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国家普及高等教育却没有就业问题

如题所述

美国的基础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和中学,其中学前班一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或三年。
美国的各州、各学区,各中、小学校都有明确而规范的教育目标。综合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对美国公民意识的培养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校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使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和家庭模式。
美国的基础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课程设置贴近生活美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各学校执行统一的教育大纲,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情况。此外其他辅课也都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由各学校甚至教师自行决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只要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具备,社会上有用,学校就可设课,学生就可自由选择参加。
美国中学很早就实行学分制。所谓学分制是每门课每周上课一小时,修满一年,考试及格,即可获得1学分。修满一定学分即可毕业。
美国中学还实行按能力分组。其办法为通过智力测验,根据学生智商的高低将学生编入相应的班组。课程则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办法。必修课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卫生等。而英语中又包括语文、文学、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美国中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极为繁杂。据原教育总署的统计,各州中学开设的课程多达274门,这是因为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综合中学负担之故。
美国的初中(含中间学校)实行混合课程,到初二时开始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有英语、社会科学(含领导能力、现代生活、有效生活、社会生活、政府、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历史等)、普通科学(含自然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学等)、普通数和劳作课等。学生在选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智商、兴趣和成绩进行指导。
美国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教材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公司编写的,由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负责选取。书店里各种类型的课本很多,每一门课都有各种版本的教材供各学校及教师选择。无论语文、地理,还是科学、历史,各州的教材都各有特色,学生所学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学起来也更有兴趣。美国学校上课时教师不是采取"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方法,只是要求学生记住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就行。例如高中历史课本中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人物已交待非常详细,因此教师授课时着重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美国学校对学生鼓励多而批评少,教师善于启发引导,提倡讨论。考察中,洛杉矶市的一位校长介绍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不害怕提问,"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班集体的一个贡献"。他们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引导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教学中,教师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反,鼓励学生有不同答案。教师经常根据实际提出一个较大的、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寻找资料,搜集整理,发表自己的见解,求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协助者和带路人。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学生上课轻松愉快,积极举手提问,踊跃发言辩论,善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富于创见。美国学生具有充分的、坚定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形成需要一定环境,美国学校所特有的氛围,则是滋生、培植这种自信心的良好土壤。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设想,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一些课程甚至完全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思想活跃,有时甚至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美国的中小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份的发展。很多美国小学生二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地图,阅读数据,开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问题;四年级时能用地图、照片、图表来理解世界各地区及其气候的不同;五年级时能列、读表格,能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信息进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六年级时能使用百科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完成独立的研究计划。美国的中小学普遍十分重视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让学生多走出课堂,到校外获取知识。上艺术课,学生常到博物馆参观;上生物课,去农村实地考察;上科学课,则赴公司实验室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这些活动既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的中、小学校普遍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运动场既大且多,大小球类活动俱全;艺术教育的设备设施配套、齐全,文艺活动是他们的强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文体活动项目,活动时间充裕,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美国的中小学还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美国把学生领导才能、运动才能、艺术才能和社会实践经历作为名牌大学录取的重要条件。高中阶段4年内必须参加200小时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报考重点大学。因此,不管是学校(社区)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学生自觉为社区服务,每次公益活动都要被服务单位记录。美国教育强调通过个体实践体验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可见,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是最生动、最有效的素质教育和实现自我价值教育。
美国教育的另一大优点是家长的高度参与。在美国,公立学校由学区管理,管理学区的教育委员会由民选产生,即家长有权选择由谁来监管学校。家长可以出席教委会会议,就有关讨论事项发言。家长还有权拒绝子女参与某种父母认为不适当的课程。
在美国差不多每间学校都设有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决策层的一部分,它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由热心的教师和家长自愿组成,并定期举行会议。透过家长会,家长可以知道学校的最新消息,教师也明白家长所关注的事情。家长会不单是信息交流的地方,也是实际行动的基地。家长会组织工作小组研讨教育和学生发展问题,利用家长的专长或经济资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家长还根据能力参与学校教育。例如,可申请到课室做助教,或开办一些趣味特别课。没有什么专长可贡献的,最低限度也可做参加者,如参加学校的家长日或开放日活动,参加学校为家长举办的讲座等。
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家长均有权参与子女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里,发挥最大影响力的肯定是家长。美国教育部最近的研究报告《美国的阅读能力》指出,学生的阅读分数与学校是否将父母亲纳入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可以令子女在学校有更好的表现和成绩,增强子女的信心。美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视父母参与为改革的目标之一,譬如推进中的"美国返校运动"、"及时读写"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人习惯以法办事,在美国期间,我们看到许多保护青少年成长的法纪法规被严格执行。如中小学生都能享受校车接送的优惠便利条件,美国的校车一律漆成桔黄色,当校车停在路上让孩子上下车时,两边来往车辆也必须停下来,一直等到校车再上路时,其他车辆才可以前行。这是交通规则,若违犯,就会受到罚款而且违纪司机的汽车保险也将大幅提高。又如,美国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被限制在25人以下,若因转学等原因造成班级人数超过25人时,学校必须临时增派教师与原任教师一道共同管理班级;再如法律规定不到12岁的儿童,不允许没有成人陪伴;由一个成人陪伴的儿童不得超过3名;不到18岁的学 生不能接触含有色情内容的图像:不到21岁的学生不允许给其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都体现了美国社会重视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教育环境的意识。
总之,美国基础教育注意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美国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类型

第一类为研究院大学. 以基础性, 学术性研究著称, 设有庞大的研究生院,能授予博士学位,有450所以上, 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 普林斯顿, 斯坦福,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霍普金斯, 加州伯克利,康乃尔等20多所. 在这些大学的周围, 形成一个个集教学, 科研. 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如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剑桥-128公路中心, 西部的"硅谷"中心,南部的航天中心等, 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 教学与生产互相渗透, 互相融通, 形成合力,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

第二类为本科大学. 以4年制为主的综合大学及学院,如文理学院, 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林业, 矿业, 农业, 新闻, 建筑,家政等学院, 多为州立大学, 培养目标为中级科技, 学术及专业人才, 修满4年授予学士学位. 这类大学超过1600所.

第三类为社区学院.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 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 业时授予协士( 副学士)学位.1995年全美有1462所(其中私立415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0%; 在校人数549.3万,占高校总数的38.5%. 社区学院的任务除为社会各行业对口培养专业熟练劳动技工与职员外(在美国当工人求职也要专业文凭), 还为那些想继续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架起一道桥梁,可考入本科大学三年级续读.

第四类为开放大学. 也称为"无墙大学",包括广播函授大学, 暑期大学,夜间或业余大学, 实验大学, 自由大学等,使大学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敞开大门,经标准考试及格者均可获得学位.

这四类大学组成一个完整的高教体系,不可缺一.四者间的比例及其变化正反映了经济, 文化,政治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市场需求变化,并在竞争中进行着自动调节.

高等教育的服务

为社会服务是美国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优良传统.由于高校的经费多半来自社会捐助,大学的领导机构校董事会并不受政府领导,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名流与州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这就保证了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高校的服务方式主要有:
1)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造成社会急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 使各用人单位获得竞争优势与效益.
2)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使双方及社会均益..
3)为政府服务, 承担国防科研, 基础研究, 或提供调查论证,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依据和新思维.
4)举办成人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长,短期培训, 帮组社会, 企业, 职工, 各级教师提高文化, 更新知识.

高等教育的科研

大学是美国科研的主要基地, 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 到1996年, 美国在半个世纪里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120人, 其中90%集中在大学里. 大学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以下形式:
(1)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实验室. 分大学自办, 与企业及其它大学合办, 政府投资官办,主要进行尖端理论研究与实验, 国防研究, 和跨学科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
(2)工业或农业实验站. 这是工科和农科大学的主要应用研究机构, 全国有60多个大型农科实验站, 其中58个设于大学, 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其中附设许多农技推广站, 负责推广. 大学常与工业企业签订承包科研任务, 或联合攻关, 以取得企业资助.

高等教育的教学

现今美国大学本科生已从重视专才教育转为重视通才教育, 大学一, 二年级必修基础课程, 三, 四年级也以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才教育定位为攻读硕士以上的任务. 据美国教育部统计,目前大学设置的专业有24种, 按授予学士学位的多少排序是: 商业和管理,教育, 社会科学, 工程, 医卫,生物科学, 心理学,艺术,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和服务, 跨学科研究, 通讯, 理科, 农业和自然资源,家政, 数学, 计算机信息科学,外语,建筑和环境, 神学,区域问题研究,法律,图书馆学, 军事科学.2年制的专业多属职业分类,分工程学科和非工程学科两大类.
教育方法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较为自由的因材施教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特长. 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以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一般实行学分制,每种课一学期(15周)每周上一小时定为1学分, 要求学生每学期修满15-16个学分. 取得协士学位要60-64个学分; 学士学位要120-128个学分. 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可以延长年限,以休满学分为主, 这就为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 美国高校一年分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 少数分4个学期, 其学分计算办法不同. 硕士研究生必须休满30个学分, 交一篇硕士论文, 通过笔试和答辩. 博士要经由3位以上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指导制订学习计划, 选定博士论文, 攻读指导小组建议的必修课程, 完成有创见性的博士论文, 才能通过.

高等院校的自治与竞争

在美国任何团体和企业组织都可依法申办私立学院或大学.无论公立或私立院校, 都有权自由挑选学生,依法自行任免教授, 自主决定开设什么课程.有的专业课程应获得有关教育质量审查机构按照专业最低标准核发的许可证.学院有权从多渠道筹集资金和按赞助者的协议要求自由支配资金的使用, 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成为校际间竞争的基础,私立大学必须与公立大学竞争, 办得更有特色, 更有水平, 更出人才, 更出结果,才能获得学生和捐款人的好评,争得社会资金,否则就难以发展和生存. 公立大学仅靠州政府的有限拨款也无法维持, 必须和私立大学竞争以求得社会捐助, 因此同层次的公立与公立, 公立与私立,私立与私立院校之间展开了全面的持久的竞争.美国大学在学术上的排队, 在专业上的排队更强化了这种竞争的公开性. 各名校以"明星工资"和多种福利吸引"名教授", 以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以优异的科研成果转让和技术培训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 这种优胜劣汰, 自适应调节的功能使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进取性, 多样性, 变革性, 百舸发的蓬勃生机.

高等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与大工业, 高技术农业和现代产业相适应,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 在高教目标上, 美国历来就有重学术派和重技术派之争.

1957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提出了4条高教目标:
1)促进个人发展传递文化遗产;
2)传授高新知识,激励研究创造;
3)将知识转化为生产能力,推动社会前进;
4)知识造福人民,增进公共利益.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6
中国制造业发达,需要的是生产链上的人员,而大学培养的是大量的高级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这是不对口的。供给不平衡,不对口~
第2个回答  2011-11-05
我国人数太多了~而且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很多专业供大于求,而社会急缺人才高校培养出来的又少~另外,发达国家怎么就没有就业问题了?美国的失业率也不低啊~其中不乏很多大学毕业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什么发达国家普及高等教育却没有就业问题
没有什么专长可贡献的,最低限度也可做参加者,如参加学校的家长日或开放日活动,参加学校为家长举办的讲座等。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家长均有权参与子女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里,发挥最大影响力的肯定是家长。美国教育部最近的研究报告《美国的阅读能力》指出,学生的阅读分数与学校是否将父母亲纳入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国外发达国家是不是也有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发达国家之所以培养那么大学生,是因为发达国家以服务行业为主,专门搞些研发之类的工作。他们的产业结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所以他们大学生失业问题不是很严重。而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很简单,随便找几个农民工就会做的,所以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而国家每年又培养那么多大学生...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家长不担心子女进入职业学校?
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本身比较完善,各个工种基本上都会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很多技术工种的工资反而会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一个人本身没有接受本科教育,这个人也可以获得不错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工作与生活的焦虑问题,他们自然也不会担心自己的子女上职业学校。这也跟很多国家家长...

发达国家教育是怎么样的?
1. 免费且普及性强:发达国家普遍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政府在教育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2.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通常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施。教师也接受专业培训,具备高水平...

现在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
绝对是大众化的教育 虽然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出了精英 但始终不能造就大量精英人才的局面 必须要有中国人的参与 才能启动社会文化与科学的发展 其中 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是物种的天赋功能限制 是外国人永远不能突破的先天沟壑 二是“有教无类”的中国人教育思想 中国人可以做到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 只要您...

...但当今西方国家,没有出现大范围失业,为什么?
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综上所述,当今西方国家没有出现大范围失业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资本积累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不断涌现,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了人口过剩的问题。

三年后就实现,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什么样
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于产业结构不再是简单的适应关系我国现阶段的本科专业是依据专业目录来设置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政府控制人才培养规模与结构、实现人才培养供需平衡的手段。但是,人才资源的积累,特别是现在的人才培养与未来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或者对应关系。预防毕业生就业难的...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什么共性吗?
包括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总之,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包括科技和创新能力、制造业和服务业、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实现“教育公平”,国外是怎么做的?
首先我需要纠正一下你的观念。正所谓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国内的教育公平其实比国外做的更好。对于很多国外地区而言,他们的受教育成本非常高。我们拿大学来举例,国内一二本院校的学费在每年1万元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学费在每年10~20万左右。你可能觉得他们有助学贷款,但很多人知道50岁都没有还清...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
(一)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现在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适应。 (二)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去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额大概是1800多个亿,现在对相当多的地方院校来说,主要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国家的财政性投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