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清道光八年(1828),全县辖东、南、西、北、中5路,17个保,205甲(东路2保17甲、西路6保76甲、南路4保41甲、北路1保17甲,中路4保54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全县辖11个联保共53个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联保制改为乡保制。全县设8个乡、40个保、791甲。
1950年11月17日,安康专员公署民政字第146号通知,宁陕县设置6区36乡。
1952年10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462号命令,宁陕县行政区划由原来6区增为9区,由36乡增为58乡。
1953年5月13日,省人民政府44号命令,宁陕县仍设9区,缩编为50乡。撤销狮子坝、斜峪、莫王、海棠、旧贯、太平、皂矾、贾营等8乡。  1956年5月,将原汉阴县辖铁炉、龙王、鱼洞、火镰碥4乡划归宁陕县,在太山庙区置铁炉、龙王2乡。与此同时,将原镇安县辖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在太山庙区置新建乡。全县将原来的9区50乡,缩编为6区37个乡、镇。
1958年12月,宁陕县并入石泉县,宁陕设置为协作区,辖5个公社23个管理区,共有169个大队,476个生产队。
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置,全县辖4区21个公社,12月将原石泉县辖建丰大队划归宁陕县,隶于铁炉坝公社。
1962年11月全县仍辖4区,公社由21个增为27个,共有大队151个,生产队525个。
增设的公社是:新场(属两河区)、狮子坝(县直属)、沙坪、小川、竹山、沙洛(以上均属江口区)。此外,将原两河区辖的五龙公社划归蒲河区辖。
1964年撤销关口公社,设置城关镇,增设老城公社(县直属)。全县共为4区、1镇、27个公社。
1967年,宁陕县40%的公社更换名称,大队则70%以上更名。1972年仍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名称,仅保留红旗、东风2公社名称,并将红卫公社改称武农公社。
1973年3月26日,县民卫局以宁革民字3号文件通知,大队仍恢复原名称。但因多种原因,6个大队未能恢复原名。
1982年4月,经安康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更改重名公社:沙沟改称广货街;铁炉改称铁炉坝。
同年5月,华严(红旗)、五龙(武农)、龙王(东风)公社恢复原名称。
根据中共中央(1983)1号文件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1983)13号文件,宁陕县分别于1983年7、8月和1984年9、10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全县改5区、2镇、26乡、144村、553组。区乡名称与原区社相同。
2001年区划调整后,宁陕县辖10个镇、4个乡: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汤坪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旬阳坝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乡、梅子乡、新场乡、太山庙乡。
2011年,撤销汤坪镇、旬阳坝镇并入城关镇,撤销太山庙乡设立太山庙镇,撤销梅子乡设立梅子镇,撤销丰富乡设立丰富镇,撤销新场乡设立新场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2个镇: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镇、梅子镇、新场镇、太山庙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