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文

要语文书上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扩展资料:

本文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课文(课文录音由陆洋朗读)、鲁教版第八册课文、语文S版第十三册课文。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最后,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作者巴德·舒尔伯格生于1914年3月27日,美国纽约州纽约城,逝世于2009年8月5日,享年95岁。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作家,由巴德·舒尔伯格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最为人知晓,该片的领衔主演是马龙·白兰度。舒尔伯格深受母亲阿狄娜影响。三十年代初,阿狄娜从莫斯科回来,带给儿子许多苏维埃短篇小说。由此,舒尔伯格熟读高尔基的《母亲》和《仇敌》,书里讲述工人运动,塑造富有斗争精神的工人形象;他又熟读伊萨克·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

他回忆:“深夜,我亮灯埋头苦读,多么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可以列入类似的文选里。” 巴德-舒尔伯格17岁起为派拉蒙写宣传稿,吹捧一些明日之星,但是在好莱坞耳濡目染多年的巴德-舒尔贝格却成为了好莱坞审美取向和商业制作模式的彻头彻尾的反叛者。在达特茅斯学院接受教育之后,他开始是电影剧本审读员,接着成为一个电影剧本作家。

1937年加入了共产党, 1939年当共产党要他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反应党的教义而退党。1941年,27岁的舒尔贝格凭借小说《萨米如何飞黄腾达》出道,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纽约一家报社中打杂的小子如何凭借偷窃、说谎、欺骗等卑劣手段爬上好莱坞电影公司制作总监的宝座。

由于小说中有许多影射好莱坞大佬路易-梅尔的情节,令后者勃然大怒,扬言要将舒尔贝格驱逐出境。好在舒尔贝格的老爸B.P. 舒尔贝格当时位高权重,由于他的求情,路易-梅尔才没有追究。不过,这部小说令年轻的舒尔贝格一鸣惊人,尤其是他通晓的内幕之多,虽然令好莱坞感到好奇、着迷,却又不得不视他为“叛徒”。多年以后,在谈起处女作中的原型时,舒尔贝格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所勾勒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行为方式。”

二战爆发后,舒尔贝格供职于CIA的前身“战略服务泯灭办公室”,空闲时间则撰写短篇小说,并拍摄与战争有关的纪录片。他是第一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并用摄像机记录下其中惨剧的人。战后为纽伦堡审判收集证据而荣获陆军荣誉勋章。国际法庭放映希特勒的御用女摄影师里莱妮·雷芬斯塔尔作品时,舒尔伯格出庭作证,对照影片中的纳粹分子,并指证她的《意志的胜利》是帮助希特勒宣传纳粹活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2-06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最后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选编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2)对词语的理解。

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文的题目把意思截然不同的两句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发阅读欲望。因此,可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大体可以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引导学生精读。

精读童年这部分,可着重引导学生弄清: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视感情,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精彩极了”就是这样: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是借此机会,赞赏“我”。“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这是因为,父亲,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一般比较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情感,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似乎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可能这位父亲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扬扬”,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可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比如,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我”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事情,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内容活泼及叙述的语句要读出平缓的语调。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

3.本课的生词,应引导学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或查查字典、词典。

四、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出示词语:兴奋 誊写 皱眉 谨慎 歧途 出版 腼腆。

师:谁能来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

生: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才明白都出于对巴迪的爱。

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父母评价的话。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

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通过预习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巴迪是非常幸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十分爱她。

生:爸爸妈妈虽然对他评价完全不同,但都是对巴迪的爱。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为什么。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想一想,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生自读两分钟。)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的嚷着……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母亲十分爱巴迪。

生:十六自然段最后两句:一个作家……,我从这句话读出都是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如果爸爸妈妈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可能就会泄气。

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能不能继续从巴迪的成长历程说一说。

生:他需要鼓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非常爱他,母亲希望给他力量,让他坚持写作。

生:看第十五自然段第三句话:母亲……,因为有母亲的鼓励,他才一直在写作。

师:“哎哟,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呢?

生:父亲不想让他太骄傲。从这句话能看出父亲很爱巴迪。

师:想一想怎样描述了人物的?

生:语言、动作、神态。

师:用课文的句子说一说……

师: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体会到他的爸爸非常严厉,是为了他能有所进步。

出示: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师: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应该这样细细的揣摩。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读到这真正明白了,这两个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师: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收获。(生自读课文。)

生:我的收获是我知道了无论是母亲表扬我,还是父亲怎样批评我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师:说得很好,不仅理解了,还能联系实际。还有呢?

生:这篇文章语言生动。

生:使我积累了好词佳句。

师: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加以运用。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关于爱的文章。

出示并阅读:《父爱,在拐弯处》(略)

师:读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的感觉就像文章所说那样爸爸虽然在表面装作很冷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罢了,但他心里非常爱孩子。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这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生:这里详细描写了爸爸的动作,这个不经意的动作给了弟弟很大的爱。

师: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回想你感受到的爱,如果让你写爱的话题,会写什么,怎么写呢?

(大连市甘区松山小学 李 文,内容有删改)

五、相关链接

关于课题 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前者是概括了妈妈的评价语言,后者是概括了爸爸的评价语言,这两句话又是课文的中心语句,主题所在,把它作为标题时,应用引号,以示父母的语言,点明文章的中心。

拓展阅读

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jiaocan/xy5s/200703/t20070311_314944.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01
清朝末年,我们当时的政府曾有两个官员去美国加州访问,当时他们穿着官服,大家都知道的嘛,这在美国人看起来很滑稽。于是就有两个美国农民商量,把其中一个官员抓起来扔到河里去如何?结果,他们这样做了,其中一个官员掉到河里活活淹死了。结果呢?什么事都没有,这两个农民什么事也没有!

耻辱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第3个回答  2007-11-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12岁。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第4个回答  2018-12-17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里长着吧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他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他。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他高兴的再次拥抱了我。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纹,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我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白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七点。7:15。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竟然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剑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手精采的诗。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她这个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集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我先上前说道。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着滴滴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我看这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的你是什么意思?我去咬着这不是你在你的公司里八级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吗?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在还一直在做。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的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平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丽,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还有个严厉,一个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比相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的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段元共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自哪本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别名《我的绝妙坏诗》),作者是巴德·舒尔伯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入选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课文(课文录音由陆洋朗读)、鲁教版第八册课文、语文S版第十三册课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八九岁...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原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最后,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原文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家是
巴德·舒尔伯格1914年3月27日~2009年8月5日,生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城,95岁时去世。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作家,由巴德·舒尔伯格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最为人知晓,该片的领衔主演是马龙·白兰度。他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年级上册第19课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的评价?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母亲是为了鼓励巴迪,让巴迪充满信心;“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是在警告巴迪,让巴迪谦虚、不骄傲。出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写第一首诗的故事,母亲对他第一首诗的评价为“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则是“糟糕透了”, 以后作者有了新的作品也每每如此,作者明白无论哪种评价都是对他的关爱。段落大意: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至14自然段):七八岁时,“我”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它“...

谁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文
生: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才明白都出于对巴迪的爱。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父母评价的话。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生:时间顺序。师:通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里,巴迪的第一首诗是什么?_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后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关系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巴德·舒尔伯格回忆八岁那年写完第一首诗让父母评分的事情,当时父亲说:“糟糕透了!”母亲则说:“精彩极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入选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课文、鲁教版第八册课文、语文S版第十三册课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谨慎、谨记、谨防)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生字组词及拼音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父母的爱。 誊:téng(誊写、誊抄、誊清) 励:lì(鼓励、奖励、励志) 篇:piān(一篇、篇章、篇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