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古代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29
学生在古代称为门生、弟子、受业、童子、生员、童生、监生、学士、桃李、门人、门下、门下生、门下士、门下客等等…
门生: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子与学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识与德望的人家与学术界长者授业之人的称呼。泛指学生与弟子。
例:《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欧阳修(宋)

“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释义:亲自传授的人是弟子,间接传授的人是门生。

弟子:古代对求学之人的称谓,以弟子的身份拜师学艺。 例:《论语·雍也》——孔子(春秋)“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释义: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
受业:古代学生对老师的自称,弟子对老师亦自称受业。例:《庸盦笔记·徐庶成真》——薛福成(清)

“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释义: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当了学生。
童子:唐代规定十岁以下能通经文的人;宋代规定十五岁以下能诵经文作诗赋的可参加童子科考试,考生称童子。
生员:唐代学校规定学生员额,称学生生员。
童生:明清考中秀才,不论年岁大小都称童生。
监生:明清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监生。
学士:古代在国学上学的学生称学士。
桃李:春秋时期常说:君子培养人材就像种树一样。所以称教师为树人,称学生为桃李。
门人:门,意为师门,门人即使弟子。《礼记·擅弓下》:“子思哭于庙,门人至。”郑玄注:“门人,弟子也。”
门下:指门生、弟子。《淮南子·道应训》:“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胡适《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怀晖也是道一的门下,其书今不传了。”
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
:指学生、弟子。清刘大櫆《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遂以授徒为生,教授宗党及前溪、洵川间。其门下士数十百人”。郭沫若《我的童年》:“他是张之洞、王壬秋的门下生,听说张之洞的有些学说是剽窃他的。”明唐顺之《送邹东郭掌南院》诗:“此去谈经门下客,几人相对坐春风。”
第2个回答  2022-07-30
1. 童生

明清科举考试,凡未考试合格成为秀才(生员)以前,无论年龄老少,都称作童生,又称文童、儒童。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2. 秀才

原为优秀人才的称谓,始见于《管子小匡篇》:“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农家的子弟常是农入。他们朴实而不奸恶,其优秀人才能够成为士人的,就可以信赖)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唐初有秀才科,旋停废,后渐渐变为一般儒生的通称。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俗称相公。3. 监生

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时期,凡是进入国子监、具有读书资格的人,统称监生。清代,国子监的学生又分监生和贡生,监生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四类;贡生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六类。乾隆以前,监生都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取;乾隆以后,通过捐纳也可获得监生资格。4. 举人

举人之名,秦汉前已有,是举拔贤才之意。唐宋时凡应科举考试的各科士人均称举人,俗称举子。至金代规定以词赋、经义、策论中选者叫进士,律科、经义中选者称举人,举人始为科目中举者之称。明清时称乡试登第者为举人,举人有资格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

5. 解元

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之称。唐代投考进士的考生随地方贡品解送入京赴试,称之为解或解送,故后世称乡试为解试,而以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即解送者中之冠。后历代沿用此称。

6. 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隋唐实行科举取士后,贡士成为对举子的一种称谓,唐以后亦称科举制度为贡举。清代科举中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其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均需参加殿试,殿试后根据成绩重新排列名次,由皇帝赐予进士出身,分授官职。

7. 会元

科举考试中会试第一名之称。因会试是各省举人到京城会考,所以考得第一名称会元。《明史·选举志》:“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8. 同年

汉代郡国每年举孝廉一人,同一年被举者,互相称为同年,亦称同岁。唐实行科举考试,以同科进士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第的都互称同年。

9. 进士

科举考试中通过进士科考试中式者( 中式:即今天考试“录取”的意思)的称谓。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以进士作为选拔官吏的科目。唐代进士科考试每年一次,凡中式者皆称进士。宋代其他科逐渐名存实亡,惟余进士科最盛,举人贡举到中央应礼部试,尚书省列名发榜统称进士。明清时进士成为考中者的专称,举人在会试时考中称为贡生,再经殿试录取为进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09

“学生”在古代被称为:舍生、同砚席、同笔砚、同学、同窗、同门、同席、同门生、同门友、书友、学友、砚友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

第4个回答  2023-01-08
古代对学生的称呼主要有门生、弟子、受业、桃李、高足等五种。
一是门生,古代求取知识学问的人,或者是受到有知识、有德望者教过的人。二是弟子,古代对求学之人的称谓,以弟子的身份拜师学艺。三是受业,古代学生对老师的自称。四是桃李,古代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学。五是高足,古代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
第5个回答  2023-03-03
古代对学生的称谓有很多,例如:
1、上足:对学生的美称。
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杯寺碑》:“四上人者,并禅师之上足,而法门之领袖也。”
2、门人;古代先生在家中教授的学生,故称。
《论语•里人》:“子出,问门人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门生:后汉时亲自授业的学生叫弟子,转相传授的为门生,也叫“门人”。
《后汉书•贾逵传》:“皆封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朝夕授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
4、门下士:同门生。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5、门徒:同门生。
汉·王充《论衡·书解》:“世儒……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台令千里,自虽死亡,学传于后。”
6、青衿:古代读书人穿青领衣服,《诗经》中有:“青青子衿”之句,后因以“青衿”代称学生。
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黉室青衿尽,渠门火旗扬。”
7、学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
8、学侣:原指学伴,后引申为学生。
《南史·贺琛传》:“年将三十,信事讲授……彭城列溉为行事,闻琛美名,命贺相造。会琛正讲,学侣满筵。”
9、学徒:学生、门徒的合称。
《后汉书·郑玄传》:“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今称拜师学艺者为学徒。
10、学童:特指年幼的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