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如题所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30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3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给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正确,例如:你不喜欢网游,你就不让开发商向别人推销网游,这样做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毕竟很多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
第3个回答  2011-10-30
出自论语
原文:《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   

认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这是一种最起码的在人际方面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如果你希望别人想你所期望的方式对待你,那么你最起码也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5146.htm

第4个回答  2011-10-30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1、每个人都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将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把事情弄得更僵。2、我们要学会推己及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替他人着想。

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答案】: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说的话。它告诉我们在与人共事时一定要考虑对方,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做。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 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

怎样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一般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用于人民内部.对其具体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自己的情感、需求出发,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它体现为人际间的善意共存意识,即...

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例如我不喜欢被别人打骂,我就不要打骂别人。2.这句话也有局限性,因为自己和他人的愿望欲求并不完全一样,有些自己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别人喜欢的,自己不一定喜欢。

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提倡的如何行周礼之道。这句可以理解为人行为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

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最早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很深的道理;看似容易,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

结合实际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当今时代都是有失偏颇的.大前提是“善”的前提下,我的体会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一种人“不欲”的,或许恰恰是另一种人所“欲”的;“己所不欲,施对于人”或者“己所不欲,施与欲之人”比较符合资源互补、和谐共处的精神.“己所欲,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如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谚语包含了一种道德原则和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尊重他人:这句谚语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感受,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或行为强加给他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