且不同时代及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绝大多数岩体 A/CNK值大于1.00,属于过铝花岗岩(地矿部南岭项目花岗岩专题组,1989)。近年来 研究表明,强过铝花岗岩往往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Barbarin,1996;Finger et al., 1997;Searle et al.,1997;Sylvester,1998)。孙涛(2003)通过对强过铝花岗岩的岩石 学、年代学以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后,认为南岭东段早中生代和中-晚侏罗世强过铝花岗岩 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域控制之下。其中早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值主要分布于230~ 205Ma之间,主要由强过铝质花岗岩组成,形成于早中生代后碰撞的伸展环境;中-晚侏 罗世花岗岩在区内分布十分广泛,同位素年龄值主要分布于180~140Ma、205~180Ma之 间较缺失,强过铝和弱过铝花岗岩占这一时期花岗岩的90%以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 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背景的弧后伸展环境,它们分别属于特提斯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构 造域的开始阶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造山带的特征标志
④造山带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广泛的热参与;⑤造山带沉积以非史密斯地层为主。较大规模的造山带通常有蛇绿混杂岩带存在;⑥地壳中参与造山作用的主体是硅铝层陆壳物质,洋壳物质以残留体形式存在,在整个造山带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造山带基本特征
南岭地 区造山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早中生代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加里东基底被不同程度卷入褶皱 作用,形成基底褶皱和盖层褶皱,其劈理前锋一般延伸到中-晚泥盆统,粤北、粤西、湘 南、闽西等地泥盆系—下石炭统均可见到比较强烈的劈理化和基底褶皱作用,并伴有同期 花岗岩活动(任纪舜等,1990)。如分布在...

造山带概述
地球的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的地带,被称为造山带,它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剧烈构造变动和物质重组,导致地壳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收缩过程而形成的。这种地带通常表现为一条狭长且构造变形明显的山脉,与褶皱带和构造活动带有着相似的含义。在地表上,它们表现为线状的隆起,显著的地形特征。在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中,主...

什么叫做造山带?
地质时期中的造山带具有以下特征:①都是强烈构造变形区,其中岩层强烈褶皱断裂,沉积厚度的梯度变化,多发育大量的浊积岩、混杂堆积、低成熟度的碎屑岩和磨拉石。②沿造山带走向,刚性板块因碰撞有时可出现双变质带;在垂直造山带方向上因板块俯冲消亡,使火山活动的岩石化学组分具一定规律的变化,即由...

大兴安岭造山带构造特征
与其相比,大兴安岭造山带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构造特征。1.构造变形 构造变形程度相对比较弱,缺乏强烈的褶皱变形,侏罗-白垩纪地层平缓,即使是“基底”的石炭-二叠纪地层,除了层间的小型滑脱褶皱外,大多以开阔对称褶皱为主。大范围的区域地质调查表明上述层间滑脱褶皱大多与伴随山脉主脊带隆升的层间滑动有...

造山带的特征
增生型造山带特征①具有很宽的增生楔,增生楔中的复理石基质向着海沟后退方向时代逐渐变新;②增生楔中有多条蛇绿岩带,是海沟后退到适宜的构造位置时沿滑脱断层就位形成的;③增生型造山带中有多条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其生成时代也向着海沟后退方向变新;④增生地体内含有海山、大洋岛和大洋台地...

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造山带地质特征
这一阶段的基底演化问题,以及秦岭造山带的演化问题,被认为从中新元古代开始。随后,从新古代至中三叠世,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出现。秦岭在此基础上,作为原古东特提斯洋域的北翼分支逐渐发展,先后于震旦纪和泥盆纪分别开始演化出两个有限洋盆,形成三个板块:华北、扬子板块...

江南造山带简介
这个特殊的地质结构区域,因其独特的地质历史和复杂的构造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焦点。江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于理解板块构造运动和地球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其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也暗示着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潜力,因此,对江南造山带的成矿前景预测备受业界关注...

大陆边缘岩浆弧造山带特征是什么
大陆边缘岩浆弧造山带特征是:1、受到大陆边缘抬升的山脉;2、岩浆弧上可能存在大量火山;3、岩浆弧中存在多种不同岩石和矿物,可用于地质和区域研究;4、多金属或贵金属矿石等。

增生型造山带的概念
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很宽的增生楔,增生楔中的复理石基质向着海沟后退方向时代逐渐变新;②增生楔中有多条蛇绿岩带,是海沟后退到适宜的构造位置时沿滑脱断层就位形成的;③增生型造山带中有多条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其生成时代也向着海沟后退方向变新;④增生地体内含有海山、大洋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