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的历史

政治方面的问题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清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开启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维新派开始主张君主立宪又遭封建势力毁灭,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扩展资料: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2
盐粮业。在前清,食盐系官销。皖北在正阳关有盐轮,作为集散场所,各县设有盐行。怀城盐行字号是大兴协,行主杨忠保。缴纳四百两银子,领取行帖,可以经营六十年。南门外和南丰集共有粮坊十余家,专营本地粮食买卖,收取坊用。河北引凤街也有粮行十余家。顺河街最早的粮行是张公义,行主张斗臣。其次是王瑞丰,以后李福初又开设了德兴祥粮行。
□(注)河街是粮行兼粮坊,粮行须缴四十元领取行帖,为期一年,能下河向船商进行交易,那时有陈隆升、贾茂盛、何义兴、林义太、李义昌、林益太、贾聚盛等七家粮行。自清末李鸿章发行盐票,每张定价为白银贰百两,凭票到西坝去自由贩运,国家征税,打破了专营的旧例。但人民习于旧俗,到民国十二年,引凤街高仙洲,识时知机,首先在河下开设和丰盐粮行,果然生意兴隆。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的商业兴旺起来,那儿成立了悦来转运公司,代客办理运输业务。津、沪巨商纷纷莅蚌。怀城首先至蚌和他们取得联系的是陈隆升粮行,行主陈闻宣去蚌埠领取麻袋,在怀城将货物包装,运至蚌埠,开具清单,客商开出支票,然后到银行取款。陈隆升粮行做了好久,方打消其他人对货物装走怕拿不到钱的顾虑。于是益太行主林稚湘、贾茂盛行主贾子勋、何义兴行主何华廷等,纷纷赴蚌悦来公司,与津、沪客商接洽。津、沪和无锡、常州等地的客商也均纷纷来怀,顺河街增开了房天和、源大、大昌、万沅昌四家盐粮行。蛐河街也增开了林咸太、陈隆昌两家盐粮行。河下码头粮商船只云集,经常是数百艘,有时多至千余艘,从早到晚,叫斗之声不绝于耳。蒋某又在船上开设了钱庄,杨耀南也将协成盐粮行迁至河下船上营业。相继源大和、德大盐粮行也在河下出现。船商卖粮之后,多数均要买盐回销,淮河交易又可免去一道关税,所以霍山以下各地大米均运到怀城销售。那时,各家盐粮行商客云集,大有人满之患。像林益太盐粮行均系天津客商,以成发号为最大顾客。他主要经营大米,只要货品对路,概不限额。据说,每包大米运到天津,可获利两元。从民国初年到民国二十年,是怀城盐粮业的鼎盛时期。民国二十年怀远税关撤销,加之蚌埠商业日渐扩展,又有银行,货物可以抵押,还可贷款。怀城河下船上盐粮行多数迁往蚌埠,怀城的盐粮业从此一落千丈。当时,□(注)河街还剩有由杨子材、张献廷、陈开祥等人合资开设的大丰盐粮行,林晴初开设的太昌盐粮行,薛小斋开设的新大昌盐粮行。后来,固镇商人走旱路,从海州运食盐来怀远销售,□(注)河街几家盐粮行又残灯复明,可惜为时不久,大丰、太昌等盐粮行也迁往蚌埠去了。
  当时,怀远盐粮业以陈闻宣最善于经营,招徕顾客,使用伙计均应付裕如,然其子能挥霍,最后达到冒帐地步。最有信誉的是□(注)河街的林益太、贾茂盛和顺河街的房天和三家盐粮行。客商编成歌谣:粮食卖给林益太,结帐结的快;粮食卖给贾茂盛,结帐不用问;粮食卖给房天和,吃的饱睡的着;粮食卖给陈隆升,跟着屁股后头哼。足见经商首要的是信誉。
  饮食业。清末的竹深处饭馆颇负盛名,北门口的门复兴、三元拐的得月楼也营业得很好。民国二十年怀城商业兴隆,饭馆也日渐增多,南门口的钱永盛、东门口的日升楼、老城内的来青阁、顺河街的大昌、胡隆盛、吕同兴、五味斋饭馆,在炸、炒、蒸、炖等方面都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各家都可以根据食客的口味、爱好给予适当供应。像任万禄门下的厨师擅长炒鱿鱼筒,炒的鲜嫩成筒。五味斋饭馆的何瞎子,他做的五香鸭,也脍炙人口。倪嗣冲在蚌埠做寿时,曾要怀远厨师去做菜,足见怀城厨师的技艺。
  旅馆业。清末时只有映璞轩、醉和轩两家旅馆,并能为顾客备办酒席。民国年间唐宗海首先在顺河街关巷子开设了复盛旅馆,并招徕了妓女。房某在大关东首开设了三阳栈,也住上了妓女。此后,萃芳旅社、华美旅社、淮西寄庐也相继出现。以后,唐宗海在顺河街中段又盖了一处旅馆,取名新复盛。虽然都取名为旅馆,但绝大部分都住有妓女。这些妓女均属清淮帮。南门内外的客栈是乡河绅士及进城诉讼人的寓所,像孙玉章的太和客栈是梅焕臣、王洪南一派的寓所。常济舫的伙房是徐南州、倪荣仙一派的寓所。南门外和小西门外的饭店都兼营伙房,供来往肩挑车推的小商贩住宿。
  造船业。涡淮两河运输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怀城造船业的兴起。那时,东自年家窝西至龟山头,有三十余家从事造船业。他们造的船质坚大方,很有工艺水平,得到船民的一致赞许。可以说,当时怀城的造船业在皖北那是属于首位的。像造船业的头面人物胡玉生、张孟平、李凤友、倪献忠,他们不光有高超的造船技艺,而且善于招揽生意,讲究信誉,在船民中较负盛名。
  油行。抗战前,胡金标、高尊五、杨瑞堂、杨兆秀、范十、刘子健、王献廷、王德昌等人开设的油行和顺河街的李复盛、□(注)河街的林益太油行的生意都比较兴隆。他们有时代津、沪等地的客商收购麻油,有时自行贩卖。像林益太就为天津成发号代购麻油,复兴源、江质夫就将麻油运往上海销售,挂名怀远麻油,颇为畅销。当时的复兴沅、协太和油行,在怀远的油行业中,可称得上佼佼者。
  酒业。清末时,大西门内有个杨家酒坊,后土街有个孙家酒坊。民国年间,引凤街有个顾蕴珊酒坊,顺河街有高少九、马四两家酒坊。山河街有岑义成、林复太、裕和公、林恕太等多家酒坊。当时,酿造酒的方法仍是袭用陈旧的老法,完全依靠酒把式的勤劳和经验。高少九、马四、顾蕴珊等人精心钻研酿酒方法,掌握了一套熟练的酿造技术。所以,他们的生意一直兴隆,直到怀城沦陷。
  酱园。清末时有黄长盛、沈万顾、陈德丰、孙隆丰、刘和太、房大有、张祥盛、亢家八家酱园店。以黄长盛、刘和太、房大有三家的生意最为兴隆,可称得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黄长盛店主黄老锡无子,他要了黄木匠之子黄小仲、黄香谷之子黄小廷为双继子。刘和太店主刘三爷丁财两旺,他本人被推选为东门口绅董,后来他的孙子刘洪九在引凤街又开设了分号。房大有家人口众多,分家后除大关东首老店外,又在顺河街增设两处分店。怀城人常说:一药二酱园。如经营得宜,确实是子孙业。
  中药店。清末时有东顺兴、杨春生堂、长春堂、大生堂、张恒春堂、沈同寿昌和宋祖为、顾玉生、宋祖怡等人开办的多家药店。那时,杨长春堂、东顺兴两家药店的生意最为兴隆。杨长春堂以饮片清洁,质量考究而著称。每日,柜台前的顾客大有应接不暇之势。东顺兴以批发药材为主要生意,店主原籍毫州,此人善于经营,对药材也十分内行。当时怀远乡镇的小药铺都是他的主雇。以后,沈同寿昌虽然也经营批发药材的生意,但较东顺兴是大有逊色。战后,因汤竹贤已成为名医,他在兴街子开设大年堂,生意兴隆。
  糖傲业。大西门外有杨家糖坊、锦霞门张家糖坊、西门外有仲家糖坊、东门外有裴家糖坊、北门口有张家糖坊,因各家糖坊分布的比较适中,生意也无所轩轾。裴家糖坊店主裴化邦交游较广,规模较大,他本人又是理门公所(戒烟酒的)负责人,后来怀城炸傲子的人多出自他的门下。
  麻窑业。淮河上游六安等地的茶麻、溜布、树皮(湿鱼网用的)、雨伞、栗炭、筷子等,淮河下游枫山窑的瓦罐、碗盆等类的日用品,以及苏州的苏缸,上窑的窑缸,红庙子的黄盆等都运来怀城销售。当时,陈太豫、欧阳仲轩的茶麻行和谢蔚轩的窑货店,生意兴隆,营业额较大。
  铁货业。清末时水门口的殷兴隆、引凤街的张祥盛、文昌街的范义和三家都经营铁货业。张祥盛家还附有炉房,自己可以翻砂。民国年问,张汉臣、郑子芬、张孟乎、谢祝九等人和广沅隆都经营铁货,也经营桐油。怀远大关撤销后,营业日渐低落,多数迁往蚌埠。
  杂货业。清末时有宋复怡、同太和、李太和、协隆太四家杂货店。民国年间有宋怡和、恒沅隆、荆昌、廖振太、福庆公、殷中和、敖聚昌、朱义隆、林越太九家杂货店。抗战前,宋怡和、荆昌两家杂货店生意兴隆,名列杂货业之首。战后,朱义隆、敖聚昌为全业之冠。
  广货业。怀城的广货业以叶义兴、汪裕太、刘天太、耿歪子四家为主,他们货物充实,品种花样繁多,可执广货业的牛耳。
  浴池。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城关共有七处浴池。它们是关口高建侯开办的青莲浴池、东顺河街房道生开办的大观园浴池、文兴街韩世朗开办的玉泉浴池(后处理给汪献淮,改名为大兴池),北门口韩次常开办的三星浴池,沈配臣开办的浴德池(现在的南门口浴池),宋家保祖父开办的新华浴池(现在的北头浴池),李辅臣开办的荆璞浴池(地址在现在剧场东首)。大观园浴池及茶房均由扬州人承包办理,一切设备仿造沪宁,因此生意兴隆。尔后,浴德池、青莲池也相继改建,以期抗衡。
  鸡蛋厂。鸡蛋厂是陈荣堂经营的,此人原籍南京。厂址在原水利局院内(现该处已开发为步行街)。鸡蛋旺季时,鸡蛋厂不光大量收购怀远鸡蛋,还远收到蒙城、阜阳地区的鸡蛋。厂内有女工200多人,他们将鸡蛋的蛋黄与蛋清分开,经加工后出口。
  耀淮电灯厂。耀淮电灯厂实际是个小型发电厂,电机都是从外国进口的。这个厂是殷士希经营的,厂址在现在西煤建北首的大坝子底下。    。
  竹木业。清末时,李大顺、马洪太、温老会、谢老维四家竹木行生意兴隆,货源充足。日本人投降后竹木业更如雨后春笋。
  另外,怀城还有两家轮船股份公司,一家是便商轮船有限公司,是穆子均经营的。另一家长淮轮业公票处,是与蚌埠轮船公司合股经营的,张光汉任该公司怀远方面的经理。轮船主要从事客运。 注:□处为古僻字,字形为两个“山”并列,读音同“新”,义为二山并峙。据传说,这个字是清朝翰林林之望所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9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18]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2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清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开启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维新派开始主张君主立宪又遭封建势力毁灭,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第4个回答  2017-06-10
辫子是满族男人的标志清朝初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要留这样的辫子而造反,或者疯掉清末,剪辫子,意味着清朝的统治结束,也意味着封建愚昧的思想将要革除,这在思想邻域掀起了很大的风暴!

清朝灭亡是哪年?
清朝灭亡是1912年。以下是 1. 清朝末期社会背景:清朝晚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得清朝的统治基础逐渐动摇。2.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很快便取得了胜利。3. 清...

关于清朝末年的历史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清朝末期的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清朝灭亡是什么年份
清朝灭亡是1912年。一、清朝末期局势 清朝晚期,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滞后等问题,国家逐渐陷入困境。同时,外部势力入侵加剧,如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二、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标志着清朝统治地位的崩溃。这场革命旨在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清朝末年的惨败的历史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4、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清朝末期历史???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当上了大总统,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即2000多年的清政府结束。后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想复古做皇帝,最后众叛亲离,在革命党人的努力下,只做了83天的皇帝

清朝末期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结束,都可以叫做清末历史。中国有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逐渐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渡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过程也是中国漫长而痛苦在近代化过程。

清朝晚期的历史问题
清末的新军有北洋军和各省自己编练的新军。北洋6镇人数最多,装备最好,内部较为团结。各省新军一般只有1~2个镇(师)的规模,装备参差不齐,省与省之间有些矛盾。后来,清政府的新军制计划没有完成,清朝已经灭亡。清政府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亦称国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多沿袭绿营、寻防营等...

清朝历史的清末时期
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鼓励推翻清朝,建立中华共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文于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兴于长沙成立的华兴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

清朝末年历史
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