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编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者同时着重介绍了本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鲁迅的创作的一部分。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第二章
鲁迅
(一) 一 呐喊与彷徨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二 说不尽的阿Q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附录 本章年表附录 本章年表第三章 小说(一)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 民国通俗小说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附录 本章年表附录 本章年表第五章 郭沫若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第六章 新诗(一)一 新诗的诞生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二 早期白话新诗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四 新诗的规范附录 本章年表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附录 本章年表第七章 散文(一)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第八章 戏剧(一) 一 文明新戏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二 五四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三 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五 语丝派和现代文学评论派的散文 四 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及其创作附录 本章年表附录 本章年表以上整理自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文革之后革新式的文学史研究专著,它在文学史的编著理论上具有和以往文学史教材较为显著的区别和特征,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不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作者们更加突出了新文学的“现代性”因素。文学的现代性,既表现现代意识,现代思维方式、情感方式,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艺术形式,以便于把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思维方式、艺术欣赏能力都处于蒙昧状态、低级阶段的读者提高到现代化水平。钱理群等人成功的引入了这一概念,使《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摆脱了以往文学史采用对立思维、强调斗争的叙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学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鉴的态势。故而在具体作家作品评论介绍方面,《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能够力拓新视角,如在沈从文专章挖掘出了沈从文等作家作品的价值,并给了他们合理的入史地位------这也是以“现代性”作为评价标准得出的结论。
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比较注“全方位” 的整体研究, 突破了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评论的某些旧格局,没有像以往的文学史专著一样孤立地讲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而是变单篇的个体分析为综合性的整体研究,比如就“鲁迅”而言,作者们结合了时代的发展将对鲁迅的介绍分为两章,分别在第一编《第一个十年》和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中根据社会局势的影响而分析其对作家所产生的艺术的改变。在作者们的笔下,中国现代文学不是彼此隔离、互不依赖的个别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经纬相连的有机整体。他们既把中国现代文学这一个整体单位放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世界文学发展史的更大的历史单位中,去探讨它的价值和地位, 又把它放到中国现代历史尤其是思想发展史另一个整体中,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同时, 现代文学中的流派、风格、题材、主题等因素也都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各自显示着自己的变化和发展、产生和消亡的脉络和规律。如对于京派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作者们特意辟出几节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且讲述了京派和沈从文的种种联系。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想和社团, 作者往往会理清其在现代文学这一整体中的发展轨迹,通过它与左邻右舍发生的横向和纵向关系,给其以历史的评价。例如,在讲到新文学社团的时侠,既从外部的世界文学的角度阐述外国文艺思潮对它的影响,使它如何在这一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 中西文化大的撞击” 中问世,又从中国文学的内部角度说明“发难者”如何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根据自我个性的信要“介绍”、“选择”外来思想,并由此形成创作倾向不同的作家群。 王瑜:“从对‘通俗文学’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已经摆脱了以往文学史采用对立思维、强调斗争的叙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学样态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鉴的态势。”
赵国宏:“它从中外文论互训的网络中确定中国现代文学的坐标。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冷静地反思,获得自觉之后的结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里程碑。”
李味:“《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仅吸收并总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现了著者独特的思想眼光,它问世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低谷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一它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一一它预示着旧的文学史观的结束,并为全新的文学史著作的出现奠定基石。”
王瑶:“钱理群等几位青年研究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和姿态,写作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无疑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赵凌河: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他们比较注重“全方位”的井体研究,突玻了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评论的某些旧格局,没有孤立地讲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而是变单篇的个体分析为综合性的整体研究。 1939年12月9日生,浙江镇海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室主任、副馆长,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初步成熟》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内容简介
本编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者同时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图书简介
书中以三十年为时间跨度,对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全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描绘,包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文学运动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不仅是一部学术性的研究著作,更是一本具有广泛读者群的文学史书。对于文学爱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目录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聚焦文学思潮与运动,着重介绍赵树理、小说、通俗小说、艾青、新诗、散文、戏剧的发展,以及台湾文学的现状。各章内容包含对特定时期的文学思潮、重要作家、主要文学体裁的探讨与评价,系统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演变与成就。此外,附录提供了本章年表,后...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指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文学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学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三十年的文学发展历程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情感诉求。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起始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中国遭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内容简介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成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具有独特的学术品味,它既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创新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格局,拓宽研究领域,围绕“文学现代化”这一核心,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该书结构布局独特,全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回答:《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见证了一段从新诗诞生到规范化的发展历程。初期的“五四”新诗运动,如梁启超的“新意境”与“旧风格结合”的构想,与胡适提出的“作诗如作文”与“诗的经验主义”形成对比,前者试图在传统中寻求革新,后者则倡导散文化和平民化,对诗体进行大胆解放。早期白话诗阵营在《新青年》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和王超冰等人合作撰写的现代文学史教材,该书突破了80年代前“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成功的引入了“现代性”的文学史撰写观念,且体例新颖,内容涵盖全面,一经出版获得学界极高评价,并且成为众多高校首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是8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前言
本书研究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起始于1917年1月《新青年》刊载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止于1949年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化与社会全面现代化同步,是思想与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尤其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复杂的历史特征,如民族独立、城乡差距、现代与传统的...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目录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的目录,揭示了文学史撰写中的「三重立场」,前言与导论深入探讨了从人的结构人到人的解构,以及「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传统的诸多问题。第一章从1978年至1984年,文学解冻与去蔽。分析了新时期文学的肇始,审美、社会与伦理意义的重建,人道主义论争与文学真理,重点介绍了张贤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