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固有矛盾是什么?

如题所述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固有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生产,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则是广大劳动群众贫困化(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主要原因,它障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和制约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一切矛盾。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盲目扩大的趋势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而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表明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11页)。当然,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就生活资料来说,要使广大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那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就生产资料来说,要使生产有更大的发展和劳动者更充分的就业,那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马克思指出:“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性地生产得太多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7页)。马克思还指出:“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属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6、317页)。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危机措施,可以缓解和走出危机,并进入萧条、复苏、高涨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新的更大的经济危机。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要被新的、更进步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下面是马恩列斯围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这一基本原理,从几个不同方面所作的具体论述。

一,盲目的竞争导致经济危机。恩格斯说:“大工业的必然后果——自由竞争很快就达到十分剧烈的地步”,“竞争的规律是:供和求总是力图互相适应,但是正因为如此,就从来不会互相适应。双方又重新脱节,并转而成为尖锐的对立。供给总是紧跟着需求,然而从来没有刚好满足过需求;供给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它和需求是永远不相适应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页。)又说:“经济学家用他那绝妙的供求理论来证实‘生产绝不会过多’,但是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驳斥他,这种危机就象彗星一样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在我们这里现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这个规律是纯自然的规律,而不是精神的规律”,“这是一个以当事人的盲目活动为基础的自然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页。)恩格斯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敢承认经济危机是盲目竞争的自然结果。

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引发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生产使生产与消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工人是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他同他的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即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限制工人的工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04页),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加剩余价值。这种关系决定了工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消费极其有限。马克思指出:“构成现代生产过剩的基础的,正是生产力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603~604页。)生产扩大与工人消费水平低并存,这样,一旦生产普遍超过了主要来自工人的有限需求和消费,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三,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说:“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出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0页。)扩大流通范围不仅在国内,而且“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1页。)马克思还说:“以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来生产剩余价值,要求生产出新的消费;要求在流通内部扩大消费范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1页。)在这里,“新的消费”和“扩大消费范围”指的是增加消费,实际上也是指扩大市场的问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事实上,市场的扩大会受到很多限制,因而市场扩大不能与生产的扩大相适应,以致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这方面马恩列斯也有很多论述。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曾说:“市场的扩大……赶不上不列颠工业的增长”,“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假如有一个大市场忽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2页。)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页。)马克思还指出:生产的发展,“需要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而生产比市场扩大得快”,“市场比生产扩大得慢;换句话说,在资本进行再生产时所经历的周期中,——会出现市场对于生产显得过于狭窄的时刻。”或者说,“新的市场——市场的不断扩大——可能很快被生产超过”,必然造成商品充斥市场,生产过剩发生。

四,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0页。)就是说,批发商业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大量生产中,直接购买者除个别的产业资本家外,只能是大商人。在一定的界限内,尽管再生产过程排出的商品还没有实际进入个人消费或生产消费,再生产过程还可以按相同的或扩大的规模进行。”(注:《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9页。)这样,商业和产业就会出现虚假的繁荣。而生产的极度扩张,又是借助信用来实现的。信用和产业资本本身的规模一同增大。例如,信用使工厂主、商人等都可以大大超过他们的资本从事经营;信用使货币形式上的回流不以实际回流的时间为转移,从而加速了资本在形式上的回流速度;等等。因此,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必然引起信用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这一切都会使产业和商业资本家通过各种信用形式,获取追加资本,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在繁荣阶段,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活动的大量兴起,又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信用的繁荣导致产业和商业的繁荣,产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强商业的繁荣。但是,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批发商的资本回流却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少,“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于是崩溃就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1页。)实际上,信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加速了经济危机爆发。

五,主要消费品过剩导致经济危机。以棉布为例,假如棉布充斥市场造成市场停滞,会使织布厂主的再生产遭到破坏。首先表现在织布厂的工人对棉布和原来他们消费的其它商品来说,“现在只在较小的程度上是消费者,或者根本不是消费者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2页。)除此以外,还影响别的生产者:纺纱者、棉花种植业者、纱锭和织机的生产者、铁和煤的生产者等。所有这些人的再生产同样要遭到破坏,因为棉布的再生产是它们再生产的条件。“即使在他们自己的生产领域里没有生产过剩,就是说,即使那里生产的数量没有超过棉布工业销路畅通时所确定的合理的数量,这种情况也会发生。”(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3页。)什么原因呢?马克思继续分析说:“假如不仅棉布,而且麻布,丝绸和呢绒都发生生产过剩,那么不难理解,这些为数不多但居主导地位的物品的生产过剩就会在整个市场上引起多少带普遍性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4页。)

六,固定资本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曾举例说,假如固定资本数量是既定的、不变的,由于原料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歉收,原料的量就会减少,价格增加,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规模继续进行,一部分固定资本就要闲置下来,部分工人失业,利润率下降。而事先确定的利息、地租仍然不变,这样就有一部分不能支付。“于是发生危机。劳动危机和资本危机。”(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5页。)总之,这是原料不足引发的危机。马克思说,撇开自然因素的影响不说,“原料不足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假如某个生产部门花费在机器等等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那部分追加资本过多,那么,虽然按原来的生产规模原料是够的,但按新的生产规模就不够了。因此,这种情况是由于追加资本不按比例地转化为资本的不同要素而产生的。这是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的情况,它所产生的现象正好同第一种情况(即原料歉收时)所产生的现象完全一样”,“或者,它们(危机)是以固定资本的生产过剩,因而,是以流动资本的相对生产不足为基础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5~126页。)

七,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再生产所需正常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性决定了市场经济不可能有合乎比例的生产。他说:“假如只是指资本有按照正确比例来分析自己的趋势,那么,由于资本无限度地追求超额劳动、超额生产率、超额消费等等,这同样有超越这种比例的必然趋势。”“在竞争中,资本的这种内在趋势表现为一种由他人的资本对它施加的强制,这种强制驱使它越过正确的比例而不断前进,前进!”(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7页。)因此,“资本既是合乎比例的生产的不断确立,又是这种生产的不断扬弃。但是,要求生产同时一齐按同一比例扩大,这就是向资本提出了决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外部的要求;同时,一个生产部门超出现有的比例,就会使所有生产部门超出这种比例,而且超出的比例又各不相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8页。)当生产所要求的正确比例或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时,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不可避免。

八,生产的跳跃式发展导致经济危机。列宁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只能跳跃式地发展,即进两步退一点,有时甚至两步都退回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5页。)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为销售而生产,为市场而生产,“当着广大市场忽然扩展到新的、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范围时”,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种对市场的疯狂追逐,必然引起巨大的破产。他说:“假如有几个这样的企业为了在难以推测的市场上夺取地盘而展开疯狂的竞争,那么危机的到来还有什么希奇呢?”(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文章摘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6页。)

九,通过进出口可以在各国间传递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关于进口和出口,应当指出,一切国家都会先后卷入危机”(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56页。)当危机爆发时,黄金外流的现象,总是像排炮一样,按照支付的序列,先后在许多国家发生。例如,“1857年,美国爆发了危机。于是黄金从英国流到美国。但是美国物价的涨风一停止,危机接着就在英国发生了。黄金又由美国流到英国。”(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57页。)这种现象表明,经济危机会由于对外贸易的传递而在这些国家依次发生。

马恩列斯关于导致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还有其它一些。这些具体原因每个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按马恩列斯的观点来解释就是:竞争是资本家为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而展开的,为在竞争中取胜,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生产比例失调,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商品过剩从另一方面则是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发展结果是经济危机。而危机的爆发点则是商业和货币信用。但是“在货币市场上作为危机表现出来的,实际上不过是表现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的失常。”(注:《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54页。)而进出口问题则表明经济危机具有“传染性”,进入世界市场的各国至少是商业发达的国家,一国经济发生危机,则必然引起普遍性的危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3
官方宣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理论论断曾长期以来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强有力的依据。但是前段时间有一个经济学家在我们学校搞讲座时说,这一观点已经被在逻辑学上证伪了, 老师讲了很多,总结一下就是:如果我们以发生经济危机前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当作参考系,那么,经济危机结束后,经济比以前更大规模水平向前发展时,这时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要之间的矛盾比经济危机前要大得多,是不是天天都要发生经济危机。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证明这个观点的谬误性。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市场经济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矛盾了,这一点正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难道人们必须在交换之前就规定价格,进而制定生产计划,然后才能进行生产吗?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观点了。现在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主导,而不是简单的把危机归结为私有制的缘故。
但是如果是考试的话就必须要写官方宣传的观点了,说这么多只想您可以真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希望您能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2012-02-23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固有矛盾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有起伏才有发展,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社会主义的教科书里的说法是,经济危机是私有制引发的,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但它还应该补充一点:公有制因为经济没有起伏,结果也没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3个回答  2012-02-23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固有矛盾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固有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生产,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则是广大劳动群众贫困化(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主要原因,它...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新经济对市场经济存在逻辑上的扬弃关系,即新经济既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即它们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又是对市场经济的继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矛盾
1. 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2. 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生产能力的扩张与劳动人民购买力增长不足之间的不匹配;其次,单个企业内部的有组织生产与社会整体的无序生产状态之间的冲突。3. 这两个矛盾相互作用,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最终导致了...

为什么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固有矛盾的不断发展,导致周期性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所谓固有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化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们的资本积累一方面使得生产力不断进步,商品供给剧增,但另一方面,却产生无产阶级的贫困,需求不断减小,当供给需求的矛盾激化时,危机的爆发成为一种必然。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是什么?
因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根源所引起的,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日益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没有改变这一本质的问题,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危机开始影响全世界,破坏性更强了。经济危机的来源:经济危机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有: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破坏,从而引致经济危机的爆发。2、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
所以, 当生产和消费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必然会爆发。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表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必然的结果,是否正确?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盲目扩张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前者导致社会生产比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其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冲突。这一矛盾体现在多个方面:1. 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展,商品生产成为主导,每个企业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网络中的一环。尽管企业内部可能井然有序,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