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吃饭观想什么。

如题所述

在寺院斋堂,都在显眼处写着吃饭时的五种观想,因此寺院的斋堂也称为“五观堂”,这五种观想虽然是针对出家人的,但在家居士也可以参考。五种观想内容简介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要掂量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粒粒皆辛苦。
二、醒己德行,全缺应供——提醒与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能享受这些食物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而不是贪求美味。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修行,就要维护身体健康。因为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佛教“五观”指的是什么
佛教用语。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一、僧侣在用餐时所应起的五种观想:即所谓的‘食存五观’。《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三〈随戒释相篇〉云食须观门五别:1、计功多少...

请问,佛教吃饭观想什么。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而不是贪求美味。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修行,就要维护身体健康。因为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

佛学必知:佛教五观指的是什么意思
五观指食从五观,是僧人过堂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视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寺院里的和尚怎样吃饭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

大乘佛教吃饭有什么讲究
食存五观。佛教认为进食时应存有五种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平时所吃的饭菜,都是由农人垦植、灌溉、施肥、锄草、收成...

佛教五观是什么意思
出家人用饭前有三念,首先用调羹吃三口汤,每一口作一念观想:第一念是“愿断一切恶”。断恶,包括吃饭时不生分别心,不去分别这个有味道,那个没有味道。有什么便吃什么,不要拣饮择食,或者打其他妄想。不要想:“这个地方真不好,吃饭时又不准讲话,很不自由,像坐牢。我来拜佛,还有这么多...

五观堂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有一个词语叫“食存五观”,即学道者吃饭时,要作五种观想。这五种观想分别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以此来约束身心,也是佛门中的一条规矩。知识扩展 五观堂,是出家僧人用斋饭的场所,也是寺庙...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僧人进食所作的各种观想,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其作用与目的的看法,体现的是一种出家佛弟子节俭感恩、平等慈悲的精神。简朴的丛林用斋,象征的是高远的智慧与宽广的情怀;小小的一钵里,盛满的永远是十方的护持与僧人的自省,在一粥一饭、一饮一啄间,不断地提醒著每个时代的僧人时时反省、精进办...

计功多少,量比来处,忖己德性,方堪受食,妨心离过 不生贪爱,正事良药
五种观(guàn)想,虽是出家人吃饭时的修行方法,但在家的佛教信徒,也可以了解、修学,从而增进道业,这五种观想分别如下。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一颗种子,经风晴雨露、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融合了宇宙万有才能收获,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试计算,一餐饭,从农人耕种、收获、舂磨;...

五观堂是什么意思
所以吃饭前应作离过贪观。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饭是为了治疗饥渴,长养身体,以更好地从事佛教事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着。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因此三餐只是为了治病,为什么要贪求执著呢?既是为求饱腹,让身体健康,因此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