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是否得以保存?

是人都知道现在见到的历史经过无数的篡改,请问是否有真实的历史被记录并且保存?近代的历史出于某些原因在这个政权下不能公开的真实历史是否有加密保存并保证绝无篡改完全证实?

历史的真实性只能相对来说,绝对的真实并不存在——当代的很多事情都会被篡改、隐瞒或以讹传讹,徨论历史!

一般来说,可信度较高的当属“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再加上《新元史》和《清史稿》,可称作“二十六史”,这个,可以参照一下历史学界对这些史书的评价。首先说,官方所撰写的史书会有一个鲜明的立场:利己,这就会使历史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如果抛开主观因素,从纯技术来分析,那就是撰书人距离他书写的历史越近就越接近真实,比如《史记》,价值最高的部分在司马迁所处的当代部分,另外,楚汉部分也可以,因为这部分大多来自司马谈(司马迁之父)的转述,而司马谈则近距离接触过当时的很多人物。《史记》的秦以上部分则大打折扣,至于三皇五帝夏商部分,则纯是根据传说撰写,其价值还不及当代著作(现代考古的作用)。

如果想得到一个大致真实的历史,就必须博览群书,也就是以“正史”为主线,再参照其他官方(如地方志)和民间所撰写的书籍,认真加以比较和甄别。

我个人研究历史,常常采用旁证的办法,也就是避开研究主线,从侧面来了解要研究的内容,这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单论历史的真实性,那么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写历史是一代比一代逊——当代不如近代——近代不如古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0
历史失去原来的面目大致有下面几种原因:
1 年久失传,例如商朝之前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口头的传授,没有文字的辅助,可靠性大打折扣.
2 遭到更改,例如每次朝代更迭的时候,新的君主大多会篡改前朝历史,并美化自己功绩,为的是起到政治上的作用,影响人民的思想.
3 蓄意隐瞒,统治者大多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件,例如历史上无数的悬案:斧声烛影,明末三案...这些一般会在野史里面保留下来,但是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成为悬案.
4 写史人主观影响,例如最著名的三国志,就明显有尊刘抑曹的思想,这是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而且也有写史人的主观在里面.

但是总的来说,中国是历史上文化体系最连续,最完整的文明之一,它的历史可信程度可以说是最高的.
第2个回答  2008-12-20
历史失去原来的面目大致有下面几种原因:
1 年久失传,例如商朝之前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口头的传授,没有文字的辅助,可靠性大打折扣.
2 遭到更改,例如每次朝代更迭的时候,新的君主大多会篡改前朝历史,并美化自己功绩,为的是起到政治上的作用,影响人民的思想.
3 蓄意隐瞒,统治者大多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件,例如历史上无数的悬案:斧声烛影,明末三案...这些一般会在野史里面保留下来,但是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成为悬案.
4 写史人主观影响,例如最著名的三国志,就明显有尊刘抑曹的思想,这是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而且也有写史人的主观在里面.
第4个回答  2008-12-20
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
第5个回答  2008-12-20
历史的真实性只能相对来说,绝对的真实并不存在——当代的很多事情都会被篡改、隐瞒或以讹传讹,徨论历史!

一般来说,可信度较高的当属“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如果再加上《新元史》和《清史稿》,可称作“二十六史”,这个,可以参照一下历史学界对这些史书的评价。应该说,官方所撰写的史书会有一个鲜明的立场:即意识形态控制主线,这就会使历史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如果抛开主观因素,从客观角度来分析,那就是撰书人距离他书写的历史越近就越接近真实,比如《史记》,价值最高的部分是司马迁所处的当代部分,另外,楚汉部分也可以,因为这部分大多来自司马谈(司马迁之父)的转述,而司马谈则近距离接触过当时的很多人物。《史记》的秦以上部分则就逊多了,尽管太史公讲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仍有很多地方接近于演义甚至是他个人的文学创作,至于皇帝夏商部分,则纯是根据传说撰写,其价值还不及当代的学术著作(现代考古的作用)。

如果想得到一个大致真实的历史,就必须博览群书,也就是以“正史”为主线,再参照其它记述(如地方志)和民间所撰写的书籍,认真加以比较和筛选。

我个人研究历史,常常采用旁证的办法,也就是避开研究主线,从侧面来了解要研究的内容,这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北图,就我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农村)而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后来倒是从红色作品《烽烟图》里找到了它的来历——原来北图是美国返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产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果单论历史的真实性,那么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书写历史是越来越屎——当代不如近代——近代不如古代。另外,如欲了解比较真实的当代史,不妨舍弃国内的垃圾翻一翻国外的著作(不包括大陆译本)。

关于当代部分还有一点,那就是网络媒体的信息往往比其它媒体真实,这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黑手难以对网络媒体进行全盘操控,否则,就连我这几句“比较接近真实”的肺腑之言您也难以看到了,一笑。

真实记录历史的书籍是什么?
真实记录历史的书籍是《史记》。《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

怎么样保证古代史官记录的历史真实
看过好多古代宁死要记录真实历史的史官,但我看来,这些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历史的真实就很值得疑,因为这说明史官没什么机构保护,还是要听从皇帝的,碰到明君,记录的可能是真实的,... 看过好多古代宁死要记录真实历史的史官,但我看来,这些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历史的真实就很值得疑,因为这说明史官没什么机构保护,还是要听...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吗?
关于是否需要继承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客观地分析,不能一味地认为所有传统文化都应当被继承和发扬。对于那些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如果其生存受到威胁,国家应当给予政策支持,确保它们能够得以保存并传承给后世。然而,对于那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我们只需将其作为历史记忆保留即可,没有必要继...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艺术真实以历史真实为基础,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将历史呈现给观众;而历史真实也在艺术真实的演绎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理解。在认识两者关系时,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明确艺术作品的性质,同时尊重历史事实,以更全面、深入的方式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什么是历史真实
对历史剧的要求包括:不仅要注重艺术真实,还要注重历史真实,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便“艺术地再现历史”……只有“忠于历史”,“回归历史”,认可“基本史实”,注重历史的发展趋向,与历史保持一致,才是历史剧脱离苦海的惟一出路。 我们应该承认,历史剧的确存在着“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

古代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他们的信息是从何而来的?
过一段时间就会把这段时期发生的事情编撰成册,使之得以保存。而以上两种方式所编制而成的历史书,则是我们今天得知历史事件的主要来源,因为封建王朝统治体系的原因,所以历史也并不能说都是客观的。所以会有很多人研究历史的时候,不止研究正史也会从其他的方面入手。

如何看待历史
真实历史借文艺作品宣传了自己,使得普通百姓得以了解。 相互包容:中国的考古学的一个方法是:“证经补史”证明经典文学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经典文学中往往包含真实历史。 区别:历史以真为贵;文学在于生动形象。必须严格区分。 问题二: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 1、“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并...

怎样才能从历史中学到格物致知的方法?
首先是考据,乃是指的是历史事实是否真是可靠,是否值得信任,这是关乎历史面貌是否得以真实呈现的一个重要关节,如果历史记载与事实背离,埋没真实的历史情况,则历史的“真”的特性就荡然无存了。所以考据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无需多言。其次是辞章,乃是指历史事实表达的方式,表达技巧的运用,这似乎是...

民国以前的历史真的可靠吗?是真实的吗?
大部分是真实的。因为每个年代都有史官记录历史,也有民间的文学作品得以流传下来。但是正史有些皇室的负面信息毕竟是不能写的,“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也就是说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最好少说,对那些有失三者体面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看历史人物,...

明清史料得以保存的曲折历程
据当时的记载,这批资料中包括了万历至崇祯期间攒造的一千本黄册,这是黄册库硕果仅存的孑遗了。这些资料在修完明史之后,烧的烧,毁的毁,残存的被送入北京的内阁大库。这个大库坐落于紫禁城内,里面除了存放明末文献之外,还有清代的诸多诏令、奏章、朱谕、外国表章、历科殿试卷子、盛京老档等等。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