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题所述

摘 要: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核心素养;任务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重中之重。
一、整体设计教学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果学生每次上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长此以往,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就会逐渐形成。
如在对软件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不要求大家按书中所给示例进行制作,而是给定一个主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搜索并借鉴其他优秀作品。这样的课程自然从“要我学”就变成了“我要学”,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7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首先,拓展学生的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最后,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

教学(jiào xué),汉语词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