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青云学府的读之三:教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实践]
健全教科研机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级部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建立管理机制,制定计划,设立主课题、子课题,定期组织实验、总结、推广,搞好成果转化。提倡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课题,从教育教学中来,为学科教学服务。课题要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造性、可行性、实际性。重视过程,关注方法,科学实施。
青云学府是潍坊市在安丘设置新教材改革实验课题最多的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活跃的学校。
[解读]
科技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实践】
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
学校举行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抓好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提倡教师间的合作、探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
【解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前部分学校教科研的若干现象值得注意:
在某种因素的误导下,有人认为教科研必须要著书立说。某些“专家”在谈起教科研时,满口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术语,弄得教师一头雾水,视教科研为畏途,只好敬而远之,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问题”变成很有价值的“课题”。
青云学府把假科研还原成真科研。 【实践】
全力营造“书香校园”:内容以教育专著、课改理论、教科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为主;方式以自学为主,每学期阅读1到2本教育专著;个人进行实践反思,写好教育随笔,汇编成随笔集;学校举行读书沙龙,展评读书笔记,结集成册;学校向教师提供各种科研书刊杂志,购买光盘、书籍,组织学习研讨,根据教师的教科研要求提供资料支持;学校组织教师到省外名校实地观摩,请名师进校现场授课、开设讲座,与教师近距离接触,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
【解读】
终生受教育的教师必定是“长流水”。
终生“长流水”的教师必定是幸福的。 【实践】
除了常规的教师业务活动,青云学府还有每周三会:每周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各班主任将一周来的班级工作心得和教育教学工作写出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学校进行评选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印发给全体教师;每周四,学校教学办公会。校长主持,总结上周教学工作,研究部署下周教学工作;每周六,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交流会。各分管校长、教科研中心主任、级部主任及教务处人员参加,由校长或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主持。
【解读】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气”的形成靠“流动”。
交流就是动。
动之后就有了力,动力。
动力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力量。
有了力量还怕没有质量么! [实践]
每周两个半天进行学科集体备课,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以探求最佳教学方案;设置集体备课室,备课室内配有音像播放设备、专用黑板、讲桌、桌凳等;规定“集体备课日”,实行先周备课,周三备下周上半周的课,周五备下周下半周的课;学校领导分工靠组,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集体备课中心具体负责。模式如下:
(1)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之前先行个人备课,因为这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备课的要求有6项:备教材,认真通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特点,弄清重点难点,分析与初中教材或其他章节的关系。备学法,针对本班学情,设计施方案特别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备学生,分析全体学生的基础情况与学情,思考与设计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和措施。阅读、研究相关参考资料,拓宽自身知识面。按分层教学的要求,精选、演作习题,确定当堂训练题和随堂作业。写出个人教案,为集体备课做准备。(2)组长检查。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要对每位教师的备课逐一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实用。(3)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程序有4步:讲课:采用指定骨干教师先讲与随机抽签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每课时的讲课人。听课:其他教师听课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备课与讲课人所讲内容与教法的异同点,以便进行反思与改进。评课:先由讲课人谈备课思路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当堂训练题的设计等,后由听课人在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例题习题选择储方面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确定统一使用的“当堂训练题”和“随堂作业”。⑷修改教案。在前述基础上,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统一教学进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和随堂练习与作业,然后个人进行再加工,修改完善教案,并预作要求学生作的题目。
【解读】
某些传统观点认为,教学是个体行为。受此影响,不在少数的学校,同一学科的各年级,甚至同一学科、年级的教师,也很少交流,互不通气。这固然可以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但个人的知识结构很难完备,且个人的教学智慧毕竟有限。所以,就要向集体要智慧、要质量,以群策群力求发展,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智慧,避免随意性,发挥团队效应;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发挥团队效应,适应学校迅速发展的需要;快速“拉练”青年教师,缩短个人钻研教材时间,提高备课效率;可以营造共赢氛围,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也可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显著的益处就是,保证了备课质量,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