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兴趣

如题所述

品德与社会是随着国家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一门全新的小学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但现在的教学形式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教育家赫尔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兴趣中,使学生在教学每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学生的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对学生来说,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一改原来的被动状态,变得积极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一点看法。 
 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常在公开课后听到学生们说:“王老师,你在“平安走天下”一课中让播放的篮球女孩的视频让我们永生难忘!”“王老师,你在那节品社课上给我们补充的资料,我真是开阔了眼界-――――”一次次看到同学们兴奋的面容,让我明白了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会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多使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从最不喜欢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一门学科。
  比如,我在执教六年级上册《插上科技的翅膀》一单元时,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我国科技在国防军事,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中的发展。特别是从最新最热门的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入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影像材料,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丰富想象,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了时代要求的信息,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再如教学五上《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这是一个远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历史性话题,我通过再现当年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学生在目睹这场战争的残忍与罪恶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爱国教育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每节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生动、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引人入胜。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家在一起》一课的导入时,我通过让两组学生参与“多人瓶内取球”的对比试验,让学生明确大家守秩序才会省力又高效,进一步引入了课堂话题。在教学五上《社会生活有规则》一课时通过两位学生的无规则画圆比赛,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而导入新课。在教学六上《战争,人类的灾难》一课时,我又采用了谈话交流的形式:同学们,说说你们心中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紧接着播放战争中的场景,通过对比,你认为战争是怎样的,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几年来,我总结出了讲故事、现场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利用直观教具、听录音或看视频、精心设疑等多种导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语言要生动和简洁
  纵观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不是一组组的图片,就是一些理论上的道理,背诵理论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例如我在执教四上《灾害无情人有情》一课时为引导学生们感受灾害的无情,我通过出示的画面用语言引导渲染:“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热爱学习的孩子呀,咱们看此刻这只伸出废墟之外的小胖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一支铅笔,他多想再写一次练习,他多想再写一篇今天快乐的日记,查是什么让他如此简单的愿望化为乌有,此时,你觉得地震是什么样的?”
  有时在上课时,我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和情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表达我们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很容易赢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而然地就发挥出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一:准备充分。无论是一个好的交易,还是一个先锋模范人物,为孩子上一堂思想道德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让其在好奇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得到启发。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无法得到良好的效果。二:寓教于乐。生硬的思想品德课,孩子们是难以提起兴趣的。要在孩子们知道的哲理、...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要局限在知识的交流,也要有情感的沟通。对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评判,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每一个反应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
第二,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的目的从某个角度上看,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听好课服务的。而是否能够掌握好新课的知识,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能够在多大程度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良好并且高效的教学...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不一定做到。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时时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要做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

如何让品生,品社课上得生动而形象
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以引发兴趣和维持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让小学生投入到教师设置的课程中去。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这样让学生轻松学习。三、亲身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以便能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出...

小学生品德课怎么样去上最好
一、重视《品德与社会》中的道德培养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品德课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要从思想得到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的观念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传授...

如何培养好品德、素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积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

怎样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一、要有好的导入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品德素养与社会认知,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强调自我认识、家庭关系、安全生活等多方面教育。大纲要求包括:首先,通过“说说我自己”模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坚持兴趣,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其次,“我与家庭”模块旨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