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如题所述

读书摘记(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近日正在读《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教学示例》一书,才刚开始,就被该书深入浅出的文风所吸引,觉得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这样的一线教师阅读的书。于是,边读边作些摘记,也作些反思。

  今天阅读的是第二章第二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第一个方面: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该书指出,正确地把握这个特点,要求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语文课的人文性价值,二是注重作品内容的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这种丰富的人文性必然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语文课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注意选取那些积极的、活泼的、健康的、精神情感价值含量高的作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受益,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内容的解读--体悟或感受是多元的,这是因为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理解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完全正常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提倡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平等对话,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富有独创性的理解。

反思:
  一、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主体用大脑进行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选择和把握,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活泼宽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而另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理解是最佳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
  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角色就必须发生变化:由课程的被动实施才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裁定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为评价学生发展的阐释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