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题所述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地位低,承载的期望高
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既要关注幼儿的餐、饮、睡、泄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考虑班级内部环境的创设,又要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又要按照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准备教学工作计划,而且要门门精通,样样拿得出手。但是,干得再好在别人眼里也只不过是“孩子王”,顶多也就当个园长,况且园长只能有一个,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教师承载了家庭对幼儿的希望,同时教育改革也不断对幼儿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二)经济地位低,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幼儿教师经济地位极低,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又大。“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这在市场经济下物欲横流社会里,对幼儿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击。
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个案、摘抄、计划、观察记录、教养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报告请示、演讲稿、各种教具等。占据了她们吸取新知识的时间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有的幼儿园还频频的开课、比赛,这也花费幼儿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
(三)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缺乏激情
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有的精灵古怪、有的蛮横霸道、有的攻击性强。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犯点错误也是难免的,孩子调皮,是一种可爱。但孩子如果在幼儿园被其他幼儿抓破点皮、吃点亏就会非常心疼,要为孩子讨公道。如果幼儿教师处理稍有不不妥,有的家长就可能到处告状,弄得老师心烦不已。
俗话说“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工作中适当的男女比例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目前,99%的幼儿园都是女教师,性别过于单一,工作缺乏激情。同时,女性一般比较敏感、增强好胜、妒嫉心强,这些都给幼儿教师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
(四)个人心理承受力不同
个人的人格、气质等心理特征不同,心理承受力也不一样。心理承受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为四个等级: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一般来说,情绪调控水平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比较高。
其实,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乐观向上的人一般比较“看得开,放得下”,当然,“看开”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义,知道“平淡踏实,愿居人下”,是平凡人生的真正价值。那些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幼儿教师,内心焦虑、孤独等难以排遣,容易成为职业压力。长期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梁慧娟、冯晓霞等曾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5%的受试者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受试者总担心出事故,65%的受试者反映自己常感烦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幼儿教师学会自我减压、排解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允许孩子犯错误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这个年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和看待幼儿的这些问题,产生烦恼、愤怒。这样,幼儿教师就会经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表现到行动上,就有可能做出攻击性行为(如对儿童发脾气、体罚儿童等)。
幼儿教师对幼儿要有正确的认识,幼儿不是小大人,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而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许幼儿犯错误、允许孩子不听话、允许孩子有自已的想法。另外,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存在差异,同样的要求有的孩子做不好,有的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如果能意识到这些,愤怒自然就不易产生了。
(二)认识自己的情绪,释放不良情绪
当自己不快乐或情绪出问题时,要善于认清情绪发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是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工作压力大等等。当意识到这一切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时,应立即反省情绪源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松自己,避免对他人的苛求。承认有些事情自己也会无能为力,让情绪由激动、紧张,慢慢冷静。
幼儿教师要多与他人交往、沟通,及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均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和释放不良情绪,而不是一味积压痛苦的情绪。
(三)重视休闲娱乐,调整生活节奏
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生活的幼儿教师,最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无论工作多么忙,都不能把工作当作你生活的全部,而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K歌、周末游玩、爬山等。丰富的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此外,有机会还可以听听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已的心理能量。
当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不能只看重个人学历和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议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查。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群体,才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4
一、充分了解自己。
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的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那么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身心疾病,所以幼儿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
如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者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戚倾诉衷肠,写写说说或者发发微博。“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保持健康的体魄。
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该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产的工作和学习。
四、多与人沟通,多与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
总之,教师职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教师应从自身健康
的心理去影响幼儿,帮助和引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情感:

孩子的快乐与父母的快乐息息相关,孩子的行为极易受到父母的感染。为使孩子 有健康成长的人生经历,父母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以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建立和谐默契的亲子情,发现孩子优点给予表扬发现缺点或错误帮助指正。

尊重: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当然也包括孩子在内,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很重要。尊重孩子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操,可与人良好相处,更受同伴们喜欢。


能力:

自身的能力的认识能给人带来自信,我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孩子们都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或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哪天孩子离开我们之后能否独立生活,让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估价自己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行为:

在学校老师教给孩子知识,回到家,家长还是要孩子进行学习。那么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书呆子,一个只会理论的孩子,一个缺少实践经验的孩子。不会将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孩子,那么父母主要的责任应该多教孩子做事情,而学习的事情还是交给老师们吧。

品质:

品质讲的是孩子的为人,品质好,受欢迎。比如思想品德良好,爱体育,爱音乐,爱劳动都是一些培养良好品质的开始和行为。比如在家父母可以教孩子自己做饭菜,比如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做事情遵规守矩,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人共事等等。

品德:

品德是一个人有爱心的体现,帮助老人,关心朋友,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等各种行为都是良好品德的体现。培养成为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父母最终的目标。

END

孩子理想的生活环境:

有温暖

有关爱

有民主

孩子健康行为表现:

愉快

主动

大胆

自信

培养孩子的几点心理素质:

学会表达

控制情绪

心理平衡

积极主动

孩子健康教育目标:

积极向上

自信心强

品质优良

引导孩子成长方向:

快乐

健康

幸福

a

幼儿教师怎样保持自己心理健康?
第一,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受到主观态度的影响和折射。乐观豁达的人常会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丧失信心和勇气,能够始终保持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第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格健康是心理健...

怎样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启发和反
(5)信念和职业理想。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幼儿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 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团支部、党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每位...

如何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卫生制度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按时起床洗漱、正确喂养、大小便卫生、保持充足睡眠和适量活动锻炼。教育应强调注意事项,帮助幼儿建立卫生意识。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旨在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内容涵盖适量饮食、多样化膳食、按时进餐、避免饮用生水等,确保幼儿获取均衡营...

怎么培养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1)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幼儿园领导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幼教工作协调安排,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辅导工作。请专家来园举办讲座等,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好的效果。(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

幼儿园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方面有何举措
:幼儿园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措施如下:1、园长注重引导心理压力大的教师,向教师介绍一些自我调整、心理保健的方法。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规定每周五为谈心日,融洽干群关系。3、营造各种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组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劳逸结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5、人文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

幼儿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幼儿园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措施如下:1、园长注重引导心理压力大的教师,向教师介绍一些自我调整、心理保健的方法。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规定每周五为谈心日,融洽干群关系。3、营造各种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组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劳逸结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5、人文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

如何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学会自我减压、排解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允许孩子犯错误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这个年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和看待幼儿...

如何促进和调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鉴此,我们定期聘请高校的心理学教授为幼儿园教师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或作团体咨询等等,这为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起到了明显的作用。3、提供驿站,让教师及时释放:网络的虚拟性,无疑更有利于每个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尽情释放自己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在某种程度上,它比真实的论坛更有助于教师心灵的敞亮...

简述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管理
1、开设讲座:幼儿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师讲座、心灵驿站,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2、个别辅导:进行幼儿个案分析和观察记录,注重幼儿的个别教育。通过开展角色游戏、主题教育等对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幼儿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3、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