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从哪方面入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题?一般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有什么信息?请举例说明

古代诗歌鉴赏从哪方面入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题?一般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有什么信息?请举例说明。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是在理解能力(层级B)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的基础上实现的。一般以主观题型出现在第Ⅱ卷(第二部分)第四大题第16小题中,分值为6分。所选诗歌多为唐诗宋词,考查内容上可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某一点单独设问,也可综合多点设问,并要求结合原诗进行简要分析。
鉴赏时要注重整体把握,调动已有的知识储蓄,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及背景材料,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时应先(从朝代、题目、作家入手) 整体感知,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抓住诗歌语言(诗眼、诗骨),通过联想与想象,披文入情,由表及里,挖掘诗歌中的美的因素,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审美判断,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经典回眸】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析: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解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北京高考试题)
闻雁 寒塘
韦应物 赵瑕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唯见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 解析:古人提及大雁,往往会引发两种情感:一是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二是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两首诗的景物形象当然不仅是“雁”,前者还有“故园”、“淮南秋雨夜”、“高斋”;后首还有“梳临水”“寒塘秋”“南楼”,但它们只是画面的背景和环境,“雁”才是整个画面的主体。命题人紧紧抓住“雁”这个美点,也就抓住了画面的关键。由此切入,激发考生向深处、向全诗观照。并将两首诗进行比较,找到共同的文化积淀和共同的感情。参考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我想问一下古诗词的理解如何才能更有效的积累,在运用时更准确?
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把握诗歌语言的特性,消除情绪、时空和逻辑的障碍,力求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深层次的意境之中,领略...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1、首先要知人论世 熟悉作者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明确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风格,“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诗歌赏析怎样赏析一首诗歌,从哪些方面思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二.定感情,全诗感情自然显现、仰慕,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③思乡怀人类、家乡。⑥借景抒情类、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雄奇。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怀才不遇,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即景抒怀诗:“师傅引对门、...

应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赏析一首诗词?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3.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

古代诗歌鉴赏有哪些用法,和具体答法?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例如,一首诗的题目可能会指出诗歌的主题,注释可能会解释生僻词语或提供诗人的创作背景,而背景提示则可能会揭示诗歌的社会文化背景。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

诗歌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300.字以上,并举例说明
答案:“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人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来表达游子思乡这一主题。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示例二: 滁州西涧 韦应...

古代诗歌鉴赏的含义是什么,是鉴赏什么,用什么方法去鉴赏,要注意什么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语言层面 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

分析一首诗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尽量全面点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 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 诗词...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怎样鉴赏诗歌?
鉴赏时认真理解诗人塑造的形象,以利把握主题。4.领会诗的意境和感情诗的意境,就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为了创造出和谐、完美、鲜明的意境,诗人常常把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和象征、联想和想象等手法,那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