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儿女赡养的农村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会不会幸福?

如题所述

人老了,到底什么最重要,很多人都觉得,是亲情。

很多老人都觉得,儿女好,就是自己好,儿女过得幸福,也就是自己的幸福。这句话,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但其实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养儿防老,老了老了,走不动了,吃不动了,需要人照顾了,这时候就只能靠子女,所以说老人们愿意为了儿女付出一切在所不惜,除了爱,同样也是为了自己。

对儿女好,儿女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回馈自己,儿女幸福,也不会让自己过得不幸福,总而言之,把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寄托于儿女的身上。

但是,我得说句大实话。

有些儿女的确是孝顺且懂得知恩图报的,老人为他们付出多少,他们会竭尽全力报答父母的恩情,赡养老人、善待老人,给老人一个祥和宁静、幸福快乐的晚年。

但是,儿女也有儿女的生活,他们也有孩子,甚至也有孙子,有时候不一定能够照顾周全,即便有心,更多的时候依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现实。

更别提一些儿女,就是被宠坏的小孩,他们把老人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应当,老人付出的再多他们拿的依旧心安理得,反而会索取更多。他们把老人当成钱包,把老人的慷慨当做天上掉的馅饼,不要白不要。

这样的儿女,年纪再大也不成熟,永远也承担不了孝顺老人的责任,永远都是长不大的“熊孩子”。

你可别不信,这样的“熊孩子”,真的不算少,如果老人把自己的晚年寄托在前者的身上,倒也无可厚非,结果总不会有太大的悬殊。

但如果老人把晚年寄托在“熊孩子”的身上,那么才真正是一场悲剧。

晚年幸福,到底靠的是什么?76岁的老人吴慧芳的故事,或许会给你一些启迪。

“我那个76岁的老姐妹,不亲儿女不带孙,老了儿女争着伺候”

吴慧芳老人的故事,是朋友母亲告诉我的,她和老人在一个小区里,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老人比朋友母亲大上十几岁,晚年生活过得惬意自在,这么大年纪了,依旧坚持独居,但儿女们却十分孝顺,经常上门探望,也都希望接老人回家住,只是吴慧芳不愿意,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的家,她都不想住,屡次三番谢绝儿女的好意。

在朋友母亲看来,吴慧芳老人比起普通老人无疑是古怪的:“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儿女心大多都很重,就像我啊,我有一儿一女,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掏心掏肺把一切都给他们,心甘情愿帮他们带孩子,可吴大姐从来也没有过,她从来不参和儿女的事情,也不帮忙,有时候我都感觉好绝情,但是她儿女还能这么孝顺,我是真的搞不懂了。”

颠覆了朋友的母亲一贯价值观的吴慧芳,终于让她忍不住问了老人。

“我有三儿两女,都早已结婚成家,最大的儿子,孙子都已经成家,最小的女儿,今年也带上了儿媳妇,我这么多孩子,我咋管的过来呢?我老伴儿在世的时候,我们就干脆说谁都不管了,我们反正老了,也没经理管,能给点钱,我们就给点,其他的,让儿女自己想办法,反正我们那个年代都是这么过来的,日子咋也不会过不下去不是?

你就是儿女心太重,其实你已经是老年人了,你能帮得了啥呀,把自己管好就已经是对儿女最大的帮助了。

再者,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靠儿女安度晚年,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哪能管得到我们这些老东西啊,想管也得有能力管才行。

要我讲,养儿防老就没用,晚年要想过好,还是老伴儿最管用。这是我老伴走的时候,他卧床还是我陪他身边,儿女们是孝顺,但都有工作,谁能整天在身边,一下不离身呢?

我给老伴请了护工,让儿女们都回去,平时有空来看看就行,这样也挺好。

老伴走了以后,我深刻的意识到,晚年要想幸福,必须把一样东西紧紧攥在手里,儿女要也不能给。

啥啊,就是老本儿。

儿子女儿买房结婚生子,孙子过生日考大学,逢年过节各种大事,我都会给他们钱,从来不要他们的钱。但平时我自己不花,也不乱给。

我自己有退休工资,老头子的存折也都在我手里,我不是自私,也不是抠,我的老本可是我的棺材本儿,给了他们我自己还剩啥了,像其他老头老太太一样,退休工资都上交,把自己的钱全给儿女,然后再问儿女要着花?

我可张不开那个口,一辈子也没张口问别人要过一分钱,临老了要向儿女讨饭?我还不如不活算了!

身后事我也就不管了,也管不着,儿女们孝顺我,不管是因为图啥,我也不在意,反正以后我不在了,房子钱我又带不走,还不都是他们的,也就是早晚的事儿。

心大一点,别成天想着儿女,咱还能有几天活头都说不准呢,管那么多干啥呢?”

吴慧芳老人的话,没能让朋友的母亲感到满意,她觉得自私:“儿女需要我,我咋能不伸手帮,看着孩子受苦,他向你求助你不帮,你心里能好受?”

大家又觉得如何呢?老人说晚年幸福要靠的是老伴,不是儿女,而且要把老本紧紧攥在手里,儿女要都不给,她是不是很冷血呢?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我倒认为,老人说的话,是真正的,没有几个人敢说的大实话。

老人到了晚年,子女也到了中年,子女的生活压力同样很大,他们真的能照顾好老人的晚年吗?把晚年全盘寄托到儿女的身上真的靠得住吗?

真的说不好。但把老本捏在手里,起码对自己是最后一重保障,不是一毛不拔,不是爱财如命,给予儿女帮助,但也要留有余地。

儿女们有他们的生活,老年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独立自主,不依靠任何人,反而会获取儿女的尊重,获得生活的尊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具体家庭,

情况也不一样。

在农村,倘若家里只有一个独子的老人,反倒不用为养老发愁,

因为老人的财产就是这个儿子的,为老人养老送终的责任自然也是这个儿子的,不存在争议和纠纷。

倘若家里子女众多,便有了“一碗水端不平”的争议,便有了各种各样关于吃亏沾光的比较,好一点的情况是老人轮流在几个子女家里养老,差一点的情况则是几个子女产生矛盾,把气撒在了老人身上。

子女们成家后也要面临生活的重重压力,倘若自身生活拮据,在赡养父母这件事情上也就很难主动积极了。现在农村老人每月还能领几十上百元养老金,虽然看起来不多,却并不亚于有些老人子女给的赡养费。很多情况下不是子女不想给更多,而是条件不允许。

农村老人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在农村仍然有之,而且有的好儿女,好儿媳的事迹传为佳话!现在在农村,大多数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仍然需要儿女赡养;不管怎样,儿女条件好的和条件差的;一年也会按月给点赡养费的,给多给少看各自的良心。

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主要生活来源靠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国家每人每月最低也领到95元以上的养老金,两人近两百来元;够零花得了。

:有的自己留点积余补贴,由于老人们闲不下来,种点菜,养点家禽也能自种自吃;换点碎银。

:老人的承包地仍在,虽不种了;租给别人种植,也能收点租金补贴。

:儿女们平时,逢年过节给点生活费;也能备用开消,买点肉、鱼改善生活。

:条件差的老人们,年纪大了免不了的人情往来;有的就免了,孝顺的儿孙们要多关照一点;假如真的无儿无女,村集体也将他们纳入社会“五包”体系。

:极少数特别困难的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儿女又无能力赡养的;也可以申请社会“低保户”体系,也能得到基本的生活的低保金。
第3个回答  2020-09-20

中国人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尤其是在农村,因为人到了老年一般失去劳动能力,自已没有了收入,需要依靠儿女来养老,因为传统思想的原因,还是主要靠儿子,虽然现在农村老人也有了一些养老金,但是一个月不到百元,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老年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儿子孝顺程度。

下面要讲的三个故事,就真实发生在笔者的家乡,故事的结局让人唏嘘,但是探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家庭教育有关。

第一个故事。

老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儿媳都工作努力,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

可是在儿子三十多岁时,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儿子无意中被人引诱去参与赌博,除了以投资为名借遍了亲朋好友,还借了高利贷,在实在瞒不住以后,声泪俱下的给妻子跪下,妻子才知道,除了车被扣押,除了亲朋好友的债,还有利滚利三十多万(当时在县城可以买一套房子了)的高利贷,妻子当时就气蒙了。

后来儿子留下一张纸条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且没有音讯,生死未卜。

儿子刚出走的那几年,不断有人到家里催债,儿媳躲回娘家,要债的人就找到老人夫妻,两个人只好帮忙还一些,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是还不清。

几年后儿子还是没有音讯,儿媳改嫁了,带走了孙女,把孙子留下,农村的传统,男孩要在自己家的。

如今儿子离家已经十来年了,老人夫妻两个遇到人就哭,哭儿子找不到,哭自己生活的艰难,孙子眼看也大了,过几年就是谈婚论嫁的年龄,现在农村女孩少,彩礼重,老人实在没有能力为孙子成家。

第二个故事。

老人有退休金,如果不是儿子的事,本来生活是滋润的。

可是儿子一直不务正业,有一次交通事故后逃逸,不仅自己被判刑,还赔偿了几十万,本来儿子就没有积蓄,日常生活基本靠啃老,事故发生后,几十万的赔偿是父母掏空积蓄又借了外债才给够了。

儿子服刑后,老人和妻子怕儿媳妇提出离婚,不仅退休金给儿媳,帮忙养孙子孙女,老人和妻子还天天出去打零工,能多赚一点是一点。

没想到儿子出狱后,不仅不思悔改,珍惜家庭,不久后又出轨,家也不回了。

如今老人近七十岁了,夫妻两个早出晚归的打零工,小心翼翼看儿媳脸色过活。

第三个故事。

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妻子就去世了,留下三个儿子,当然,当时他还年轻,但是因为有三个儿子,都要结婚盖房,负担重,而且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想再娶一个老婆是难上加难,所以一直单身,拉扯儿子长大,给三个儿子都成了家。

三个儿子生活也都不富裕,有的外出打工,离家千里之外,有的在本地打工,也是早出晚归,辛苦谋生。

老人到了晚年,原本是自己吃饭,但是行动越来越不便,有人劝他轮流由儿子来照顾,他也同意了,于是找来本家的长辈和三个儿子,协商老人的照料问题,意思是让老人不再自己做饭了,跟着三个儿子吃。

不知道一家人是怎么协商的,最后的定下的结果是,老人一天三顿饭,分别在三个儿子家吃,早上去老大家吃,中午去老二家吃,晚上在老三家吃,三个儿子家分别在村子的三个方向,离得并不近,老人为了吃三顿饭,一天需要三处奔波。

而且,农村外出了出去就是一天,有时老人就吃不上中饭,有时儿子儿媳回来晚,八点了还没到家,老人只好饿着肚子睡觉了。而且有的儿子还非常不耐烦,据说老人有时还会挨打。

后来有一天,一整天没有见老人出门去吃饭,有人找发现门从里面反锁了,感觉不对,就告诉他儿子,强行打开门,老人已经去世了,原因不详。

母亲和我聊起三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慨说,只知道生,不知道教,生了孩子教育不好,老了遭罪,指望他养?说不定谁养谁呢。

说起故事里的几个老人,母亲说,对孩子太惯了,长大了不懂事。

其实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三个老人的儿子们,有共同的特点:自私、不负责、不辨是非。

父母爱孩子,不仅是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不仅是让他成才,更是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明辨是非、勇于担责的人。

第4个回答  2020-09-20
好儿女赡养的农村老人,他们的晚年幸福吗?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子女是愿意赡养老人的,我觉得老人把自己养这么大了,嗯,生活不容易,不应该让他们享享天伦之乐,现在是他们应该享福的时候了而且他们自己出钱嗯,是没有一定数目的,会及时的给父母出生活费,还有平常生活上面的照顾啊,衣食住行啊!如果两位老人当中有一位老人去世了,然后嗯,子女双方就会把这个老人接到自己院里来住,或者是嗯,兄弟姊妹几个轮流和老人做伴对老人的关心,也算是关怀备至,像这样的老人是幸福的,额,不管他有几个子女,如果都是一样孝顺的话,这样的老人是幸福的,有一部分老人,子女比较多,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你不给我也不给,哦,依靠农村调解员,调教以后嗯,给老人固定每一年给多少生活费嗯,医药费怎么办?然后格外还有粮食啊,取暖呀,都分的很清楚,嗯,每一个子女一分钱不肯多出,嗯,浇地诸事的赡养就是让人觉得很冷漠,如果老人病了,或者是双方老人没有一个,单独一个老人居住也不会过去照顾,最多就是每天,送一点好像猪食一样的饭,就不管了,老人生病看病,看交费用分担费用吵闹,这种事司空见惯,这样的老人是不幸福的,还有一部分老人,就是村里调解也不行,然后经过法律手段,国家会根据当地的生活条件,责令他们必须给老人多少钱的时候,这样的老人简直生活就是可悲的,子女给老人送钱就上线,再给敌人送钱,像给仇人送钱,平时见面也想见到仇人一样,甚至还真的有那种活着不孝,死了不葬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