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

如题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了教师的新角色:

1、学习者

2、研究者

3、组织者(学习)

4、引导者(学习)

5、催化者(学生)

6、促进者(学生)

7、实践者(反思性)

8、开发者(课程)

扩展资料:

1、新课程条件下老师角色的变化: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3、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4、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5、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课程改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9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呢?概括起来为: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07
答一: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答二: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理论探讨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旨在优化课程结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趋势,如素质教育、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动态,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绵阳考教师公招要考哪些科目?
(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 (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五、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 (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您对公共基础课教学上有哪些建议?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性思考,整体规划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解读学生,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实施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理论依据。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标准以及编写者的意图作为指导;学情的分析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教师考编考哪些科目
首先,教育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六个部分。这部分内容的考察旨在评估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其次,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

教育公需科目是什么
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公需科目中通常包含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这是教育工作者理解教育现象和学生心理的基础。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教育教学技能 除了理论知识,教育公需科目还包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在编考试考什么
教师在编考试考的内容如下:1、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六个部分。2、学科专业知识:和自己报考的学科相对应。3、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天文地理、法律科技、人文常识、时事政治等,考查范围广。笔试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类,多数地区会选择其中两类来...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标准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教师编制小三门指的是哪几门?
笔试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类,多数地区会选择其中两类来考察:①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六个部分。②学科专业知识:与报考的学科相对应。③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天文地理、法律科技、人文常识、时事政治等,考查范围广。面试一般通过以下形式考察:①...

有哪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需要掌握?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师招聘考试中所考查的专业知识以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基础综合知识。根据知乎上的一篇文章,这些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改、法律法规以及人物科技文化常识等。教育学部分包括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与班级...

教师在编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它涉及的面比较广,但难度相对较低,主要是为了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编考试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这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