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弥补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偏差

如题所述

一位名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细小的情节,把细小的地方想到,把细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铸就伟业,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简述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拖后腿的问题学生,为此老师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多于别人几倍的心血。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生成的原因现在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并不好抓。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家长的不良一言一行,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巨大。现在的农村家长,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2、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青少年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3、现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早些时候的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众多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而现在的学校很漂亮,很气派,可是已经没有了那会说话的眼睛了。英雄、榜样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三、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完善的对策面对客观现实,针对困难与问题,作为在农村小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抓养成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内可设置醒目的标语、墙头板报、花园警示语、人文景观雕塑、德育教育专栏、法制教育专栏,开校园广播沟通师生心灵,报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学校把卫生间文化当做一件学生养成卫生文明习惯大事来抓: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举手投足下、干净你我他”“你讲文明、我讲文明、人人都讲文明”等大幅礼仪标语和卫生间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如厕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言传身教,带动养成。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亲可敬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接近、模仿,激励其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而对学生言传身教;在劳动课中,老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能认为老师的责任只是教育学生,而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到对学生的“身教”。3、积极评价,引导养成。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从评价的内容上,学校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可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采取“班级创星台”,颁发“五星”“四星”“三星”流动红旗,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在评比的过程中,领导亲自检查评比,亲自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检查、评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班级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有榜样可学。另外教师要事实求是地按照制度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4、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养成教育。课堂教育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把养成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是实现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其次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学会求知的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从中悟出学习的方法,学会求知。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身边发生的事,适时进行养成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素材感化学生,将现实生活搬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样,从根本上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使学生接受养成教育。5、加强监督,不断强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才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而能终身受益。6、家校配合,巩固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强调与家庭配合,积极探索家、校协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1)为了向家长普及的家教理论知识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识,学校可举家教讲座,解决农村家长在家教方面的种种困惑和误区。同时还可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2)老师还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换在家庭中进行养成教育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3)通过家教征文以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情况,围绕“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则好、配合学校好”等三方面内容,评选出优秀好家长给以表彰。并利用家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作正面引导,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好家长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心得,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形而又直接地影响着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成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恒心、有爱心、有热心,并不断努力,总会出成果。城市也好,农村也好,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那么就让我们与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二十一世纪竞争人才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2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2、言传身教,带动养成。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
3、积极评价,引导养成。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4、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养成教育。课堂教育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把养成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是实现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5、加强监督,不断强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才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而能终身受益。
6、家校配合,巩固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强调与家庭配合,积极探索家、校协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第2个回答  2017-05-02
一是加强认知教育,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认知为基础,认知是行的前提,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1、充分利用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学生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具认知教育的功能。学校在教师配备的过程中要兼顾特长,把那些思想作风硬朗,社会影响力好,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老师配备到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切不可以为这些课程是副课,没有语数英重要的狭隘思想。这些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用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系统编排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特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细化为文化学习、生活卫生、文明道德、社会交往、历史传统五个方面的行为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我们学校,我们编排了《齐云山》读本,简单介绍齐云山的历史传统,优秀人物,地理风光、文化传承等,让学生感触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山镇,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大自然的良好心理情怀。
二是加强情感沟通,提高感性认识
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都是有一个过程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具体事物具体事情有个情感认识,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如:成立“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 “班主任信箱”、开通校长热线电话、建立微信群、采用QQ聊天、电子书信交流等。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校长、老师交流。校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或到心理咨询室,按时回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通过情感沟通,学生主动向我们敞开了心灵,这样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有效训练引导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 (1—7天左右)、“刻意,自然” (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 (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上,是难以形成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强化训练。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2、建立组织健全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督促落实
学校要建立日常行为规范领导组,校长、班主任为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学校通过考核全校学生产生,其中大部分成员应当是在校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套比较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齐云山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齐云山小学学生在家常规》及《齐云山小学班级、学生星级评比细则》;每个班级根据学生年级特征、行为表现,拟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好训练侧重点,同时还制定《行为规范评比办法》简明的可操作的制度。
在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教导他们如何的去进行评比考核。做到一星期一小比,一个月一大比,一学期一总比。
3、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平台,扎实开展各类有效活动
随着教育的逐步投入,各级各类学校软硬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校应当充分理由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齐云山小学把乡村少年宫作为一个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少年宫开展教育活动。齐云山小学把学校少年宫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有书画室、导游室、舞蹈室、音乐室、阅读室、棋牌室、美术室,把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类编排,由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拓宽学生求知路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催化作用。
4、坚持开展榜样效仿树立典型活动,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儿童,可以把抽象的规范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都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碰到同学主动问好,看到地上纸屑弯腰拾起等。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学生耳濡目染,自会受到熏陶。
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榜样,来自于学生同伴。学校可以发挥评选活动的教育功能,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同时开展学校的各类评选。如齐云山小学每学期每星期对文明班级进行一次评选,每个月开展校园“十星”评选等,树立班级、学生典型,让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是不定期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者。《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八条规定:班主任应“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学校要不失时机地给班主任创造条件,不定期的对班主任进行相关培训,组织他们参加相关活动。要求班主任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完整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五是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家庭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的一举一动随时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教师讲清学校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向家长推荐有关家庭教育书刊,使家长懂得良好习惯对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了解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足够的方法和耐心,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坚持科学方法加持之以恒的培养策略,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弥补因隔代教育引起的不良习惯,学生一定会享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美好明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