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接引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阿弥陀三尊”,又叫“西方三圣”。
1、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上讲,这里无任何悲痛和苦恼,居民们可以尽情享受诸种快乐,所以叫“极乐”。阿弥陀佛又被称作接引佛。
2、观音,亦称观世音,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左胁侍,是佛教救苦救难的化生。
3、大势至菩萨的梵文音译是摩诃那钵,他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据《观无量寿经》所述,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扩展资料
供养方法
七布施:
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
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
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
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
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
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接引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阿弥陀三尊”,又叫“西方三圣”。
1、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上讲,这里无任何悲痛和苦恼,居民们可以尽情享受诸种快乐,所以叫“极乐”。阿弥陀佛又被称作接引佛。
2、观音,亦称观世音,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左胁侍,是佛教救苦救难的化生。
3、大势至菩萨的梵文音译是摩诃那钵,他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据《观无量寿经》所述,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扩展资料
供养方法
七布施:
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
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
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
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
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
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我们到寺院里礼佛,会见到诸多庄严的佛菩萨圣像,比如释迦牟尼佛圣像、阿弥陀佛圣像、弥勒菩萨圣像、药师佛圣像、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等等。除此之外,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寺院,还会供奉有“华严三圣”,那么佛教中的“华严三圣”指的都是谁呢?
华严三圣,佛教专用词,又称“释迦三尊”,是《华严经》中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中间是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也可称之为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其左胁仕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胁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助手”,三者共同度化娑婆世界众生。
在我国大乘汉传佛教寺院,每位如来圣像身边都会有许多菩萨胁侍,以庄严道场、护法弘法,更好地度化众生。除了“华严三圣”,还有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及其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三者合称“东方三圣”,又叫“药师三尊”;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及其左右两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者合称“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
我们先来说主尊佛--释迦牟尼佛,刚才说了他的清净法身佛叫“毗卢遮那佛”。在佛教里,佛有三身,即“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和“应身”(又称“化身”)释迦牟尼佛。佛教里有三世佛的说法,包括“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横三世佛”就是刚才我们说的三个世界的主管者: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纵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尊佛”。
一、佛教中的西方三圣是分别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西方”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三圣”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佛菩萨。除了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之外,佛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都介绍了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说:“又彼佛刹……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
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共有十六观,其中三观即是观西方三圣,“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名第九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次观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名第十一观”。
二、西方三圣简介:
1、阿弥陀佛:意译为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这是我国佛教界最熟悉的一尊佛。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愿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其第十八愿说:“我做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佛说阿弥陀经》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西方极乐世界;
2、观世音菩萨:又名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叙述,若有人称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则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飘,夜叉罗刹不能恼,对有怖畏者施无畏,令有贪嗔痴者离之,若求男女者随而令得之;又,受持此菩萨之名号,或对之礼拜供养,其福德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者相等;
3、大势至菩萨:又名得大势菩萨,或简称势至。此菩萨与观音菩萨俱摄护众生,被视为临终来迎令得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而广受崇信。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大势至与弥陀、观音二圣,有极深的渊源。在弥陀成佛以前,他即曾与观世音菩萨共同为弥陀的侍者。在未来世,他也将步观世音菩萨之后而成佛,名为善住功德宝王佛。此外,《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也曾记载,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二十五菩萨随时随地拥护行者。
西方三圣是谁,有什么典故
一、佛教中的西方三圣是分别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三圣”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佛菩萨。除了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之外,佛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都介绍了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
佛教 西方三圣 三世佛 怎么回事?
1.西方三圣,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佛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2.三世佛,是通指,---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3.佛经上说:佛与众生平等,虽然佛的地位最高,但任何人都可以修行成佛。
佛教中的东方三圣,西方三圣,华严三圣都是哪些
1. 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们被视为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主要圣者,合称为“西方三圣”。2. 东方三圣包括药师佛、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他们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三位主要佛教圣者,共同组成了“东方三圣”。3. 华严三圣是指华严经中描述的三位主要圣者,包括毗卢...
佛教西方三圣母指的那几尊佛
1. 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而非“佛教西方三圣母”。2. 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和无量的功德。3. 观世音菩萨象征大慈悲,即宇宙的大慈悲。4. 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喜舍。
西方三圣是谁,有什么典故
一、佛教中的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三位佛教圣者在西方极乐世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而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则作为其胁侍,共同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众生的大愿。二、西方三圣的简介:1、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
佛教常识:西方三圣和东方三圣的区别
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东方三圣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北方三圣,南方三圣,无极三圣,佛母是什么?
西方三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三圣,佛教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东方三圣也称药师三尊,是药师佛与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的合称。北方没有三圣。南方没有三圣。无极三圣文武财神,金头揭谛,元始天尊。佛母即在密教产生的诸佛、诸菩萨者神格化后的称呼。
西方三圣佛是哪三位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意译为“观自在”或“观世自在”,是佛教中广受尊崇的菩萨。她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也是“西方三圣”之一。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著称,被视为慈悲与智慧的化身,广泛出现在各种佛教艺术作品中。3.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也被...
西方三圣包含哪几个菩萨 西方三圣指的是哪些菩萨
西方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三圣是佛教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其中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观世音和大势至是菩萨。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西方三圣是谁?西方三圣有什么事迹?
西方三圣分别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三位佛门大圣在得道之前,都曾经普救众生,有着无边无量的大功德。我们都知道,佛教中,一直以来都有着“横三世佛”的说法。这横三世佛,分别是东方药师如来;中释迦牟尼如来;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其中,释迦牟尼佛是公认的佛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