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译文:有一次孔鲤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

扩展资料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论语》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日:章句发明始于子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周子日:“圣学,一为之要。”庄子日:“道又名一,其号无双。”月牙山人日:“诸子之学,无文不一,无一不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9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

这句话出自《论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扩展资料: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礼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7

意思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全章为: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扩展资料

《论语季氏篇》共十四章,“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第十三章。

伯鱼即孔鲤,伯鱼是他的字,是孔子的儿子;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君主陈胡公第二十世孙, 齐大夫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0岁。

《论语季氏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6

意思是不学诗,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告诫我们学习诗、礼的重要性。

不学诗,无以言:学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兴起人的高尚情志,提高观察力,了解天地万物与社会大千,锻炼合群性,学得讽刺方法,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开始于学习《诗经》。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自身不立,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文明规范,它展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扩展资料:

诗书礼乐是中国封建传统教化的基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是孔子关于如何学习《诗》、《礼》、《乐》的过程。《诗》即是《诗经》,兴就是起、开始的意思。

孔在《八佾》中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表明一个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待人接物,言辞修身等各个方面,都应当是要从学习《诗经》开始,只有这样感性语言认识,才会有“美”的感受,才能更好地立德修身。

《礼》即是社会的规则、仪式、制度,即理也,或者法也。《论语》:“不学礼,无以立”即是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学礼守礼,从具体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严格地遵守礼的规定,才能克己复礼,以正其身,是为立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学礼无以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0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

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这一章是《论语》全篇的总结。孔门的学说最后落脚到命、礼、言三个支点上,说到底,还是立身处世的学说。
关于“命”的问题,在《为政》篇里,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在《季氏》篇里,孔子说“君子有三畏”,其中第一畏便是“畏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孔子所说的命,按照我们的理解,既指宇宙的自然规律,也指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规律,最后,还包括个人由于所处环境和时代趋势而造成的命运、归宿。所以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没有自知之明,你怎么可以把握住自己呢?话说回来,孔子自己不也是“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半百之年,人生都走过了大半历程才知道自己的归宿的吗?又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关于“礼”的问题,在《泰伯》篇里孔子已强调过“立于礼”。在《季氏》篇里教儿子孔鲤时又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其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认为个人立身处世离不开礼。这里的礼,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不是指什么具体的礼仪、礼节,甚至也不仅仅是指礼制,而是包括所有这几方面在内的传统礼义,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传统文化”的概念。既然如此,一个人不懂得礼,怎么可能在这世界上立身呢?更不用说做一番事业和成就来了。
最后说到“言”的问题。这方面的论述,在《论语》里更是不少。比较典型的如《学而》篇说:“巧言令色,仁鲜矣。”《公冶长》篇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些都是说的一个人的言语和实际品德的关系问题。所谓“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测。”所以,语言与内在品德,语言与实际行动的问题一直苦恼着孔子及其弟子。好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识别一个人的言语,多少还是可以。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什么意思?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出处:1、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原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

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这一章是《论语》全篇的总结。孔门的学说最后落脚到命、礼、言三个支点上,说到底,还是立身处世的学说。关于“命”的问题,在《为政》篇里,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在《季氏》篇里,孔子说“君子有三畏”,...

子曰什么无以言什么无以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表明“诗”的掌握对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活动尤为重要,它既代表本国的文化水平,又是礼仪文化共同体内表达要求、意愿的共同方式。孔子之所以大力提倡学《诗》,除了环境因素外,还与青年人的心境相对应。由于完全意识到特别是在青年人中“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所...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

为什么“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按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不读《诗经》,没法说话。我们再分析一下《诗经》的构成:《诗经》分为...

为什么“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 《论语》中提到:“不学礼,无以立”,意味着不学习礼仪就难以立足。3. “不学诗,无以言”则强调不学习诗歌,难以言辞得体。4. 《诗经》包含《国风》、《大、小雅》、《周、鲁颂》,是语言的精华。5. 学诗能让语言更形象、更美、更准确,古代的诗歌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和经典音乐。6.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什么意思?仿写一句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

子曰什么无以言什么无以立?
1.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2. “不学礼,无以立。”3. 这两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描述了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是否得到了孔子未传授给他人的教诲。4. 孔鲤回答说,孔子曾两次单独问他是否学习了《诗》和《礼》。5. 孔子告诉他,不学《诗》,则无法恰当表达言辞;不学《礼》...

不学礼,无以立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建立国学思维的时候,实际上要建立一些最简单的最基础的东西,比如说礼仪。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教学、教育是先礼仪而后知识。论语 国学 礼仪 教育 古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