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主要是指婴幼儿从初生到幼儿期(通常指O-6岁),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的特点,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挖掘各种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早期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的需要
1 、 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婴幼儿的成长越来越重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也是家庭唯一的未来和希望,做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家长在经济上也有了实力,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2、家长对孩子的
期望值不断提高。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人头地,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淘汰,所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家长的重视,给孩子的智力及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大多数家长的期望。
3、家庭模式的转变。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来照顾好孩子。为孩子早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4、儿童出生先天素质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婚检和孕检的深入开展,大大降低了出生缺陷率。这就为早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即使是那些发育不良的患儿,经过早期教育,大脑的智力也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早期教育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布卢姆曾就这个问题对近千人,从婴幼儿时期一直跟踪观察到成年,并在此基础上于1964年发表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关于人的智力发展速度的假说,他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17岁所得到的智力为100%,其中50%的智力是在四岁时完成的。30%的智力是在4至8岁时完成的,20%的智力是8至17岁时完成的。按布卢姆的这个观点,儿童的智力在人生的最初的4年中的发展水平等于以后30年的总和。同时,他还认为,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大,而在变化极为缓慢的时刻,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小。这就是说,年龄越小受环境影响越大,特别是5岁前是受教育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因而他进一步指出,儿童学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教。布卢姆的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布卢姆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速率只是一个假设,但是他所强调的早期教育对开发婴幼儿智力的重要性,特别是他提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期,是有道理的。在本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平特纳的研究就表明: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著名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经过多年的研究也认为,从出生到7岁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而早期教育造就人才的根据就在于防止出现儿童
潜在能力递减的现象。
为了研究早期教育、早期经验对人一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对动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便从中得到启示。实验证明,剥夺早期教育经验对个体终生都有消极影响。例如,关在暗室里养大的
黑猩猩会失明,以后视力也不能恢复;仔猫生下后四、五天,动手术缝上它的眼睑,它已经是盲猫了;把出生一月的小狗关在黑暗、单调、孤独的环境半年左右再放出来,结果这种狗这些激动,很少注意同类,行为异常,智力相当落后。这些实验进一步证明:智力的开发起早越好.
近代实验
儿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也表明。婴幼儿潜在着先天禀赋的潜能.而婴幼儿巨大的智能潜力,是与脑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研究证明,新生儿脑重约390克,9个月后就有660克,相当成人脑重的二分之一,几乎每天平均增长一克,到2岁末,大脑基本具备了它的主要特征,2岁时半其脑重,相当成人脑重的2\3,5岁时则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5%,三、四岁时,
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已完成60%。
大脑皮层的枕叶、
颞叶、顶叶、
额叶也先后逐渐成熟。而在这一时期进行早期教育,会促进婴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事实也告诉人们,人的大脑
神经系统“用则进,废则退”。所以儿童的智力发展,可以因早期教育的良好影响而加快,以致造就高才和超才的神童;也可以因最佳年龄期得不到丰富的环境刺激和适时的早期教育而减慢,甚至造成终生的痴呆。
二、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父母缺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知识。广元日报的记者王彩华曾就早期教育
的问题采访过不少家长,他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父母缺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知识,他们在深爱孩子的同时,却错过了孩子黄金发育期。同时他还发现有很多父母都能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们都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给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早期教育。如娜娜今年刚满5岁,她父亲送她的礼物是一架钢琴。她父亲因为自己从小就热爱音乐,喜欢各种乐器,但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不敢奢望,让女儿学琴既培养她艺术细胞,也能圆自己童年时的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父母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由于自己对早期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还做了一些无用功,不但没起什么作用,有的还耽误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1)有的父母不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或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也使他们不能较好的进行早期教育。(2)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艺体学习,由于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领先别的一步,于是早早的对孩子进行各种技能培养。当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只要有条件、有意识的家长,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等,几乎都为孩子选了一门课程。“现在多学点知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这是许多家长的共识。(3)而有的家长又任其发展,认为树大自然直。更多的父母不懂得怎样进行早期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处处关心,怕孩子玩沙子弄到眼睛,放在手上怕摔着,晗在嘴里怕化了,变成了过份溺爱。反而把孩子早期潜在的自立给“吞唑”了。甚至有的父母过份依赖教育机构,希望其能代替父母履行职责。还有父母认为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或认为小孩子那么小,能懂什么,给他们早期教育有必要吗。
2、片面强调智力的开发。
有的家长片面的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素质的教育.早期教育的含义不仅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还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智力的培养只是它的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重要。例如,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可以使他做任何事情都自如至终,坚持到底;对情绪能够很好地调节;能愉快地同周围人相处,不自私自利等。有的家长又片面的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或学会一种外语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该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愉快成长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3、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开始被青年家长接受,但由于对早期教育知识的缺乏,不少家长错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超前教育。所以正确理解早期教育与超前教育是必要的,否则,任意超前,盲目追求早期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早期教育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提高智商,而是要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开展潜能,是一种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追求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的教育。而超前教育是将教育时间大大的提前,不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例如:让2岁的孩子掌握2岁以上甚至6岁孩子才能掌握的知识,让3至6岁的孩子学习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习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习大学的课程,等等。这种教育对个别孩子可能行得通,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能违背婴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不然不当的超前教育会给婴幼儿发展造成危害。
(1)、将超前于孩子发展过程的知识强加于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上准备的孩
子无异于拔苗助长,它不仅会使父母倍受挫感,更严重的是会打击孩子的自
信心,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2)、不少年青的父母为了更早的看到成果,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积累,而只。追求让孩子快些接受知识,事实上却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
(3)、有些超前教育似乎对孩子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孩子幼年接受了不规范的教学方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在以后的真正的学习中反而无法接受正确的教学。影响其发展。
三、早期教育的对策
1、创设具有造当刺激的环境,训练五官发展大脑和智力。
人的大脑,是从出生之日起与外界环境不断接触中得到发展的。而人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又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因而,通过对受大脑支配的五官的训练,反过来可以加速大脑和智力的发展。所以,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必须从训练五官开始。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大脑和五官加以造当的刺激。这是发展婴幼儿智力的必要手段。
实验证明,早期的环境刺激和学习训练可使脑组织发生改变。如,科学家将同窝婴鼠,一组从小饲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里,并加以学习训练;另一组从小饲养在刺激贫乏的环境里,不加以学习训练。过段时间检查这些婴鼠的脑子,发现,前者脑皮层增厚增重,胞体增大,树突轴突增粗;后者的脑皮层变薄变轻了。同时前者的脑细胞内核糖核酸的数量也比后者多。可见。后天的早期学习和环境刺激能使先天遗传的脑组织发生改变。使先天素质与后天学习统一起来,为早期教育提供了生理上的依据。
其次,大量的研究还表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可以促进脑细胞复杂功能的形成。例如,由于外界各种音响、光线、色彩、歌曲、语言等刺激,能使婴幼儿原始的脑细胞逐步分化出专管视觉的枕叶细胞,专管听觉的颞叶细胞,专管语言和运动的额叶细胞,专管躯体感觉的顶叶细胞等等。如果早期缺乏造当的外部刺激,脑的这种能力就会得不到发展或延迟发展。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卡尔威特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从训练感观开始的。
历来的教育家也很重视感官的训练,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把看到见的东西向视觉提出;把摸得着的东西向触觉提出,如果同时能用几种感觉去接受的话,就应该同时向感觉提出”。这应当成为训练婴幼儿感官的原则。
训练婴幼儿的感官要从出生之日起,有意识地给予婴幼儿声音和光线等的刺激。用悦耳的歌声、优扬的乐曲声、朗诵优美的诗篇以及分辨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来发展听觉能力;用美丽的画卷,图书、色彩鲜艳的物品来发展视觉能力;造当接触软、硬、冷、热的刺激以发展触觉能力;辩别各种气味来发展嗅觉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引导孩子外界事物多看一看,听一听,摸索一摸,尝一尝,运用多种感官,训练各种感觉功能。,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2、重视早期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教育。婴幼儿期不仅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早期教育应根据这一时期婴幼儿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爱模仿、好学习、可塑性强等特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和训练,通过榜样示范、通过的教育意义的游戏和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应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发生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肯动脑子的好习惯。从小就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婴幼儿期也是身体迅速发育的时期,早期教育必须重视婴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因为它是开发智力的物质基础,而健康的体魄又依赖于合理的营养。所以从小供给以蛋白质和维生素为主的食物,是促进婴幼儿脑、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造当开展婴幼儿体育锻炼,发展走、跑、跳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创造条件让婴幼儿在早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正确的美的观念。通过现实环境的美,语言艺术的美、音乐舞蹈的美、成人行为的美给孩子美的感染和教育,达到美化心灵、促进身心正常发展和巩固道德观念的目的。
3、尽早发展孩子的言语
为了尽早发展孩子的智力,首先应尽早发展孩子的言语。语言是儿童智力的第一因子,是儿童掌握知识,进行思维的具。巴甫洛夫认为,语言词汇的出现,导向于更好的认识现实,词汇越丰富越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言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规律的过程。其大体趋势是:先发出声音(语音),接着能感知语言(听懂话),再发展到表述语言(会说话)。所以要发展婴幼儿的言语,就要根据婴幼儿言语发展的规律和思维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对其进行语言的教育与训练,必须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婴幼儿喜爱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引起说话的兴趣,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感知觉是发展婴幼儿言语的先决条件。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认识事物要通过看、听摸、尝等直接感知,同时,又必须以相应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现象和意义,才能真正的认识它,并形成正确概念。
要使孩子说话,必须让孩子有机会多听多说。所以,大人要经常对孩子说话,刺激孩子的语言感官,而且成人与孩子的交谈要越早越好。
4、抓好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又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据研究认为,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
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于形成。
“关键期”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发现的。比如,据研究,雏鸡“追逐母鸡”的能力的关键期是孵出后四天左右。若不在这段时间内使这种能力得到发展,把雏鸡与母鸡隔离开来,雏鸡将永远不追逐母鸡。雏鸡“辨别母鸡声音”的能力其关键期是在孵出后的八天左右,假如在这段时间里不让它听到母鸡的声音,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发展起来。
后来,人们把这种动物实验研究引伸到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上,提出了
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关键年龄问题。如,一岁以前是听觉发育的关键,此期间应创造条件以发展其听觉能力。两——三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幼儿学说话原积极性高涨的时期,四——五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具有很强的接受语言的能力,要是错过了这一阶段,无论对言语的发展还是对智力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抓好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给以相应而恰当的教育和训练,会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期问题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性问题,如何抓好关键期是早期教育效果表现,所以,要求我们每位家长,都要了解婴幼儿生心发展的规律,科学的实施早期教育,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参考资料:幼儿教育http://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