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如题所述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

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交往的没有目不识丁、知识浅薄的人。对于作者这类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言,只有与那些同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精益自己的知识、学问。

赏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

“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1

看法:

这种交友方式,固然多少带有文人孤高自赏的意味,但它强调的是高层次的文化交往,精神沟通,是对庸俗的人际关系的回避,同样具有充实的精神意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到这里(陋室)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的庸俗之人和平头百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一起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彼此往来的没不识字的人,句子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

扩展资料: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一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1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说:

1、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赏析: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

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1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该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3-03
呵…首先我先声明扎我暂时是个高中生,也许理解的也不是很准确,仅是个人拙见吧!
我感觉理解这句话时不能太狭义了,应该从广度来看,就像学我们老班那个该死的政治一样,里面很多词不能抠字面,否则你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对与《陋室铭》这句话,我感觉里面的白丁并不是泛指无学问的人,而是说的那些莽夫似的人。所以别误解了作者,再说从作者的生平看他也不可能有什么偏见,至少我感觉是。
不知回答的满意不满意,至少我感觉我写的话多了点,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