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诗

冰心的诗(诗)

十年

她寄我一封信,
提到了江南晚风天,
她说“只是佳景
没有良朋!”

八个字中,
我想着江波,
想着晚霞,
想着独立的人影。

这里是
只有闷雨,
只有黄尘,
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九日

1926年3月,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朋友,我觉得对不起!我又以悱恻的思想,贡献给你们。然而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诗的女神”曾经出现在她1922年创作的短诗《十年》中。诗中,冰心虚设了一个“她”。“她”生活在“只是佳景/没有良朋”的江南。而“我”(即冰心)生活的北方(北京),“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冰心笔下的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大地,多么沉闷,多么凄宁!

这种心境是离不开当时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流怒潮已过,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统治,直、皖、奉系以及南方各小派系军阀间混战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涝频仍,灾民逃荒。面对这一切,曾经参加过五四群众运动、担任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生会文书的冰心,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写出一篇篇揭露封建统治、抨击封建思想的小说和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十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冰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清王朝后的民国二年,即1913年,从福州来到北京的,到1922年已是十个年头。她时时回忆起“江南”的“佳景”,那碧水青山,那红花绿草,那竹林桔园。冰心虚设的“她”从如画如诗的“江南晚风天”给自己来信了,哀叹佳景中没有良朋。冰心则从信中“想着江波/想着晚霞/想着(佳景中心境凄然的)独立的人影”。这景,这情,真如冰心“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南国那样,北方又如何呢?走马灯似的在北京夺权混世的军阀、政客,哪里顾什么国计民生?哪里管什么科学、教育?爱国学生群众运动高潮过后的北京,自然只剩下了“闷雨”、“黄尘”和“静沉沉的天”了!

然而,冰心并没有陷入悲观主义。她向无所作为的“人生如浮萍”的不可知论发出了质问,并希望变革来得快些,不要“一暂住又是十年”——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对于冰心这位燕京大学文本科的纤弱的女学生,她对“人生如浮萍”的质询,对“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控诉,无啻于海燕对摧枯拉朽的暴风雨的召唤!

《十年》充分展示了冰心的诗才!她将景、事、情熔于一炉,借事叙景,借景抒情,重在抒情。事——“她”从江南来了一封信,诗借用了信中的八个字。景——从“八个字中”叙说江南之景和北国之景。情——抒发对“人生似浮萍”的质询及“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感叹与不满,呼唤荡涤“黄尘”、“闷雨”的日子早些到来。
《十年》还借用了小说“虚拟”的写法,虚设出“她”和她的“一封信”,由此发出写景、抒情。

《十年》兼有散文的笔法,行笔如云,写法自由,却又不离中心。
《十年》不愧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首新诗佳作!

色彩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5
十年

她寄我一封信,
提到了江南晚风天,
她说“只是佳景
没有良朋!”

八个字中,
我想着江波,
想着晚霞,
想着独立的人影。

这里是
只有闷雨,
只有黄尘,
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九日

1926年3月,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朋友,我觉得对不起!我又以悱恻的思想,贡献给你们。然而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诗的女神”曾经出现在她1922年创作的短诗《十年》中。诗中,冰心虚设了一个“她”。“她”生活在“只是佳景/没有良朋”的江南。而“我”(即冰心)生活的北方(北京),“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冰心笔下的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大地,多么沉闷,多么凄宁!

这种心境是离不开当时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流怒潮已过,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统治,直、皖、奉系以及南方各小派系军阀间混战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涝频仍,灾民逃荒。面对这一切,曾经参加过五四群众运动、担任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生会文书的冰心,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写出一篇篇揭露封建统治、抨击封建思想的小说和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十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冰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清王朝后的民国二年,即1913年,从福州来到北京的,到1922年已是十个年头。她时时回忆起“江南”的“佳景”,那碧水青山,那红花绿草,那竹林桔园。冰心虚设的“她”从如画如诗的“江南晚风天”给自己来信了,哀叹佳景中没有良朋。冰心则从信中“想着江波/想着晚霞/想着(佳景中心境凄然的)独立的人影”。这景,这情,真如冰心“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南国那样,北方又如何呢?走马灯似的在北京夺权混世的军阀、政客,哪里顾什么国计民生?哪里管什么科学、教育?爱国学生群众运动高潮过后的北京,自然只剩下了“闷雨”、“黄尘”和“静沉沉的天”了!

然而,冰心并没有陷入悲观主义。她向无所作为的“人生如浮萍”的不可知论发出了质问,并希望变革来得快些,不要“一暂住又是十年”——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对于冰心这位燕京大学文本科的纤弱的女学生,她对“人生如浮萍”的质询,对“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控诉,无啻于海燕对摧枯拉朽的暴风雨的召唤!

《十年》充分展示了冰心的诗才!她将景、事、情熔于一炉,借事叙景,借景抒情,重在抒情。事——“她”从江南来了一封信,诗借用了信中的八个字。景——从“八个字中”叙说江南之景和北国之景。情——抒发对“人生似浮萍”的质询及“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感叹与不满,呼唤荡涤“黄尘”、“闷雨”的日子早些到来。
《十年》还借用了小说“虚拟”的写法,虚设出“她”和她的“一封信”,由此发出写景、抒情。

《十年》兼有散文的笔法,行笔如云,写法自由,却又不离中心。
《十年》不愧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首新诗佳作!

色彩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这个可以吗?
第2个回答  2009-02-16
1926年3月,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朋友,我觉得对不起!我又以悱恻的思想,贡献给你们。然而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诗的女神”曾经出现在她1922年创作的短诗《十年》中。诗中,冰心虚设了一个“她”。“她”生活在“只是佳景/没有良朋”的江南。而“我”(即冰心)生活的北方(北京),“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冰心笔下的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大地,多么沉闷,多么凄宁!

这种心境是离不开当时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流怒潮已过,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统治,直、皖、奉系以及南方各小派系军阀间混战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涝频仍,灾民逃荒。面对这一切,曾经参加过五四群众运动、担任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生会文书的冰心,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写出一篇篇揭露封建统治、抨击封建思想的小说和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十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冰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清王朝后的民国二年,即1913年,从福州来到北京的,到1922年已是十个年头。她时时回忆起“江南”的“佳景”,那碧水青山,那红花绿草,那竹林桔园。冰心虚设的“她”从如画如诗的“江南晚风天”给自己来信了,哀叹佳景中没有良朋。冰心则从信中“想着江波/想着晚霞/想着(佳景中心境凄然的)独立的人影”。这景,这情,真如冰心“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南国那样,北方又如何呢?走马灯似的在北京夺权混世的军阀、政客,哪里顾什么国计民生?哪里管什么科学、教育?爱国学生群众运动高潮过后的北京,自然只剩下了“闷雨”、“黄尘”和“静沉沉的天”了!

然而,冰心并没有陷入悲观主义。她向无所作为的“人生如浮萍”的不可知论发出了质问,并希望变革来得快些,不要“一暂住又是十年”——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对于冰心这位燕京大学文本科的纤弱的女学生,她对“人生如浮萍”的质询,对“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控诉,无啻于海燕对摧枯拉朽的暴风雨的召唤!

《十年》充分展示了冰心的诗才!她将景、事、情熔于一炉,借事叙景,借景抒情,重在抒情。事——“她”从江南来了一封信,诗借用了信中的八个字。景——从“八个字中”叙说江南之景和北国之景。情——抒发对“人生似浮萍”的质询及“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感叹与不满,呼唤荡涤“黄尘”、“闷雨”的日子早些到来。
《十年》还借用了小说“虚拟”的写法,虚设出“她”和她的“一封信”,由此发出写景、抒
第3个回答  2009-02-18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冰心散文《荷叶母亲》,也算得上是诗句吧
冰心的《纸船》也是写给母亲的,你可以找一下

写给母亲的诗
作者:冰心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繁 星 闪 烁 着 ——
深 蓝 的 太 空 ,
何 曾 听 得 见 他 们 对 语 ?
沉 默 中 ,
微 光 里 ,
他 们 深 深 的 互 相 颂 赞 了 。



嫩 绿 的 芽 儿 ,
和 青 年 说 :
‘ 发 展 你 自 己 ! ’
淡 白 的 花 儿 ,
和 青 年 说 :
‘ 贡 献 你 自 己 ! ’
深 红 的 果 儿 ,
和 青 年 说 :
‘ 牺 牲 你 自 己 ! ’



成 功 的 花 ,
人 们 只 惊 慕 她 现 时 的 明 艳 !
然 而 当 初 她 的 芽 儿 ,
浸 透 了 奋 斗 的 泪 泉 ,
洒 遍 了 牺 牲 的 血 雨 。



大 海 呵 ,
哪 一 颗 星 没 有 光 ?
哪 一 朵 花 没 有 香 ?
哪 一 次 我 的 思 潮 里
没 有 你 波 涛 的 清 响 ?

春水(三首)



墙 角 的 花 !
你 孤 芳 自 赏 时 ,
天 地 便 小 了 。



为 着 断 送 百 万 生 灵
不 绝 的 炮 声 ,
严 静 的 夜 里 ,
凄 然 的 将 捉 在 手 里 的 灯 蛾
放 到 窗 外 去 了 。



青 年 人 ,
珍 重 的 描 写 罢 ,
时 间 正 翻 着 书 页 ,
请 你 着 笔 !

纸船——寄母亲

我 从 不 肯 妄 弃 了 一 张 纸 ,
总 是 留 着 — — 留 着 ,
迭 成 一 只 一 只 很 小 的 船 儿 ,
从 舟 上 抛 下 在 海 里 。
有 的 被 天 风 吹 卷 到 舟 中 的 窗 里 ,
有 的 被 海 浪 打 湿 , 沾 在 船 头 上 。
我 仍 是 不 灰 心 的 每 天 的 迭 着 ,
总 希 望 有 一 只 能 流 到 我 要 他 到 的 地 方 去 。
母 亲 , 倘 若 你 梦 中 看 见 一 只 很 小 的 白 船 儿 ,
不 要 惊 讶 它 无 端 入 梦 。
这 是 你 至 爱 的 女 儿 含 着 泪 迭 的 , 万 水 千 山 ,
求 它 载 着 她 的 爱 和 悲 哀 归 去 .
第4个回答  2009-02-18
色彩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926年3月,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朋友,我觉得对不起!我又以悱恻的思想,贡献给你们。然而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诗的女神”曾经出现在她1922年创作的短诗《十年》中。诗中,冰心虚设了一个“她”。“她”生活在“只是佳景/没有良朋”的江南。而“我”(即冰心)生活的北方(北京),“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冰心笔下的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大地,多么沉闷,多么凄宁!

这种心境是离不开当时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流怒潮已过,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统治,直、皖、奉系以及南方各小派系军阀间混战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涝频仍,灾民逃荒。面对这一切,曾经参加过五四群众运动、担任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生会文书的冰心,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写出一篇篇揭露封建统治、抨击封建思想的小说和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十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冰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清王朝后的民国二年,即1913年,从福州来到北京的,到1922年已是十个年头。她时时回忆起“江南”的“佳景”,那碧水青山,那红花绿草,那竹林桔园。冰心虚设的“她”从如画如诗的“江南晚风天”给自己来信了,哀叹佳景中没有良朋。冰心则从信中“想着江波/想着晚霞/想着(佳景中心境凄然的)独立的人影”。这景,这情,真如冰心“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南国那样,北方又如何呢?走马灯似的在北京夺权混世的军阀、政客,哪里顾什么国计民生?哪里管什么科学、教育?爱国学生群众运动高潮过后的北京,自然只剩下了“闷雨”、“黄尘”和“静沉沉的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