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怎样体现人文精神

如题所述

 一、 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新理念
  1、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数学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3、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1、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2、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变化规律,创设动画情境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第43页的归总应用题是先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5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20道题。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题。”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30道题。估计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题。”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3.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空间。加之,教材中的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在出示例题的同时,就有怎样想,它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向关注发展性领域转变。因而,强化情景创设功能,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
  是导入阶段的方向。我们备课时在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学”中,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着学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量树高、旗杆和周围的物体。教学“比例尺”时,可让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数学教学怎样体现人文精神
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来参与其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气氛是自由和随意的,他就会觉得很有安全感,会心情舒畅,就会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2)教...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大力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性的课堂环境 二、 努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1、挖掘数学中的人文因素 2、多学科融合是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探索方向 3、古老的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独特亮点 三、采用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 2、设计人文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人文素养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上的闪光点,有机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
四、在求实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 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品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意志的学科,数学最讲究真实,掺不得丝毫的虚假,一切推理论证都必须有根有据,严密不落,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验证,在计算中要认真细致,不能马马虎虎,只要有一点点纰漏,就会被人们所怀疑而拒之门外.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

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1、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对数学的文化价值重视不够,所以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发掘、主体精神的弘扬、个性发展的促进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致使数学的社会功能、思维功能及德育功能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丧失. 2、有不少人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学,一旦升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只要不从事...

如何把人文精神融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之中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而把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转变重“知”轻“识”的功利化观念 在各种考试压力下,仅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大搞题海战术,只会越来越使学生喘不过气,从而更加厌恶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实施“减负”政策,认真贯彻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对提升人文素质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这样既能体现人文精神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样
”“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 点。”因此说,人文教育不是文科教育教学的专利,数学课程中同 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人文思想,数学教学同样是实施人文教 育的重要渠道。所谓数学人文素养,一般指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德行、数学心 理素质,表现为审美情趣、学习态度、情感、...

人文精神对提升人文素质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下,教育上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情节和生活化的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包含了人文精神的概念。1.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