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很少创作型歌手?而台湾似乎多一些,有哪些历史原因

如题所述

因为香港有林夕(创作数量4000+)黄沾(2000+)郑国江(2000+)顾嘉辉(2000+)还有卢国沾黄伟民向雪怀林振强这种1000+的大神,台湾有吗?罗大佑?(200+),周杰伦(330),李宗盛?(271),我不知道台湾所有创作加起来有没有香港林夕+黄沾+郑国江多,香港是市场小,竞争力大,吴敬国,黄凯芹,陈百强,张国荣,刘德华,张学友,许冠杰等都是创作型歌手,唯一的区别就是台湾原创性歌手自己的歌中,自己创作的比例高,但是数量少,香港的是原创比例低,因为香港非歌手创作家太强了,动不动就上千首,周杰伦创作了330首歌,全部给张学友,恐怕打造不了天王张学友吧,天王都是10年就几百首了,全才陈勋奇,音乐家,演员、导演、制剧、动作指导等一身的人才,巅峰的12年里,包办了香港台湾75%的电影配乐,其配乐电影达361部,台湾有这样的人吗?还有胡伟立等对于曲和乐器非常精通的人才,台湾有吗?什么环境造什么人,对于香港这巴掌大的市场,他不缺音乐创作人,没有创新的原创歌手都暗淡退出了。创作型歌手哪里都不少,也可以说不多,只不过某些人要黑人,就故意造的假象而已,黄家驹粉丝就是了,黄家驹创作了150+,他的粉丝说香港没有原创,只有黄家驹。很多歌手都是有创作的,有种现象就是台湾歌手的歌曲数量比香港低,因为台湾公司消化能力低,所以出品的作品少,而香港就是数量大,很多香港歌手每年都有专辑,主流的两三张,最多的有6张,香港的音乐榜都是周榜了,单曲专辑都出的快,加上翻唱,香港是精制,台湾是烂造,台湾几乎都能看到日本的影子,从歌手乐队、音乐人制作完全都是模仿日本的,华语处于起步时都是翻唱,都是没有灵魂的那种,只有香港影视歌曲才是最中国风的歌曲(中国风80年代被定义了,规定了那些乐器什么的,),新世纪华语几乎没什么唱片出了,前几年的作品还是林夕的最有质量,新世纪网络时代台湾乐坛出了几个原创歌手,加上语言的问题,加上年轻的粉丝吹,造成了华语没有创作,都是翻唱,连学友的吻别都说是翻唱的,音乐论坛几乎被声坛粉丝和激进粉丝包围了,各种结论,神吹关键罗大佑,神吹亚军黄家驹,神吹季军周杰伦,神吹殿军王杰,各种结论各种黑,事实上香港的创作力非常强,香港的歌手歌曲非常多,从事时间特别长,发行专辑特别多,流水线生产模式,原创歌手很多,不是歌曲数量比例比台湾低,台湾原创歌手只是第二流,第一流和香港一样,都是大众化歌手,哪个年代没有网络而已,老一辈不上网,这些人老是拿原创黑那些大众化歌手,这些高原创的歌手大多数唱歌都一样的,都是抓住一个特点,很容易让大众听觉疲劳,但是他能抓住极少部分粉丝的心,能让他们到处吹,事实上华语没有多火过,就香港一个小地方流行过,其他都马马虎虎,原创歌手本来是个完美的东西,就是华语没出现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30
不是历史原因,是环境原因,80-90年代,香港有四大天王领军,还是有点创造力,但翻唱歌曲也不少。到了90年代末期,台湾出了四大创作型歌手后,陶喆,王力宏,周杰伦和林俊杰,改变了人们对歌手的喜好,歌声好的得等好歌曲,但创作好的可以自己成名,即使歌声差点。台湾主要是创造环境自由,各种世界曲风导入容易,很好的版权保护和CD唱片店,造成在台湾出名还真的靠自己的才华,而不是等待别人做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30
香港很少吗 香港毕竟还是小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