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前不懂礼貌,我们要求他见人打招呼,结果为何变得自卑了?

如题所述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懂礼貌,讲文明,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学会谦让,尤其是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更要让着他们,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是不是真的愿意这样做。

前几天在小区楼下看到这一幕,一位奶奶带着3岁左右的小孙子在楼下玩。小孙在手中拿着一个崭新的泡泡机正玩得欢乐,周围不少小朋友都只站在面前追泡泡,玩的不亦乐乎。只有一名还不怎么会说话的小女生想要去抢泡泡机,都被男孩巧妙地躲过了。

抢夺无果的女孩哭着跑去找妈妈,女孩的妈妈安慰好女孩走到男孩面前:“小朋友,你的泡泡机可以给妹妹玩一会吗?”男孩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女孩一听哥哥不愿意,又哭了起来。男孩的奶奶见状走过来,对他说:“哎呀,妹妹那么小,你就给她玩一会嘛。”

“不要。”男孩再次拒绝

“你是男子汉,不能这么小气的”

“不行,我还没玩够呢”

“你这孩子,妈妈天天给你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都白讲了是不是……”一边说一边走上前抢过男孩的泡泡机,递到女孩的手里。

男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奶奶都不向着自己,还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抢给别人,伤心的哭了起来,生气跑回家中,奶奶只是笑笑说一声“不用管他”,就和身边的人聊起天来。这位奶奶代表的是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谦让,强迫孩子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让出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学会无原则的谦让。

当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谦让,“他是弟弟”、“你看他都哭了”、“你更听话”,只要出现这种状况就让小朋友让着别人,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讨好人设,只要有人要求自己他就会同意,因为妈妈从小就教会自己要谦让,即使吃亏了也没有关系,这是“美德”。家长不妨想一下,孩子如果真的变成这样,是你愿意看到的吗?

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家长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有原则的谦让。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有原则的谦让。家长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就不对孩子进行谦让的教育,而是在教育他们谦让的同时,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而不是别人想要的东西,不管自己有多喜欢都会“忍痛”让给别人。只有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底线,孩子才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变得退缩和软弱。

其次,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听从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更看重别人的眼光和自己的面子。只有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真正的学会和小伙伴的相处之道,在出现分歧的时候也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让孩子自己判断。家长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谦让,他们就会变得没有自己的主见,等到下次再有人先要自己的东西时,孩子会变得麻木,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所以,身为父母要懂得让孩子自己做出判断,自己决定要不要谦让。当父母全身心的相信自己,并且把权利交给自己的事情,孩子更容易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谦让不仅仅是中华美德,还是孩子步入社会之后的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更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重要前提。而这个前提最重要就是孩子自觉谦让,如果是父母逼迫下的谦让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0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要求的时候太过于生硬,他本身很不喜欢,被严厉要求肯定会很自卑。
第2个回答  2020-08-20
因为家长要求孩子见人打招呼,孩子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才会这样,所以开始变得自卑。
第3个回答  2020-08-20
应该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只注重自己的感受,或者是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去做这件事情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