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死》
很多时候,越是常见的事物,越难了解;越是基础的问题,越难回答。古往今来,看多了生死的人,比比皆是;看淡了生死的人,为数不多;看透了生死的人,寥寥无几。
西方的智者哲人,尤好探讨人生、人性的问题;而对于生死,他(她)们并未得其要领。即便如孔子这般伟大的思想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发出“未知生,焉知死”的感慨。
真正能解悟生死的,唯有中国的道家人物;而对其有着深刻论述的,仅庄周一人。道家思想,深不可识,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说句题外话,若对“阴阳”没有深入的思考和重大的领悟,谈起哲学来,终究显得肤浅。
《庄子·知北游》有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大宗师》有云:“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生死的谈论,连同上文,敬请读者自行查阅、理解,此处恕不一一罗列、翻译。
——那么,何为生死?一孔之见,姑且谈谈:
生,是能够连续地感知到自身存在的状态;死,是丧失连续的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能力的状态。或者说,生,是能够连续地维持自身稳定的状态;死,是丧失连续的对自身稳定的维持能力的状态。
必须说明的是,非生物也能感知到自身的存在(维持自身的稳定);但这感知(维持),并不连续。由非生物到生物的衍化过程中,必定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物体;其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稳定的维持)的连续性越明显,便越接近于生物。
由此不难明白,脑死亡的人,即是死人。就算借助医疗手段,使呼吸、心跳继续进行,也无法令其复生:人,已死;所生的,不过是死人的器官、组织、细胞而已。
借此,我们也可以体会古人所说的“气”:脑死亡而呼吸、心跳未停的人,与活人相比,便是缺乏这股连贯“精”“神”的“气”,以致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稳定的维持)的连续性丧失。
对生物而言,生死完全对立,两者不可共存:其要么生,要么死;不能既生又死,或不生不死。
生终于死,死源于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严格说来,生不能知死,死亦不能知生;但我们可依据阴阳之理,通过对生的了解,来推测死的特征——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反。
生是连续的,有长度的,如同一条线段;那么,死是非连续的,无长度的,仿佛一个质点。也可以说,生是短暂的,而死,是永恒的。
生是有知有觉的,死是无知无觉的。任何对生的感知(譬如喜怒哀乐),在死中,都不存在。所以,死本不苦,苦于死的,乃乐于生;死本无乐,乐于死的,乃苦于生。
若苦乐不入于心,则生死皆置之外。人能苦乐一视,则可生死两忘,步入不生不死的境界——所谓的“永生”,便是如此。
阴阳原无二分,生死本为一体。求生过度,便是找死;顺天应命,方为正道。若人类能长生不老,那么:彼时的生,如同当今的死;彼时的死,如同当今的生。如今痴迷于生的人,彼时将醉心于死。
在此,谨奉劝那些企图通过高等科技,来延长人类固有寿命的人:不要功在当代,祸及千秋;不可为一时之赞誉,而受万古之毁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一、明确答案 生死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我们应该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死,既要珍惜生命,又要接受死亡的无常。二、详细解释 1. 生命的可贵 生命是世间最宝贵的礼物。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关注身心健康,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反对任何伤害生命...
如何让自己更坦然的面对生死?
3.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和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死。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把重点放在享受和感恩的方面。培养乐观、希望和坚韧的心态,这将有助于我们应对生死的挑战。4. 寻求支持和交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生死问题。分享自己的...
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关键在于心态的调整。尽力而为之后,我们应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达心态面对人生。在喜悦的时刻,我们应尽情享受,把握当下,享受生活。在痛苦的时刻,我们不应自暴自弃,而应坚强面对,从挫折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在顺境中,我们应保持警惕,居安思危,预防未来的变故。在逆境中...
怎么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1. 接受死亡的自然性:死亡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接受这个事实,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死亡,可以帮助你减少对死亡的恐惧。2. 寻找意义和目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并努力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个人价值和幸福。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可以给予人生更大的意义感。3. 面对自己的情绪:面对死亡...
如何正确面对生死?
1. 接受生命有限的事实。人生有始有终,每个人都会面临生命的终结。接受这个事实,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也会让我们更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生命。2. 做好准备。面对生死,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这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可以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心理上的准备则需要我们学会...
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
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寻求内心的平静。1、接受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可以帮助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生活,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寻求内心的平静:面对生死,可以通过冥想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这可以帮助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的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1、正确认识生与死是人生境界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生命的终点,但如何看待这个终点却因人而异。有些人被死亡的恐惧所束缚,无法释放自己的生命价值。而有些人则将死亡视为生命的延续,是另一种开始,因此他们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活得充实而有意义。2、对待生与死的方式也体现了人生境界的...
如何看待生与死
1. 生老病死,是生命自然的历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到生与死是所有生命必然经历的过程,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对生与死的不同评价,形成不同的生死观。2. 面对死亡,认真对待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能让生命更加充实,也可能延长生命,甚至创造生命的奇迹。例如,李开复向死神挑战,战胜了绝症;星云大师身患...
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他的...
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他的实际生活。谈谈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死观?答案如下:答案: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
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如何面对死亡?《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
如下:1、人活着,就应该努力的享受生活,活在当下。2、人面对死亡应该有一个洒脱的状态,面对生死的时候,一切顺其自然,应时而生,应时而去。3、《庄子》的观点是: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开始。在庄子心中,一开始世间并没有生命和死亡的概念,只是后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