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西游记你领悟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孙悟空开始的师傅是道家,后以唐僧为师,但孙悟空并不容于道家,也与真正的佛教立场有别。原因就在于孙悟空的性格是要在现实中真正实现正义,这是儒家的立场,从而与佛老有别。这个立场一直贯穿在孙悟空从“大闹天宫”,到去“西天取经”路上的斩妖除魔,乃至即使成佛后,也是“斗战胜佛”这样一个描述中。他的优点是正直、不畏强权不畏邪恶势力而实现正义。缺点是“自大”和“无法无天”。这都是儒家社会中产生出的老问题和新问题,是儒教社会如何解决其长期存在的精神和社会问题的反映。如果制度不能实现正义,那么,他自己就是实现正义的力量;如果制度以“上天”的名义支配世界,但既存的上天观念系统本身却并不正义,那他就敢“大闹天宫”。同样的原因下,它也敢挑战佛祖。相比之下,《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就远不彻底,甚至迷盲了;从早期三代中就已经出现的“怨天尤人”,最终演变成孙悟空性格。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孔子为解决“怨天尤人”的问题,强调了诉求仁义之道的基本立场,但无论从制度,还是从精神问题都并非完全解决了问题(包括“生死”的精神问题,孙悟空“砸阎王殿”的隐喻)。这一点正是中国社会何以在魏晋南北朝后逐步接受了佛教,道家何以道教化,以及儒教何以开始一个在非常复杂的考虑中去“以儒化佛老”,从而形成明清时代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原因。但即使这样,中国人的精神问题实际仍然没有真正解决。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历史。《西游记》是这个思想文化历史背景的产物和艺术化的表现。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孙悟空“石猴”出身的隐喻,反映着一个更加诉求独立个体价值的人在面对社会和世界中的精神、思想和社会问题,尤其是与儒教社会中血亲伦理的矛盾。普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和个体间关系的规则和正义,是中国社会传统中不断产生其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历史问题。与明中叶开始的工商业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是,个体价值的承认和尊重,以及公共正义为诉求。如果社会日益把人看作是作为个体的人来相互交往,那么,它如何处理与强调血亲伦理关系的社会传统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如果以艺术夸张的方式来表现,就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区别于“胎生”的“石猴”出身形象。儒教本可以在精神上以人同为“上天子民”,从而相互展现个体间的“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友善及合作关系。在宋明儒,这个思想从先儒那里强调出来,但并未真正落实为政治社会制度的新重建。宋明儒所重建的制度仍然是政治专 制制度及其伦常秩序的高度理性化。所以,它并不真正能够实现儒家仁义之道的基本价值和立场。于是,个体与血亲伦理的关系、与政治社会关系的正义问题就存在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它常常使个体在精神上陷入孤独、好斗和与制度的紧张关系。个体需要新的意识形态和真正实现仁义的正义制度,但思想家没有实现真正的精神和社会重建。我们看到,可以说,中国整个现代思想史无非是孙悟空性格及其问题在真实历史中产生、呈现和解决的历史,从孙中山的“革命”,到“五四”和鲁迅的激烈批判、孤寂和彷惶,再到毛的斗争哲学和政治而达到顶峰。它既意义重大,又问题多多。一个反叛传统的人又如何能够真正在精神、性格和社会关系,以及与家庭的关系中确立起真正的新形态。鲁迅式的批判是孙悟空版本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路上的“斩妖除魔”。鲁迅们批判多于建设,迷盲大于成熟。鲁迅并没有真正超过孙悟空。如果孙悟空的“斗战胜佛”路线在宗教精神的可能性上是值得怀疑的,那么,什么样的精神形态可以拯救鲁迅,和拯救我们。 多年来,对《西游记》研究被置于“四大名著”研究之末,而且学界多无真正建树,这个状况应当改变。它的价值即使不排在《红楼梦》之前,那也应当排在第二。可以说《西游记》作者以惊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才华,把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代宗教矛盾和精神问题全景式地呈现出来了,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和问题的真正滥觞。你可以绕过《红楼梦》的情感哀怨和迷盲,也可以绕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制度背景,但你无法绕过《西游记》提出的中国人的精神和基本性格问题。这就是《西游记》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正值暑假期间,我愿意向中国所有爱读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们推荐这本书及其电视剧。我想告诉他们,为正义而斗争是中华民族的真正传统。我也愿意向电影电视界提出重拍《西游记》的倡议。因为它的意义被低估了。鉴于繁重的儒学研究任务,我不打算涉及更多的文学研究问题,但我要为《西游记》研究说说话。作为今天的儒学家,我不能不说我们在精神世界所作的努力,应当也必须对《西游记》的问题意识做出回应。那是一部我们在精神和性格上无法真正绕开的伟大著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7
1.小人物的无奈和挣扎,凭你再有本事无权无势也不能达到目的,孙悟空不是例子吗?2.官场的黑暗由来已久!!!!!!!连四大皆空的佛门也是要走后门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不少成人喜欢看武侠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科幻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但绝少有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中的杰出作品《西游记》。
儿童富于幻想,故儿童喜欢神话、童话、科幻、武侠;成人承载着生活的沉重负担,成人又往往不堪生活的重负,故成人亟需放松,成人更需要看武侠、科幻、神话。
生活,不会永远沉重,但也决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生活中不时会有惊涛骇浪,那么在挫折面前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想不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果不甘于当生活中的庸者,在千斤重压下的我们就需要学会调节。调节的方法有很多,节假日外出踏青或旅游;闲暇时听听舒缓的音乐;朋友聚聚会聊聊天,等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书,看书既可以达到放松休息的初衷,又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修养。而看神话小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消闲方式。
人都或多或少拥有想象力,人或者会拒绝平庸,向往成功,而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事事顺利,不可能人人都逃离平凡,所以人又往往习惯于平凡,流于平庸。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做完手头的工作时,每当静下心来时,每当看到别人辉煌时,不经意间会唤醒自己沉睡的灵魂,故人又常常在头脑中幻想自己成功,飞檐走壁,呼风唤雨,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无疑,神话是很适合人的这样一种心境的。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成年人一般都不喜欢看《西游记》。
《西游记》写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到了极至,大闹天宫后就没啥看头了,这是看过《西游记》的不少人持有的观点。确实,大闹天宫前的孙悟空何等潇洒,何等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啥就干啥,上天入地,任逍遥,阎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不敢喘大气,一根金箍棒打得十万天兵天将淅沥哗啦,这也极大地满足了人的补偿心理。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就不行了。自从跟了只会念念阿弥陀佛紧箍咒的唐僧后,几个小妖怪都能把原本神通广大的大圣搅的头痛不已。这也太叫人伤心了。一个敢于向恶势力宣战的造反者就这样被驯化了,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可以容忍的。对于这样一种结局读者却无能为力,于是只好逃避,只好选择不看,作无声的抗议。
但人可以逃避一时,却决不可以逃避一世。人不能永远活在幻想中,人在需要的时候就必须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我们不能回避历史上和现实中绝大多数反抗者都不能坚持到底的事实。我们同样不能回避《西游记》。

当我第三次读完这本重重的《西游记》时,心里有了不少的感触。 第一次时,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很会打架,会变许多样子;唐僧很无能;猪八戒像一只懒“虫”;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觉得孙悟空很可爱;唐僧非常的傻;猪八戒是一只傻呆呆的东西;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吧。 而这一次,觉得孙悟空非常的机灵,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别是对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 在《西游记》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 当然,在故事中诉说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我就不多说了。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 当我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这一路上,他们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了真经成了仙。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看了西游记学会了什么
看了西游记学会了几个重要的道理如下:1、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西游记中的四位主角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虽然个性迥异,但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够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这让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团结周围的人,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2、我理解了...

西游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彻底消灭恶念 人的恶念,大多不可以一下子完全消灭的,反复在脑海中出现,是常有的事。就像孙悟空消灭六贼,暂时将六种恶念打下去了,但是后来又出现了白骨精,代表三种恶念出现,将白骨精打下去后,真假美猴王时,又出现了一群强盗,代表一群恶念。人的一生中,恶念会不断浮头,出现一次打一次,终...

西游记的读书感悟五篇
这部《西游记》的真正含义恐怕也就只有吴承恩爷爷一个人明白,按我的水平也就领悟一些皮毛而已。可是不管怎么说,《西游记》始终是广大群众的最爱,我们可以在吴承恩爷爷的笔下感受到一个精彩、幽默、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其中的道理,有很多,以上是我的感悟,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相信你也会有一个新的领悟。 西游记的读...

《西游记》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但《西游记》的故事如果能认真读的话,或许能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其中《西游记》的故事实际能给中国做好人才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启示一:要做好人才工作,最重要的是发现人才,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唐僧师徒五人,各自都有过劣迹又曾辉煌一时:唐僧本为如来的弟子金蝉子,下界后是当朝成了大唐皇帝的御弟,且是...

读《西游记》有感
他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告诉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正义,勇敢,要学习沙和尚猪八戒的憨厚老实,忠诚。 我最喜欢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明明知道在这样下去师傅会念紧箍咒,但悟空为了保护师父,还是用着火眼金睛和白骨精作斗争。我很喜欢悟空为了救师父不惜离开师傅。当我读到“从此以后,我不再是你师父,咱们师徒的...

读《西游记》有感
读功《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免何一件大事,皆尽非易事。唐尼师徒四己东地弃经,阅历了泛滥的险难,并非齐是玄虚离奇。就拿我们的学习去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艰苦呢?我始中毕业降低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克服难题的进程,就孕育着胜利。这就是我读《西纪行》从中得到的启发吧!

《西游记》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神魔的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生后,在天下大乱中,遇到唐和尚、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西游学经,历尽艰辛,降魔降魔,终于来到西方拜佛,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小说以“唐僧学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它深刻地刻画了明代的...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

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10篇)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不是容易的,是靠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团结一心,去获取成功的! 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能不怕困难,勇往向前。 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篇9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吴承恩。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法力无边的孙悟空,不...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想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所以我们要学着勇敢,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不断努力奋斗,仅有这样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3 我看过很多故事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西游记》。 我以前看《西游记》的时候,我可喜欢孙悟空了,因为他勇敢,不被困难吓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