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要判缓刑而地方不接受社区矫正怎么办

如题所述

法院判缓刑,去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报道,不接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法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法律文书犹如“尚方宝剑”,社区矫正办公室应该尊重法律文书。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三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第七条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

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扩展资料

相关法律:《刑法》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区矫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法院判缓刑,去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报道,不接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法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法律文书犹如“尚方宝剑”,社区矫正办公室应该尊重法律文书。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三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第七条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

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扩展资料:

双重价值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蕴涵着刑罚的惩罚性和恢复性双重价值。

首先,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一种刑事制裁措施,而刑罚的制裁性决定了社区矫正措施的惩罚性。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自然要严格落实具体的惩罚性措施,以实现刑罚的惩罚性。

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罪犯,应当就其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承担惩罚性后果,得到应有的惩罚。

同时,惩罚社区矫正对象也是国家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正的客观要求。

现代刑事法出于保护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双重目的,即使是在惩罚罪犯的过程中,也必须同时将如何促使罪犯重新回归社会列为目标之一。

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

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

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可见,社区矫正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罪犯再社会化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

在社区矫正蕴涵的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中,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失衡,进而损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

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社区矫正的二元性价值,以及如何平衡二元性价值之间的冲突,是社区矫正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

刑罚理念及其制度、刑罚执行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社区利益、被害人利益和罪犯利益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矫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从程序上说,只要法院判了缓刑,地方及必须得接受。所以出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审前社会调查。地方通过调查将是否适合社区矫正的意见给法院,法院视情况,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