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豆蔻年华最美,在古代的各个年龄段都如何称呼?

如题所述

少 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

青 年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5

学者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近年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络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

扩展资料: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妈祖信仰产生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之下,与海洋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渔民因海难生者不可计数,所以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妈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希求。

她的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所以在她死后立庙祭祀。此后,她的一个个神迹才接踵而至,并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间对巫术的信仰是妈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

由于当地士宦的提议和倡导,朝廷也频频给予妈祖赐封,妈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妈祖信仰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她同样随着中国人的足迹传遍世界各地。

海外华人祭祀妈祖,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忘记祖先,不忘记根本。妈祖本来是海上保护神,后来当她的职能逐渐扩大时,无论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无论是难产或其他疾病,人们都认为妈祖都能帮助他们排难解困。

所以海外的华人同样建庙祭祀。人们总希望通过妈祖祭祀,将妈祖的博爱、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尽孝的观念发扬光大,把妈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传给下一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对此表示说:我们还存在着大量的民间信仰,比如说妈祖信仰,大家非常熟悉的。

妈祖作为一个古代汉族民间的神祗,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内外、世界上这么多人认可、赞扬和崇敬呢?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妈祖她作为一个汉族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种种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才会深受百姓的崇敬。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在潮汕民居门楼额匾仍可见到“莆田旧家”、“莆阳世系”等莆田印记。海南可考的入琼始祖有九十多个,数量为来自莆田为最。而莆田崇尚美德、坚守家乡传统的文化氛围,熏陶影响了这些迁移者,加上浓重的恋乡情结,来自家乡的妈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随着这些迁移者来到了全国、海外各地。

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妈祖

第2个回答  2019-12-05
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女子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
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典出唐朝杜牧诗中之意。
十五岁称为“及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又称笄年。据《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
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瓜字初分”。二八是指“二个八的年纪”,又“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而女子到了出嫁年龄称为“摽梅之年”,取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后从树上掉落。
女子二十岁称为“双十年华”、“桃李年华”。双十就是二个十,即二十;又二十岁正如桃花、李花盛开时的艳丽动人。另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每年春天,花开季节所吹的风称为“花信风”。小寒至谷雨,四个月共有八气二十四候,每气有三番,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故又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因此,古人认为要吹过“二十四番花信风”才会进入夏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女子豆蔻年华最美,在古代的各个年龄段都如何称呼?
少女金钗之年:女孩12岁。豆蔻年华:指女子13至15岁。及笄之年:指女子15岁。青年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梅之年:女子至出嫁前。

女子豆蔻年华最美,在古代的各个年龄段都如何称呼?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青 年 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梅之年:至出嫁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是什么?
一、豆蔻年华:古代女子13岁,正值青春发育期,被称为“豆蔻年华”,意味着含苞待放,充满生机。二、桃李年华:古代女子20岁,正值芳华,被喻为“桃李年华”,如同桃花和李花的盛放,代表着青春美丽。三、半老徐娘:古代女子30岁,开始步入成熟,被称为“半老徐娘”,意味着虽已入成熟之境,但仍保持...

女子十八岁古代的称呼
1、10岁——髻年。2、12岁——金钗之年。3、13-14岁——豆蔻年华。4、13-15岁——舞勺之年。5、15岁——及笄之年。6、16岁——碧玉年华。7、20岁——桃李年华。8、24岁——花蓓(信)年华。9、出嫁——标梅之年。10、30岁——半老徐娘。古代女子十五岁就算成年,可以结婚,叫做及笄。...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是什么?
古代女子年龄的雅称:古代女子13岁,别称“豆蔻年华”。古代女子20岁,别称“桃李年华”。古代女子30岁,别称“半老徐娘”。古代女子40岁,别称“人老珠黄”。古代女子50岁,别称“知命之年”。古代对女子的称呼“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

古代关于各个年龄的称呼
回答: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候,及笄指女子十五,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是七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古代如何称呼女子各个年龄段?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的称呼?比如14-15岁称为豆蔻,那么20岁呢,16岁呢...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3、髫( tiáo) 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4、龆年——指男孩8岁 5、总角——幼年泛称。称童年为“总角”。6、黄口——指10岁以下的孩子 7、金钗之年——指12岁(女)8、豆蔻年华——指13岁(女)9、舞勺之年——指...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各个年龄段称呼不同,女子都是叫什么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