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释李翱的问道诗是什么意思?还有帮我介绍一下李翱可以不?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首诗是唐朝太守李翱的作品。
李翱听说药山禅师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一见他的庐山真面,就到处打听,跋山涉水寻访,终于在一个山头的松树下,找到了正在参禅打坐的药山禅师。李翱十分恭敬地请求开示,药山禅师却毫不理睬。那李翱身为太守,一向高傲,何曾受过此等冷落,终于忍不住讥讽地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说罢,正要愤然离去。药山禅师忽然开口讲道:“你何必贵耳贱目?”为什么你只相信耳朵,却不相信眼睛呢?
李翱听后,心中略有所动,就接口问道:“什么是戒定慧呢?”
“我这里没有这些闲杂事物!”
“要如何才能修行?”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只见药山禅师一手指天,一手指着身旁瓶子里的水,闭起眼睛,再也不肯开口了。
李翱因此而悟道:山海并不是真的山海。立于山上比山高,潜入海中比海深。此偈无非是说,当求自身灵命的长进,不可拘泥于世人的评说。山,就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灵高度,海,就是常人无法触及的智慧之海。不能舍弃最后根本的执着,终究还是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0
李翱(772~836)

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一说赵郡人。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谥文。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所著《复性书》,糅合儒、佛两家思想,认为人性天生为善,“情由性而生”,则有善有不善,“情既昏、性斯匿矣”,提出以“正思”的方法,消灭邪恶之“情”,以达到“复性”而成为“圣人”。曾从韩愈学古文,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所作《来南录》,为传世很早的日记体文章,文风平易。著作有《李文公集》等。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 。他还主张反佛 、“复性”,发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主张性善情恶说,认为成为圣人的根本途径是复性。复性的方法是“视听言行,循礼而动”,做到“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作《复性书》三篇,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他的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散文平实流畅,富有感情色彩,《来南录》记载元和三年十月自长安经洛阳,由水道至广州的行程,虽极简略,但已具日记规模,开日记体游记散文的先声。著有《李文公文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