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题所述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传》

急:使……急。

扩展资料: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语法区别

1、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省略宾语。

2、谓语灵活性不同。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属于词类的活用范畴。构成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使动用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这里的“师”,就表示“把(宾语“之”)当作老师”的意思.其实,“师”的宾语“之”(他,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主语“吾”主观上认为是这样的.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往往也能活用为意动用法.它们较为少见,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因而在学习时要格外注意.请看下面例子: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活用为意动用法了.至于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何区别,在具体语句中怎么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需另做分析.
另外,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好多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活用,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现举例以供参考.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降龙伏虎(使龙虎降伏)、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抽薪止沸(使沸止)、脱颖而出(使颖脱)游目骋怀(使目游走使怀驰骋).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这里的“师”,就表示“把(宾语“之”)当作老师”的意思.其实,“师”的宾语“之”(他,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主语“吾”主观上认为是这样的.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往往也能活用为意动用法.它们较为少见,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因而在学习时要格外注意.请看下面例子: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活用为意动用法了.至于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何区别,在具体语句中怎么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需另做分析.
另外,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好多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活用,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现举例以供参考.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降龙伏虎(使龙虎降伏)、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抽薪止沸(使沸止)、脱颖而出(使颖脱)游目骋怀(使目游走使怀驰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1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用作使动词。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2、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3、形容词用作使动词。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第3个回答  2018-11-20
谢谢🙏

什么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将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其具有使动的意义。这种用法通常通过在形容词后面加上“使”、“令”等词来实现。例如,“春风使物华生”,这里的“使”就是使动用法,表示春风使得万物生长。2、又如,“明月令心醉”,这里的“...

什么是形容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状语?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

什么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

形容词作动词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形容词作动词是指形容词直接用作动词,表示某种状态或行为。例如,当我们说“the flowers bloomed beautifully”时,形容词“beautiful”被用作动词,表示花朵的美丽状态。再比如,“the water boiled”中的“boiled”是形容词“boiling”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水的沸腾状态。相反,使动用法是指使用动词“make...

使动用法形容词
即"使……急"。在《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和"寒"并非形容潭水的温度,而是使人心灵感到凄凉,使骨髓生寒,描绘出一种幽深而悲凉的氛围。总之,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用,是通过形容词作用于宾语,使宾语呈现出被形容的状态,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动态感和情感色彩。

什么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呢
什么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呢

什么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 宾语发出的。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例2:直可 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例3: 河曲智叟笑而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做动词有什么区别?还有就是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 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荀子·天论》)焉...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啥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烛之武退秦师(退秦师,使秦师撤退。动词“退”,译为了“使……退”,即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又如: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寡人闻,即使寡人听到)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江南两岸绿。“绿”为形容词,译为了“使……绿”的意思,即为形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