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11
杨绛比张爱玲大九岁,虽然她们都是生于民国时期的大才女,但据说俩人并没有见过面。杨绛与张爱玲属于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拥有天南地北的人生。自小被爱包围的杨绛,并不喜欢孤傲的张爱玲。杨绛用短短的200来个字,道尽了她对张爱玲的偏见,在她眼中的张爱玲长相难看、爱出风头,眼光还差,更重要的是,最值得称道的文字也被形容成意境卑下的作品。那么,被杨绛所不齿的张爱玲,是否同样怀着“文人相轻”的想法,而瞧不起杨绛呢?恰恰相反!台湾《联合文学》前总编辑丘彦明的《人情之美》中有这么一句话:

(给张爱玲)寄去《干校六记》一书,她看了在信中写下:“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从张爱玲评价《干校六记》,可以看出她对杨绛的作品是非常欣赏,给予高度好评的。张爱玲与杨绛,一个活出了自己的个性,一个活出了自己的风骨。从她们给对方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们都是洒脱不羁之人,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第2个回答  2020-05-11
年轻聪慧的张爱玲为什么会看上人到中年而且已有家室的胡兰成。首先,这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关,再就是与胡兰成性格才学有关。张爱玲虽然出身豪门,由于父母的离异,自小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张爱玲的性格孤寂,不爱言语,也不善与人交往。胡兰成呢,不仅风流倜傥,也很会讨女人欢心,另外,胡兰成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在《小团圆》中,燕山对九莉说:“你大概是喜欢老的人。”九莉觉得老的人至少生活过,因为她喜欢人生。
张爱玲最为人熟知的是这样一段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总以为,这是描写爱情最美,最准确的语言。真正的喜欢上张爱玲,也是从这段话开始。回首我们的爱情故事,也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吧!无从解释的时候,只有用“缘分”来论断。
多半是因为她的另一重身份——才女张爱玲的母亲。堪称民国时期上海传奇的张爱玲,然而她的母亲黄逸梵,一生的经历称得上是传奇。她酷爱读老舍,开启了小爱玲的视野;是一双三寸金莲,远走欧洲,与小姑子一起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小脚的她甚至比大脚的小姑还滑得好;曾同胡适同桌打牌,那希腊式的风情,胡适这般风雅才子,多年后也是念念不忘。
第3个回答  2020-05-11
从为人处世上看,杨绛和张爱玲确有相似之处,只是,双方眼里的对方却大不相同。
我不免以“小人之心”,在这里揣测一番,做了几种假想——
第一,通信对象。张爱玲面对的是杂志编辑,尽管她和丘彦明有着八年的稿约合作,终究关系也只是作者与编辑的“君子之交”。甚至丘彦明的同事苏伟贞,自一九八五年进入《联合晚报》始,至一九九五年张爱玲去世终,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给张爱玲写了无数信件,却只收到回信十二封,并未约到一篇稿子。所以,张爱玲客气地以“真好”作答,这份评价是完全发自内心,或是囿于情面、出于自保,不好说。
杨绛面对的是钟叔河,一位与钱锺书、杨绛一家交往长达三十年的老友人,她彻底敞开心扉,不设防地思无不言,言无不尽。信中的意见完全是杨绛心底想说的。只不过,杨绛写信的时候,没想到日后信件会被公布出去。对于信件的公开,钟叔河先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信件是钱杨二人文品及人品的一部分,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应为读者及研究者所明悉。
第二,阅读审美。在国内文坛已享盛名的张爱玲于一九五二年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得批准,持港大证明出境,以翻译和创作为生,后移居美国,深居简出,但她对世界文学,包括大陆文坛动向了然于胸。台湾作家王祯和曾陪她于一九六一年十月游览台湾花莲,途中聊天,张爱玲“从丁玲说起,说到大陆小说,她说在大陆都是按一种模式来写作,不会有好东西的”(见丘彦明《人情之美》)。那是张爱玲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去到台湾。当然,二十年后她再看杨绛的《干校六记》,有可能修正了自己的看法。以她特立独行的性格、惜字如金的表达,故意应景或是敷衍,似乎有违她的处世原则。
张爱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凭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打响,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等小说、散文相继惊艳亮相。同样活跃于文坛的杨绛对此不会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她于是有“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华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之感慨。
第三,年龄差距。尽管她俩相差九岁,同属一个时代,但杨绛说她外甥女和张爱玲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在杨绛眼里她明显不愿与张爱玲平起平坐,甚至有意把她和自己看成两代人。因此提及张爱玲,杨绛毫不掩饰对晚辈严苛的看法:“我对她有偏见,……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
第四,礼尚往来。钱锺书访美是一九七九年,他对张爱玲的“超级粉丝”水晶说:“She is very good,她非常非常好。”这话之后有可能传到了同在美国的张爱玲耳朵里。故张爱玲在看到丘彦明寄去的《干校六记》后,便还给钱锺书一个人情,在回信中夸道“真好”。张爱玲后来一直隐居,不与外界联络,直至一九九五年去世,病逝一周之后才被房东发现。钱锺书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北京寓所与上门拜访的安迪闲聊,谈及张爱玲时并无好感,杨绛在场。不过他们的谈话有个“约法三章”——不可报道。纪念钱锺书诞辰一百周年时,安迪还是写了文章《我与钱锺书先生的短暂交往》,尽管自嘲“如钱先生所说的日月下的爝火”,但还是透露了以上信息,留下可贵资料。
第4个回答  2020-05-11
单从文字的角度,我肯定支持张爱玲,张爱玲在我眼里是天才作家,文字殊丽,无可比拟,连她自己都比不上过去的自己。
不管杨绛对张爱玲怎么评价,这是在她的私人信件里写的,不是她公开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
张爱玲身为跟杨绛同时代的巨星女作家,杨绛对同行张爱玲的评价却主要着眼于张爱玲相貌丑。

张爱玲从未在任何场合或作品里说过自己美,还经常自嘲相貌不够好看。
杨绛没立场指责张爱玲汉奸 ,她俩都是1943年在沦陷区出名,杨降有三剧本上演,张小说爆红,《倾城之恋》也改编话剧,也是大红,张还写电影剧本。 杨在信中言辞过甚,主要是同行相嫉,杨特别提到苏青找她编剧本。好歹没有辱及父母子女总比冰心有底线。
第5个回答  2020-05-02
杨绛先生挺直白。

先自称有偏见,我觉得这样挺好:有偏见先放在头里,也算是吐槽吐得光明磊落了。

她这段评价,其实大半是评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其中且有一半,是引他人说法:

首引外甥女说法,说张爱玲出风头;尾引夏志清说法,说张爱玲不自然。

那更像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乐于相信说她不好的话”,也没啥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