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帮我解释一下这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贝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
  去除圣贤的名位,不使用智巧治国,百姓就会获得百倍的利益。
  去除仁爱的虚名,抛弃信义的尊贵,人民就会回到孝慈的本性。
  大家去除投机取巧,抛弃自私自利,社会上自然没有人做盗贼。
  但是只用这三种德行来宣导教化人民,还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准则让大家有所遵从依归:
  『生活简单,保持质朴。』 『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
  * 人们追求『圣智、仁义、巧利』这些名位或利益的时候,都必须先经历
  劳其筋骨、排挤竞争、患得患失的过程。而这些都不是出於自然的道理
  ,佛陀於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
  如是观。』。所以,居上位者应当放弃提倡『圣智、仁义、巧利』,纵
  使社会发生了问题,也应仔细观察问题本身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的治
  �理国家。
  * 如果要让百姓安居,社会和睦,用简单的道理和朴素的心态就可以了。
  更要杜绝私念,减少欲望(爱人如己,助人无数的 王清峰律师曾云:
  『名为公器不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即是最佳的写照)。除了人
  类生活所需的知识外,不刻意去追求其它的技巧本事,就不会有那麽多
  �的烦恼了。
  【参考资料】http://www.jmdl.net/old/xp/ddj/19.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现在讲的是《道德经》的第十九篇“绝圣弃智”。
是本小节的第三篇。

这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篇。就是开头的这三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们简称为“三绝三弃”。

如果把本篇作为单独的篇章,不清楚上篇的解释和本文之间的联系,简单、孤立地解释“三绝三弃”,那怎么解释,都是老子最大的反社会、反进步、反文明的罪证!
——“绝”的是人类进步所追求的文明:“圣”、“仁”、“巧”;
——“弃”的是社会安稳所必要的规范:“智”、“义”、“利”。
所以千百年来,喜欢老子的人,想尽办法把这些话绕回来,放回到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范畴来解释。
激烈一点的,干脆就承认“三绝三弃”就是社会进步的革命纲领,为能有这标志性的颠覆言语,大呼过瘾。

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一贯的思维里,会说话的人都不会把话说“绝”,更不会直说“绝”话——“绝”字一出,万马难回。
但老子偏偏在这里“三绝三弃”,还不过瘾,外加下篇的“绝学无忧”,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得人猛捏把汗。不禁要问:从来都讲“相对”,又最具智慧的老子,会说如此绝对,让人一把就拿住的话吗?

会的!而且语气相当肯定!
就是要彻底地“三绝三弃”——没有余地,不许回头!
为什么这么讲?

八个字:矫枉归正,信心十足。
——没有十足的信心,不敢说狠话;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下猛药;
——没有十足的眼光,不敢指关键;
——没有十足的淡定,不敢起风云。

我们上篇讲到了,“大道废”,才“有仁义”;“智慧出”——废弃“大道”的“仁义”“智慧”,只会发展成“大伪”。
当时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小看这“大伪”。尽管是“伪”,但能成“大”者,就不是一般人能分辨得出来。
“大道”有“圣”,“大伪”也有“圣”,而且比“大道之圣”还要“圣”,更象“圣”。怎么分别?不是说这真那假,摆在桌面上闻个臭鸡蛋那么简单——能被你分得清的真假,那只是“小伪”。
所谓的“大伪”,就是那只不到如来佛祖那里,谁都分辨不出来的六耳猕猴,那也叫“大圣”,但是“大伪圣”——和真正的孙大圣拥有一样的能力,百般的变化。说这假大圣“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本事决不亚于孙大圣。一般的神仙想尽办法都难以判辨,连菩萨也一筹莫展。最后怎么分出来的?
——如来佛祖一说出假大圣的“本来”面目,这假的自己先胆战心惊,立马自现出原形。

这就是“大道之圣”和“大伪之圣”间的本质区别:
——“有我”还是“无我”,“有身”还是“无身”,“有私”还是“无私”。
“有我”,一说便惊;“有身”,一拿便住——只有把藏在袍子下的“私”字轧出来,才能“无私”。不然,任你有上天入地的本事,最终自现“有私”之原形。
“大伪之圣”尚且如此之难以分清,那些“大伪之智”、“大伪之仁义”、“大伪之巧利”呢?——“智”更眩目,“仁”更动人,“义”更动心,“巧”比天高,“利”比蜜甜。
如此之诱惑,转身都难,非“大定力者”不可为!
还要自断血脉,连筋带骨,切除顽瘤,无“大决心者”不可绝!

难道就没有中间一点、缓和一点的路可走吗?——就是“绝”该“绝”的,“弃”该“弃”的,“不该绝、不该弃”的留下来。
问得好!第三条路往往最让人遐想、最愿意寻找的——愿望不错!在“该和不该”处猛下功夫。
什么是“该”和“不该”?不在“我”与“不我”间作一了断,“私”与“非私”中痛下狠手,还在“我”的“该与不该”里打转,这种所谓的“中间”——以“我”为“中”,不是“大伪”,又是什么?
这是“大道”与“大伪”——两条路线的决断关键,从来就只有一个“我”字——“有我”必“伪”,“无我”方“道”。非此即彼,来不得半点含糊。决战关头,少点“绝”心,松点手劲,必现“私我”,必受其乱。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老子要“绝”的是什么“圣”“仁”“巧”,“弃”的是什么“智”“义”“利”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用绝对的“绝”,断然决然;舍弃的“弃”,不留余渣。
这就是我们之前那八字的原因:
为何“矫枉归正”?——矫“大伪”之枉,还“大道”之正。就必须要从根本上对决,不可有半点松懈,一旦犹豫放任,必堕“伪道”。
何以“信心十足”?——能被“绝”掉的,定是“假圣”;能被“弃”掉的,必是“伪智”。只有“大道之圣”,有“绝”过,但“绝”而不断,越“绝”越有生命力;“大道之智”,也“弃”过,但“弃”而无失,越“弃”越觉不可少。什么时候听过真金会怕火?也只有火,才能炼出真金与杂质。
没这十足的底气和能量,怎么和“大伪”决斗。缺点十足的信心和淡定,那自己就是“大伪”了,不用别人来“绝”,先自行了“绝”了。

这也是“信不足”的一个原因——“大伪之信”太多,“真信”必然不足。
这也是解决“信不足”的一个方法——把最诱人的“大伪之信”去掉,才能恢复“信”的本来面目,“真信”自足。

我们看看“真信自足”是如何的表现?就是“三绝三弃”后面对应的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人为(“伪”字何解?“人为”也)之“圣”,“弃”人为之“智”,为民众解除束缚,减轻包袱,民众得益百倍。断绝“大伪”钓人的功名诱饵,指引出正确的“大道”方向,人民自然轻松上路,信心百倍——“归大道也”。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人为之“仁”,“弃”人为之“义”,让民众回复出本心的“孝慈”。灭绝“大伪”动人的表面文章,让人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自然流露,还原社会伦理的根本出处——“六亲和也”。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人为之偷“巧”之心,“弃”人为之方便之“利”,使民众不非份攫取。根绝“大伪”迷人的利益诱惑,没有巧利角逐的游戏规则,民风自然淳朴,能使“盗贼无有”而重新为民——“国不乱也”。

“此三言,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上面说了我们的目的——“真信足”而“归大道”。
说了方法——“三绝弃”而“去大伪”。
也说了效果——“六亲和”而“国不乱”。

还有什么没说的吗?
当然有,而且更重要——就是方法的使用。
老子的苦心啊!因为是方法,所以就要依靠“人”来为——人一做,就怕错!——再好的方法,如果操作不当,或被人误操作,不是成事不足,就是败事有余。
有觉于此,老子才不厌其烦,生怕“三绝三弃”被极少数极少数人利用了、误解了,再设一个保险,加多一个检验标准:
——让“三绝三弃”有个根本归属点和出发点——“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三绝三弃”要到什么程度?归属到哪儿?——“见”到了“素”,“抱”住了“朴”。
“三绝三弃”的根本出发点呢?——少点“私”心,减点私“欲”。

“见”到了“素”,此“见”非“见异思迁”之“见”。“抱”住了“朴”,此“抱”也非“投怀送抱”之“抱”。
“见”“抱”,不是普通的接触、接收,而是入心入肺、寒彻骨肉地领悟到“朴”“素”的真意,是融到血液之中的理解。真正回归到了“朴”“素”,就是到达“大道”的一天:
——这时的“朴素之圣”,是“人皆为圣而我后圣”之圣。
——“朴素之智”,是“不以己智为智”之智。
——“朴素之仁义”,是“万物同生”之仁、“天下同我”之义。
——“朴素之巧利”,是“天工浑然”之巧、“庇荫百代”之利。

少点“私”心——经常检点“唯我之心”之有无——“少私”也。
减点私“欲”——时刻反省“为我之欲”之多少——“寡欲”也。
有此觉悟,方可下手。明此道理,才能动身。
不然,举手皆失,投足皆错,满盘皆输还不明所以。

这最后一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才是全篇点睛之笔,根本之处,一统“三绝三弃”之“眇要”啊!
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端正的出发点,不知根本的终结点,小本经营还能见天算日,得过且过。而要做“三绝三弃”这等大手笔的买卖,那是生死攸关一线、人间草木百年的大计,来不得半点马虎、一点私心。

解说到此,应该作结了。
但有没有人想过这么一个问题:谁是这“三绝三弃”的主角啊?“三绝三弃”是对谁而言的?
这不明摆着的吗?谁有能力如此之“绝”、这样的“弃”呢?他一定是有“民”要治、有“国”可理之人,那当然就是“民之上”、“国之主”啊。说得不错!
这也是老子的主意:从“上”做起,反哺于“民”——翻看中国的历史,能称得上明君的,一定是克己私欲以奉天下之公。能算得上盛世的,必然是民风朴素而顺百姓之心。
但是我们不能把老子只定位在帝王学说上,能不能想得宽一点——“无民可治”、“没国可理”的我们,又该如何“三绝三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是我们自己的“国”:
——“心”是国之君,“身”是国之域,“行”是国之民。
——“绝弃”利之“贪”心、我之“嗔”心、名之“痴”心,“心之君”才能“明”。
——身有“朴素”之德,行无“私欲”之偏。
这才是我们从“道”的根本——从“心”做起,反哺“身行”。
第2个回答  2019-09-18
1\启用了应收应付模块,
在总帐有必要把"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分别设置成个人往来和客户往来的辅助核算;2\因为总帐里"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两个科目的辅助核算职能是通过应收应付模块来实现;3\
至于在应收模块还有受控科目和控制科目的意义,在软件的帮助中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高手帮我解释一下这什么意思!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去除圣贤的名位,不使用智巧治国,百姓就会获得百倍的利益。去除仁爱的虚名,抛弃信义的尊贵,人民就会回到孝慈的本性。大家去除投机取巧,抛弃自私自利,社会上自然没有人做盗贼。但是只用这三种德行来宣导教化人民,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准则让大家有所遵从依归:...

请高手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啊??急求。。
这个汉字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在不够清晰的经营环境中要准确把握周围的状况,迅速作出好的判断。而这是比正常时期更重要的(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预料,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公司与做出错误判断的公司在数年之后必然出现巨大差异。务必看清各种各样的风险,全方位地考虑,做出大家认可度最高的决定。第二是说跟...

请帮我理解一下什么意思
那个女孩是喜欢你的,可能因为一些无所解释的事,所以不敢接受你,就像她说的,多给她一点时间,真金不怕火炼嘛!还有,你也要多关心她呀,让她知道,即使她现在不接受你,你还是不放弃她,一样的喜欢和依赖她。时间长了,我想她会接受你的,加油哦!

请高手帮我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谢谢。
意思就是说14:20后出生的人克父,娶妻子要娶金命的人,才能白头偕老,中年时儿女不多,老来能享清福

有没有高手帮我解释一下这几句话,谢谢了。
所以前两句,主要是说明两个人婚姻的总体形势,中间会经历一番磨难,但最终会幸福。而后两句就讲的是运势。最终会幸福,什么时候会幸福呢?幸福到什么样呢?后两句就是回答的这两个问题。终须名利成恩宠,意思就是说,当双方给彼此的事业带去巨大的成功的时候(由于这是中国古代的东西,本义上是女方给...

看过高手的谁帮我解释一下:见人不是人,见人仍是人是什么意思?
见人是人,意思是指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人~见人不是人,意思是指对于自己很多人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个存在,于己无关的存在~见人还是人,意思是指他们终究还是存在的,即便意义不同~我认为这句话要联系另外一句话来理解~见人是人,不过大侠他不懂.活着的大侠是用来尊敬和崇拜的,死去的...

请哪位高手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如何处理?
【1】硬件上的原因,主要是内存条不兼容,更换内存。【2】系统或其它软件引起的,可用下述方法处理:(1) 系统本身有问题,及时安装官方发行的补丁,必要时重装系统。(2) 病毒问题,杀毒 ;杀毒软件与其它软件冲突,卸载有问题的软件。(3)运行regedit进入注册表, 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

请恋爱高手帮我分析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
想做小王子的玫瑰,那是美好的愿望,单纯的等待,但是在爱过伤过之后,却发现自己已退去了身上玫瑰的花香,只剩下玫瑰的荆棘了。现在的她同样是玫瑰,但却认为自己缺少了玫瑰的花香,只有荆棘了,只有失望和伤心了,所以她说终究是不一样的。如果爱她的话,就不要怕她刺到你,她刺你是因为她害怕,...

我在杨府庙求得一支签,请高手帮我分析一下什么意思?
申 旧式计时法指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 地支的第九位 己,天干的第六位,这三时为三个凶时 天恩月德来交会 制伏流年恶煞星 但是会有吉人吉事来克制此三煞 一番风雨一番寒 一度关山一度难 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遇到苦难.不若闭门家里坐 清闲无事最心安 不如在家中坐着,无事心安.代指不若...

请高手帮我看下这支签是什么意思
不是很快的能成偿所愿的。需要坚持不懈。再说爱情:同解,有志者事竟成。“凡事劳心得益也 ”是说要用心耕耘才能得到好处。司马相如也是“他日若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事业有所成就后,才得到卓文君的钟情。我的解释是,你要先事业有成,后感情。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