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颐和园的历史价值和名人评价

最近要做颐和园的幻灯片
老师要求最后写出颐和园的价值和评价~~~
希望能有人找到名人们对它的评价,还有对于其是世界遗产方面的评价
拒绝百度百科内容!!!
避免长篇大论!!!
最好有好几个人说的话啊之类的...啊我语无伦次了
总之就是这样~~以上
恩...并不是你说的这种
而是像"中国颐和园是一个伟大的..."这种世界遗产似的评价...

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历史沿革:

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2、清朝乾隆初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3、乾隆二十九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4、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5、光绪二十六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历史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建有小型电厂。它被称为“颐和园电灯办公室”,并被提供给颐和园。该研究所是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在该市设有“西苑电灯办公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和颐和园电灯两套发电机组和电灯被摧毁。

4月28日,光绪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仁寿寺召唤康有为。生命康走在总局的张靖,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4月23日改革宣布后,光绪皇帝前往颐和园12次,召集改革者,改革计划。 8月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了宫殿。

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杀害了改革派,并未能通过改革运动。改革期间,慈禧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旧学校的中心,反对改革并为政变做准备。改革失败后,光绪长期被限制在花园的玉溪厅。

7月21日,光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了颐和园。 7月25日,俄罗斯军队首次入侵颐和园。在未来,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军队先后被占领。在颐和园占领期间,入侵者掠夺了宝藏,许多建筑物再次被烧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6
NaN位粉丝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时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编辑于 2009-03-02
查看全部4个回答
观音菩萨佛像_学会这3招轻松分辨观音菩萨佛像
观音菩萨佛像:1,在室内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结构,越细腻越好,2,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
jzb.lastinglove.cn广告
石雕厂家 大型雕塑厂家 一条龙服务
石雕厂家,华泰雕塑,专业制作人员,集设计,制作,运输,安装,售后于一体。
m.cdhtds.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墓碑石雕寿山墓碑 各类墓碑/石狮子雕刻
墓碑石雕寿山墓碑专业景观石栏杆雕刻,石狮子雕刻,墓碑雕刻等,按需定制。墓碑石雕 寿山墓碑纯手工雕刻,专业设计定制,来图加工,价格实惠
572020-07-03
求~~~颐和园的历史价值和名人评价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时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1 浏览212020-03-01
颐和园有什麽历史文化价值
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果。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艺史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创建有成干上万的精美园林。颐和园就是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园林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文物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2、建筑格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3、重要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扩展资料 颐和园的开放时间: 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静园时间为:20:00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大门开放时间:7:00——17: 00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静园时间为:19: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颐和园
51 浏览15572019-02-28
圆明园何颐和园主要价值不同之处再哪~哪个更又历史价值`?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下结论 实际上,颐和园早在乾隆时期已经兴建完成,那时候叫做清漪园,而圆明园的兴建年代更早,在康熙年间已经动工,在雍正继位之后,圆明园的西部已经基本定型,最晚在乾隆初期,圆明园东部的福海景区已经完工,而且圆明园在乾隆时期还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作为圆明园的附园,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圆明三园中主要增修绮春园内的建筑,从乾隆修建清漪园时的碑记上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海淀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中最杰出的这两座园林的态度:利用整修西郊水利以利农耕且作皇太后园居之所而修建了清漪园,自己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则是可以让后世皇帝不必再为大规模修园花费银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两座园林都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园林杰作,从布局和造园思想上看,这两座园林各有千秋,圆明园因为修建时间长达百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因此设计和布局并不统一,而且是平地造园,本着移天缩地的构思,将天下美景聚于一园,且园中有园,故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万园之园,因此圆明园的整体布局虽然不够完美,园中各景似过于平分秋色,但是流连其中,其景色又颇具变化性,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则是乾隆一朝完成,设计思路连贯统一,利用真山大泽的开阔地形特点,形成中轴线布局,因此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盛世宏大的气派,但是清漪园的后山后溪河部分,因为地势崎岖狭窄,与圆明园西部地形颇为类似,因此在这部分还能看出圆明园设计的一些影子,但是作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心脏的圆明园,从其性质所决定的政治地位上而言,则更胜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一筹
3 浏览3006
颐和园现在的情况与以前的历史。
历史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并将「瓮山」之名改回为「金山」,瓮山泊改名「金海」.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权阉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代初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有罪太监被发配至此铡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将威胁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响到漕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后,由於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还政」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於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 清帝逊位后,颐和园成为清室私产,1914年始对外售票开放 .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颐和园被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 1949年后,颐和园一度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鹂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其后经历多次大修. 1998年11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8 浏览17482020-06-20
求名人对圆明园的评价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6 浏览2401
评论两句13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时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3.02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 3000 余间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 " 文化建园 " 为宗旨,用 " 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 " 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61 年 3 月 4 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 年 12 月 2 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 AAAA 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0 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

  颐和园,这座古老而壮丽的名园,它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血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展示出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在历经了整整二百年的沧桑之后,又开始了它的历史的新篇章。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乾隆皇帝有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2-27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下结论
实际上,颐和园早在乾隆时期已经兴建完成,那时候叫做清漪园,而圆明园的兴建年代更早,在康熙年间已经动工,在雍正继位之后,圆明园的西部已经基本定型,最晚在乾隆初期,圆明园东部的福海景区已经完工,而且圆明园在乾隆时期还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作为圆明园的附园,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圆明三园中主要增修绮春园内的建筑,从乾隆修建清漪园时的碑记上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海淀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中最杰出的这两座园林的态度:利用整修西郊水利以利农耕且作皇太后园居之所而修建了清漪园,自己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则是可以让后世皇帝不必再为大规模修园花费银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两座园林都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园林杰作,从布局和造园思想上看,这两座园林各有千秋,圆明园因为修建时间长达百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因此设计和布局并不统一,而且是平地造园,本着移天缩地的构思,将天下美景聚于一园,且园中有园,故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万园之园,因此圆明园的整体布局虽然不够完美,园中各景似过于平分秋色,但是流连其中,其景色又颇具变化性,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则是乾隆一朝完成,设计思路连贯统一,利用真山大泽的开阔地形特点,形成中轴线布局,因此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盛世宏大的气派,但是清漪园的后山后溪河部分,因为地势崎岖狭窄,与圆明园西部地形颇为类似,因此在这部分还能看出圆明园设计的一些影子,但是作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心脏的圆明园,从其性质所决定的政治地位上而言,则更胜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一筹
第4个回答  2009-03-02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时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求~~~颐和园的历史价值和名人评价
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历史沿革: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

颐和园是谁住的地方
颐和园的建造者是清朝乾隆皇帝,他在位时期对颐和园进行了多次修建和扩建,园内的建筑、园林、湖泊均经过他的改建。颐和园是乾隆皇帝的世外桃源,也是他享受余年生活的地方。3. 颐和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代表之一。它...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

求名人对圆明园的评价
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

颐和园旅游景点介绍?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

哪个名人谁评价过颐和园
乾隆皇帝有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颐和园里每个景物的资料,越全越好!!!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颐和园于198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颐和园如下:“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

圆明园和颐和园是同一个地方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

颐和园怎样体现了至高的皇权。 求解答
它由万春园 长春园 圆明园组成,经过三大皇帝统领过,有5任皇帝改造,有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还有很多很多宝贝,每一样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写颐和园的美的名人名言或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