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的教育现象或问题?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5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它明显呈现出“唯知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从而使教育的目的并不落在成“人”而是落在成“材”、成“器”上。在功利化价值取向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单向度的人”的培养,而看不到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普遍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忽视幼儿适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社会性教育不能给幼儿获得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知识、能力,也不能帮助幼儿很快获得金钱、权利等实质性的利益,因此,被判定为“无用”,在教育中不予重视。很多家长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几个字,做了几道算术题,而不太在意孩子的行为是否得体,与同伴相处是否融洽。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社会性教育本身的内隐性和长效性的特点,又决定其不可能具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的地位在无形中被边缘化了,与健康、科学、语言和艺术领域教育不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从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反馈来看,他们承认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较之其他领域教学活动比重是偏低的,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算是“副科”,可有可无。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将社会领域教育泛化成“万金油”了,即将它随意滴入任何时间和场合,而没有意识到其具有独特的价值、目标、内容(包括核心经验)、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

(二)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

《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纲要》对幼儿园实施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导向性作用,为教师制订教育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是这些目标本身并不适宜作为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比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落实到是哪些社会规则;再比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具体的活动中需细化到做好哪件事、责任感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培养等等。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通常会把《纲要》提出的导向性目标照搬到某一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常常感到目标设定大而空,不具可操作性。实际上,教师需要在《纲要》所提出的统领性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目标,以及进一步细化到制订某一具体活动的目标,务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许多教师尽管知道目标要具体化,但往往把握不好度。有的教师就反映可能是因为自己把目标定得过高了,以至于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例如,许多时候对幼儿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是从引导幼儿爱他人开始的,思想境界有些过高,从爱父母一直到爱祖国,而且都是要求式的,并没有为幼儿创设能产生这种爱的空间,有时恨不得通过一次教学活动就达到目标。以这样的心态来制订教育目标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

(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

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表现为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并未引起教育者充分的关注,有些内容甚至被划在社会领域教育的范畴之外。比如,礼仪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自然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幼儿生活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自信心、自我判断力、自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责任心),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与他人共同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其实很多生存技能的培养就是从扣纽扣、系鞋带开始的,是从学习自我服务开始的。这方面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会放在健康领域进行,但这些恰恰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常识和社会技能,也应是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只是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而不是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事实上,它们无论放在健康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有其合理性,并不重复,因为两者所强调的教育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服,保持衣着整洁”的内容,若放在健康领域,一般强调的是幼儿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而放在社会领域,则是站在与幼儿的生物性相对的一面,强调幼儿要
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先具备独立性、自我服务的能力和适宜的社会礼仪。

此外,就现有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来看,各部分比例分配不均,所占比重较多的是社会认知部分,而涉及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对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关注程度不够。

(四)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和实践

教师普遍感到,社会领域教育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灵活性很大,与其他领域教育相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活动如果组织得不好,就会显得生硬和枯燥。许多教师认为社会领域教学就是“空口说白话”。他们把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当成一种“知识”来教,外在教化痕迹很重。这实在是对社会领域教育的一种误解。由于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性,轻视幼儿社会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的培养,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往往成了单向的灌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其后果必然导致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幼儿仅仅知道一些社会性的规则和知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内化的程度,自然难以自觉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这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幼儿社会认知的表面化,社会行为的不稳定化和社会体验的虚假化,造成社会领域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怎么能够期待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有外显的效果呢?

(五)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仅仅期望通过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随机性是社会领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计划性和系统性,幼儿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预设的进度和内容“参与”一番。这样做事实上忽视了专门的教育活动之外的生活环节中的教育机会以及一些潜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本身某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负面影响的言行等),容易造成社会领域教育与幼儿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象。2.仅仅期望通过幼儿园组织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忽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各种教育资源之间没能协调地共同发挥作用。社会领域教育是一个整体教育,存在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方方面面,与其他领域教育相比,更需要依靠家园合作。比如,教孩子跳舞唱歌画画,不一定要同时教会家长,但社会性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家长的教育,要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成长共同体”。3.仅仅期望通过几次教学活动就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社会教育的持久性特点。实际上,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幼儿的表现可能会有反复,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社会教育贵在坚持。
第2个回答  2020-02-25
对于教育乱象,那是没有办法的。比如学校上课老师不好好讲,等星期六日,然后让大家交补课费。他才去讲。还有的让掏高价费等。
第3个回答  2020-02-25
社会现象的一些,我们可以进行提出一些批评和建议,确实现在教育出现一些问题。
第4个回答  2020-02-25
有关社会的教育现象或问题,可能是根据每一个时间段的教育来进行发布的。

浅谈现在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
浅谈现在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2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是完全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状态。换句话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健的身体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看这是否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了让孩子上...

中国教育问题有哪些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优质师资流失严重。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教育水平的滞后。另外,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学校间的资源差距也较为明显,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严...

怎样看待当今社会存在的教育冷漠现象?
2,教育冷漠还可能体现在对孤立无援、弱势群体缺乏支持上。例如,在某些地区或者特殊群体中,有些学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差等问题。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支持与关怀,这些孩子很难得到公平的机会去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3,在国家的有些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城乡教育差距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社会领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 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表现为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并未引起教育者充分的关注,有些内容甚至被划在社会领域教育的范畴之外。比如,礼仪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自然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幼儿生活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自信心、自我判断力、自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责任心),尊重他...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在中国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呢?
1. 存在对孩子冷漠的现象: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冷漠态度,这可能导致孩子内心脆弱、自尊心低、性格孤僻,且对人际关系持怀疑态度。2. 完美主义倾向:部分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总是期望孩子做到最好。这样的环境可能使孩子形成不断自我要求的性格,同时难以欣赏他人优点,缺乏对他人缺点的...

教育现象有哪些社会教育现象有哪些
现象有: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可见,信息素养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更应把它看作素质教育的灵魂来培养。《尸子君治篇》有一段关于原始氏族社会生活实况的记载: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之世,天下多兽,...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4、中国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现象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的教育将面临更多的变革和挑战。5、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具有...

现实生活中,你觉得有哪些是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在学校中,有哪些不公平的现象发生?1. 性别偏见:女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可能会遭受忽视或是不公平对待。例如,她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这些领域中获得的资源和机会较少。2. 性别不平等:在体育比赛中,男生可能更容易被选为队长或得到更多机会,而女生可能会经常被忽视或被视为“弱者”。3. 种族歧视:少数...

我国教育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1. 教育质量不均衡:尽管我国教育在整体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发达地区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质师资,而贫困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条件较差、质量不高的挑战。2. 学科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文科和理科的重视程度存在失衡。高中阶段文科受到更多关注,导致...

教育问题的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1. 教育问题的根源深植于社会。孩子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往往可以追溯到社会层面的根本问题。社会的无形焦虑,已不可避免地渗透进各个领域,包括家庭,这对我们的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2. 孩子是预示国家未来的重要指标。正如陈导所言,“观察一个国家的孩子,就能预见其未来。”在美国,孩子们表现出强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