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帮我解释一下这句:嗯,这在心理学里叫投射,是一种很普通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题所述

投射可以分为内投射和外投射两种情况。(1)内投射内投射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例如,人们受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父母言行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内投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这在心理上称为“仿同作用”。“仿同”是指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一个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当个体欲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就可采取仿同的心理防卫术。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正如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有时却是由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而产生的。例如:某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女人,可是自己遇到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懊悔。经深入查询,发现她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父母之间一旦存在分歧时,只要母亲大吼一声,父亲立刻俯首称是。做女儿的生长在这种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大,谁就得胜。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致胜之道。这种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仿同作用。与“反感性”仿同相类似的现象是向恐吓者仿同,称之为“向强暴者仿同”。它是指有些人常受强者恐吓、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小的人,以免除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例如,某些孩子经常被父亲殴打,结果,他们转而去打弟弟、同学或动物,逐渐形成了一种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有的人在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称之为“向失落者仿同”。例如,某位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地按脉搏、摸头部。只要身体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生,要求量血压、做心电图,惟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分析其原因,原来其母生前一向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头部,找医生检查。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身体不适的“习惯”。他这样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慰失母之痛。仿同的心理防卫使用过甚,或仿同了错误的模式,其行为反而变得不正常。充满矛盾的仿同,有时易导致多重性格。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源自“内投射作用”。因内投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投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2)外投射外投射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心理防卫术,又称投射作用。具体表现为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某些外投射行为可以认为是人们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失误,是一种人人极其常用的心理防卫术,以此来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缓解严重的心理冲突,借此对于错误的行为予以饶恕或解脱。但若将责怪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就会妨碍自己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干扰了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且容易把自己的过错外射到外界及怀疑他人而引起诸多麻烦。久而久之,甚至会逐渐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疑虑忡忡的人格特征,最终出现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古人云:“我见青山真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是典型的投射现象。例如,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常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也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人对别人产生了好感,但是,她却以为别人对自己有好感。最后发展为钟情妄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8
心理学里叫:心理自我保护机制自我保护机制有仿同、投射、隔离、潜抑、合理化等等你说的情况类似于:隔离、潜抑、否定,但总体来说都是自我保护机制隔离:把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乃是整个事情中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潜抑: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压抑下去。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没有消失,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否定: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心理专家帮我解释一下这句:嗯,这在心理学里叫投射,是一种很普通的心理...
(1)内投射内投射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例如,人们受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父母言行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内投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

投射的心理学解释
1. 在心理学中,投射是指个体将自身的内心体验,如感受、欲望、冲动和情绪,无意识地转移到外界或他人身上的心理现象。2. 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将内在的不满和冲突转化为外在的问题,从而减少自我批评和逃避责任。3. 投射的表现形式多样,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将自己的不满投射...

名词解释: 投射效应(心理学)
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这种投射发生在潜意识。心理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儿童发展心理学 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儿童常认为他人的感觉与自己是一样的,即同化投射,在自我中心时期过渡不良的人常会出现同化投...

心理学投射的概念
1. 弗洛伊德在1894年首次提出了“投射”这一概念。精神分析专家认为,投射是个体在对抗超我过程中,为减轻内心罪恶感而采用的一种防御机制。简单来说,投射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2. 当我们深入挖掘别人的缺点,觉得他们令人讨厌时,往往发现别人也在排斥我们,只是有...

投射的心理学解释
投射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欲望、冲动、情绪等内在体验投射到外界环境或他人身上的心理机制。1、它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将内在的不舒适感和冲突感转移到外界或他人身上,个体能够减轻内在的紧张和不安从而逃避自我批评和责任。2、投射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满意而...

谁能帮我解释下心理学的二个名词“投射 移情”?
1. 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将自己不喜欢的内在特质归咎于他人。例如,一个内心挣扎是否要进行不道德行为的个体,可能会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并断定他们有相同的意图,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这种现象可以导致对某些群体的偏见,如种族或民族偏见。2. 移情是指个体在评价一个陌生人时,无意识地将对...

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什么啊?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 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

名词解释:投射效应(心理学)
1. 投射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描述的是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想法、感受或特质归咎于他人的现象。2. 这种效应通常发生在潜意识层面,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部分,用以减轻个人的焦虑和维护内心的自我形象。3.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自我中心的阶段,孩子们会认为他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相同,这种...

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
所以这个心理防御机制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了。 心理防御机制如何让人不焦虑? 精神分析学派总结了几种具体的机制 1、 潜抑 这个大概是弗洛伊德心理学里最最基本的一个心理机制,就是把超我不能容忍的欲望给压进潜意识里,让当事人眼不见为净。 比如一个虔诚修士,觉得嘿咻是邪恶的。可是食色性也。他的基因决定了...

主题统觉测试“投射”的概念
这便是投射效应的体现。研究者通过分析受试者对材料的不同解读,能够洞察他们潜在的心理世界和特征。这种测试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个体心理动态的窗口,帮助我们揭示隐藏在表面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和情绪。通过投射效应,心理学家能够深入探讨个体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促进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全面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