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万物由心生观点是否错误?著名名言,烛未动,风未动,心在动。我有疑点

有人告诉我,世间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心生的,还反问我,你会把梦当现实吗?把现实比喻成梦?我反问他,你为什么不在梦里吃饭呢?梦如果和现实一样,你为什么还要在现实吃饭呢?他便没了回复。
回到正题,如果说万物皆是心的化象,那么入定时,心不动,为何世界在动,想证明很简单,用摄像机做一个见证,摄像机就像镜子,是死物,无心,也不可能化象,等你从入定中醒来再看看摄像机,难道,世界就会因为你的心不动而消失了吗

问题的关键——您把自性本心六意识心混淆在一起。“万法由心生”是指自性本心。绝不是指胡思乱想的六意识心,否则,我想黄金黄金就来了……《六祖坛经》上有句经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讲自性本心能产生万事万物宇宙虚空。

   宇宙虚空、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是自性本心幻化的影像,是自性本心产生的"大梦”,这个观念,佛在《楞严经》中讲得很清楚。

   晚上做梦,是六意识心幻化的影像。

  以上两种幻化的影像,虽然相似,但本质是不同。佛经上常常讲”梦幻泡影“,是拿晚上六意识心产生的梦境来譬喻六道轮回大梦的。并不是说这两种幻影是完全一样的。

   六道众生轮回在人道,就是相似共业产生的相似的”人道大梦“,自然不会一个人消失而共同的大梦消失。谁的梦醒了(开悟),谁的大梦才消失。《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如果按照常理,也是不成立的。明明有眼耳鼻舌身,为什么说没有?因为《心经》是从自性本心产生的眼耳鼻舌身幻影这个角度来说的。

   刚开始接触佛经,一定会处处都是疑问,独立思考是可贵的。

追问

所以,我觉得你理解的这个比喻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自性本心不等于六意识心,不相等就不能比喻,有了自性本心才有万物,才有我,才有六意识心,用俗话来讲,这个世界上的你想要做梦,前提是这个世界上首先得有你,反过来就不行了,反过来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你,但是你会做梦,这样就逻辑不通了,自信本心和六意识心是上下级关系,不能反转,正如你的解释,六意识心化象无法作用自性本心,为什么要把没关联的东西都归类为梦呢

所以,我觉得你理解的这个比喻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自性本心不等于六意识心,不相等就不能比喻,有了自性本心才有万物,才有我,才有六意识心,用俗话来讲,这个世界上的你想要做梦,前提是这个世界上首先得有你,反过来就不行了,反过来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你,但是你会做梦,这样就逻辑不通了,自信本心和六意识心是上下级关系,不能反转,正如你的解释,六意识心化象无法作用自性本心,为什么要把本质不同的东西都归类为梦呢

追答

是譬喻,不是归类。因为自性本心产生万事万物很难理解,所以佛祖用晚上的梦来做譬喻。

追问

譬喻,借彼喻此",是运用联想力,找出与所要描写的对象有类似特点的人,请问自信本心和六意识心除了都有一个心字以外,还有什么类似特点?二者化象不能互相作用影响,六意识心由自信本心所化,而自性本心由共业所化,如果不譬喻,我觉得二者似乎除了上下级关系,完全没有类似点,而烛未动风未动心在动也是错的吧?如若入定,风动烛动这不是心在动,而是共业在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9
你的怀疑以及针对这个问题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要把这种错误的观点说成佛学观点,这不是佛陀说的观点,而是一些人说出来的,他们打着佛教的旗号而已。你可以去看佛经,佛没有说过类似的观点。至于你说的那个名言,是有一定的客观基础的,需要还原当时的场景再来看这一句话。任何一句话,失去了客观基础,都是没有立足的理由的。

有人告诉我,世间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心生的,还反问我,你会把梦当现实吗?如果想研究佛学,多去看看佛经吧,至于这些个人观点,我觉得你自己能够理解是错的就足够了。追问

难以理解,翻译过的都是文言文,还有一些音译,这涉及翻译领域,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外语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不管是他人的理解还是我自己研究后获得的理解都不太可能完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这是我的顾虑

追答

说的没错啊,你的担心也是必要的,以你的思维反而适合看看,因为你懂得自己去思维事情。首先佛经本就是弟子记载的,这一层就有一点脱离了佛陀本意。其次,翻译成中文,又有一层的脱离佛陀本意,还有就是现代的翻译再次出现纰漏,但是你还是可以从里面看到很多佛陀本来想要表达的思路,你就看白话文版的就是,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没原来的样子了,但是我觉得以你的思维,慢慢的会想通的,有一点你要知道,佛经是唯一接近佛陀思想的书,其他的个人观点,就不要花时间去折腾了,浪费自己精力。

第2个回答  2019-08-09
万物不是有一个人的心生而动改变的,但是你的结局是由心所动改变的的。
第3个回答  2019-08-09
其实你没有错,但是这句话本来就是唯心论的言论,不像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你已经被现实绑牢了,和尚的生活平淡无欲无求,自然可以做到这个境界,从心出发,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大家的思想层面不同,神经病和正常人的思想世界也不一样,你难道会要求神经病来认同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吗?追问

我在探讨其他可能,毕竟,唯心很多观点很难去证实,我不会轻易选择立场,不仅不傻,相反我是一个谨慎的人。

第4个回答  2019-08-09
入定的时候,世界对于那个人而言,已经不动了。是清净的。所以并不是消失,只是对那个人来说,是不动,平静,虚妄的

佛教万物由心生观点是否错误?著名名言,烛未动,风未动,心在动。我...
问题的关键——您把自性本心与六意识心混淆在一起。“万法由心生”是指自性本心。绝不是指胡思乱想的六意识心,否则,我想黄金黄金就来了……《六祖坛经》上有句经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讲自性本心能产生万事万物宇宙虚空。宇宙虚空、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是自性本心幻化的影像,是自...

求解:佛典有云 旗未动 风也未吹 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1.是说,两位和尚在争论不休,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其实是两人好胜之心在动。2.佛教常常讲,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山河大地虚空宇宙,无非是本性真心的影像,风与幡也是心的影像,所以说世间一切动静无常也都是心的妄动。

佛在经上讲宇宙万物从心想生对吗?
末学以为以下文字虽不对题,但是对理解相由心生有帮助作用。虽然有点啰嗦但是看完了或许对楼主的问题有点帮助:(一)一切有部的观点一切有部认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所组成的。佛经中所谓的微尘,就如同科学目前所发现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超子等等一样,是构成...

“风未动,番未动,仁者心动”出自哪里?表达了什么观点
观点:惠能的“心”论,应当是脑力思考或心理活动的范畴。惠能并没有否定世界的存在,也没有强调意识是第一性的,相反他认为“佛法在世间”,肯定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存在于世界之间,他坚决反对“离世求佛法”。惠能强调用心,可以说是他在感悟世界,理解世界,认识世界中强调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他...

旗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在动出自佛经哪一卷?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意思是:终于有一天,我想,到了该弘扬佛法的时候了,不能老是隐遁。我就走出山林,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当时有风吹动了旗幡,一个僧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说是旗幡在动,争论不休。慧能就参与讨论说:“既不...

求解:佛典有云 旗未动 风也未吹 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这时惠能大师也赶到,他一看便开口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二位心在动。”正在争论的两人,一听到惠能大师的话以后即刻恍然大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烦琐的事,有的人对此来去运用自由,没有感到内心被填满,或者被世事堵塞而感到痛苦不堪,有的人却怨声载道,哭诉世事...

佛看破红尘的经典诗句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

从佛教的角度,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魔自心生,须从心灭。你说家庭环境让你的欲望太大,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你的六根受六尘所染,以至覆盖精明元觉,但外因终究是不是决定事物的决定性因素,自己心未静,肯定会背觉和尘,就像要想让房间里的灰埃落定,你就不能再去抖动赃物,要去除烦恼首要六根清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身是...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让你顿悟人生
54、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5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经》 56、如何对自己,对他人?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57、佛语有云:知足常乐。 佛语有云: 生不带来,死不...

佛教师兄请开示一下既然外在世界是自己心显现的那其他众生都是加的...
所谓外在的世界是自己心的显现,是因为人看见东西就看见了自己的心。风未动,旗未动,是心在动。见物则见心。众生本来都是佛,佛迷了便成了众生。长久的是自性,自性不生不灭,万劫不坏,因迷而不能显现。容易坏的是外界,外界变化无常,成住坏空,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所以众生存在,因其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