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纵论天下事,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等热点问题的论文。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开拓视野,理性分析,看待形势。。。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以我的理解,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其次是考虑环保利益。我国确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须同时看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国家富裕了,军队强大了,科技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市场繁荣了,工,农业生产效益高了;这是国人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如:
  1,官僚主义滋长迅速,干群关系日益疏远。
  2,公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现象猖獗。
  3,社会矛盾逐渐复杂,社会等级观念凸显,社会公平如同口号。
  4,人心涣散,信仰危机。传统美德缺失,传统文化淡化。
  5,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结构有失平衡。
  从五中全会看中国发展走向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的历史方位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年前,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号角。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第一个“五年时期”。如何适应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乘风破浪?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的第一个“五年时期”。一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份“五年路径图”。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会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决策、举措的中心。
  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坚持以人为本,亲近民生、关注民生,对“十一五”的中国而言,仍然是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
  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甚至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从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深刻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到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思路和举措……回顾这一发展轨迹,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五中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种现象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使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更加系统、更加具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寻求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古老的中国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然而,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两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开放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摆上突出位置……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05年成为“改革攻坚年”。
  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全会同时强调,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切中要害。五中全会会场内外,求真务实的清风扑面而来。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清醒的科学态度。
  诞生于民族危亡关头的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风雨岁月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十六大告诫全党,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强烈的忧患意识,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判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要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心存忧患,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是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之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求纵论天下事,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等热点问题的论文。
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

急求“纵论天下事”为主题的论文,1500字以上,谢谢!请发到邮箱,635827537...
二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其军事力量、经济实力以及政治体制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力都是其他国家远远不及的。实力决定利益,战后美国历届领导人无不梦想着把美国的影响力扩展至全球的每一个角度,进而称霸全球,成为整个世界的主宰。但冷战期间苏联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崛起严重制约了美国称霸全球的...

求一篇论文……纵论天下事。谢谢了
求一篇论文……纵论天下事。谢谢了 论文以大学生关心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为主题,主旨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论文以大学生关心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为主题,主旨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可乐...

求大学生“纵论天下事”论文,3000字往上
经济学家樊纲: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体制转轨国家,它面临着两套问题:在发展中,贫穷落后,低收入人群占全部人口的80%,所有不发达国家的问题全都有,如国有企业,行政手段管制,计划经济,腐败,法制不健全等。其中,贫富差距背后最重要的一个是腐败问题,另一个是农业社会转型问题。 和别的国家比,我们国情非常独特。中...

中学生应该关心时政的事例
是社会人,当知社会事。中学生,尤其高中生,即将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关心国家时事,是我们成长与成才的内在需要。未入社会而先知天下,可以为我们将来担负起国家建设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关心时事,也是与我们用心学好...

提出“文章合为时者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名主张的唐代诗人是?
六义互铺陈;风雅 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为 时”、“为事”,就是指“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所 谓“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 刺作用。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他在“美刺” 中更着重“刺”的一面,强调诗歌批评社会政治的功能,...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六月,苻坚让苻融接替镇守邺城,而把王猛调回京师,委任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王猛以一切军国内外大事的裁夺之权。王猛也不负重托,主持朝政,刚明清肃,善恶分明,才尽其用,官称其职,劝课农桑,训练军队,井井有条,气象一新,前秦逐渐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东晋宁...

谁知道关于白居易和苏轼的资料啊?告诉我!
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有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实,见解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石上书言事的先声...

白居易的背景 谁知道
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有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实,见解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石...

三国演义的成语xiao故事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逾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