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问题

本来不在意X灵法门,可是在百度知道宗教版块经常看到有人极力推荐L台长的博客,我就去看了看。看了后有太多的疑问。台长,有48法身,神通广大,可以和观音菩萨直接对话……貌似超越了古今所有高僧大德……佛教给我们指出了轮回的原理以及解脱轮回的方法,不应该靠神通来吸引信徒吧?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释迦摩尼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7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讲世出世间法,就像从小学到大学,哪一个阶段都是佛法,听得懂小学的上小学,听得懂大学的上大学,这就是众生善根与根性的不同,与因缘也有关系。所以当今社会上有信耶稣教的,信伊斯兰教的,信道教的、信佛教的(各宗派),当然还有信许许多多外道的,还有什么(宗教信仰)都不信的。
至于L台长的X法门我们不必要过多的探究,任何存在都有它的“合理”空间,就像到寺院烧香拜佛的香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不必为此担心(正人修邪法邪法亦正,邪人修正法正法亦邪),心要放下(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对于学佛真修(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弟子来说,机缘相遇时也是可以给予劝导的。我们依教奉行,坚持‘八正道’、‘四依止’、‘戒定慧’,不会受到末法时期各种新创“法门”及神通的诱惑的。
第2个回答  2013-04-26
道友后面两句说的较在理。但当今的宗教已经失去了原始真义,百姓的话叫没有真东西了。佛陀在世时就说过,狮子身上虫自食狮身肉。身穿袈裟所作所为背离真正的佛理。
不管是谁,传什么功法,验证其是否具有大解脱力量是否正统,那就是能否得到经典里所描述的能得到钟声鼓声海潮声及胜彼世间音。及无量光。心胸是否更开阔,有智慧,改变自己世俗的缺点,慈悲博爱。神通只是修行道路上的副产品。对神通过于执着追求极易偏离真理。另外,不管是谁,只要吃动物的肉,就是外道。
第3个回答  2013-04-26
阿弥陀佛!师兄,末法时期佛陀为我们佛弟子指引了方向,嘱托了所应依止的: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戒是何戒?戒身、口、意三恶,另外,佛在楞严经中讲说得极为详细,师兄们可以参看。我们应依佛所言所教,不依他教。依佛教,不依人,不依法师,不依居士,不依台长,唯依佛教。
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谨遵世尊教导,依教奉行!为佛弟子,而非他弟子!
第4个回答  2013-04-27
象这种神乎其神,自封的神通能力,你最好不要相信。建议你看看网上的《认识佛教》就清楚释迦牟尼是怎么样度众生了,佛的神通那么厉害,却讲经说法49年来度众生,可想而知呀!

佛教为什么衰落了?
3. 第一个问题是佛教的简单化。有人错误地认为,只需念佛号便足矣,无需其他修行。这种观点忽略了佛法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修行法门。实际上,这种简单化处理会导致佛法智慧的缺失。4. 第二个问题是佛教的形式化。许多人过于注重宗教仪式,如早晚课、法器演奏、唱赞等,却忽视了这些仪式背后的深层含义。

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消极、积极代表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前者看得虚无,易流于断见;后者看得实在,易落入常见。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误解:第一,出家制度。出家人放弃世俗生活和对感情、财富、地位的追求,从世间标准看,给人消极的印象。其次,生活方式。出家...

佛教问题
1.地球上的人如果遇不到佛,是缘,不是佛菩萨舍弃这些人。《佛法灭尽经》中说7000年后,佛法完全消失。这不是佛舍弃人,而是人舍弃佛。譬如现在,多少人都是舍弃佛菩萨的啊!2.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在久远劫前是师兄弟,《法华经》等佛经都有记载,佛经上确实记载,释迦牟尼佛是因比弥勒佛精进...

问几个佛教问题
对于中国的佛教徒来说,问讯是佛弟子必学且例行的佛门行仪。例如今人皈依三宝之后,皈依证明师的第一个责任,便是教授合十、问讯等基本礼节。一般佛弟子学会了合十与问讯后,他们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无论进入寺院或个人在佛菩萨圣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萨顶礼致敬。在顶礼圣像之前,往往先有一个...

佛教问题
2.佛经的早期翻译过程,即直接意译,以魏晋玄学道家名词来解析。然则二者属不同语系,不同文化区域。虽然有一些相似的意趣。但是各个有许多不共的专有名词。全部以玄学解析,则失去佛教的独特性,一些大师在传教,译经的时候,有意或者无意的造出许多名词,以显示佛教的独特性。随着佛教的流传,一些名词...

佛教高手何在?问两个佛教问题
1,天界来的觉悟者到人间来度化众生,他是谁呢?答案:你知道的,都不是,你不相信的,都是;磨练了你意志和成长的,都是;令你增长邪见,傲慢,自以为是等的,都不是。。。2.为什么没有觉悟的猪?不是没有,是你没有觉悟,所以不知道谁是觉悟,坦白说,他们用他们被人类主宰,杀害,等等表现来...

佛教问题?
佛教教导我们,心即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佛性。前生与今生,佛性不变,只是我们迷失于世间的琐事中。事业与文章可能短暂辉煌,但最终都将归于平淡。神仙与富贵,都是虚幻的追求,真正的智慧与平和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会心之处即为佛地,泉水清冽在于山间。戒律是通往佛性的阶梯,佛是智慧的...

关于佛教的一些矛盾疑问
先不说成不成佛的问题。比如你到了一个地方,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南西北,莽莽撞撞,心中焦虑疑惑,即便有暂时的快乐,心里很快又会迷茫。可是当你转过向来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轻轻爽爽。这就是迷和悟的区别。迷就是凡夫,悟就是佛。3.佛经里是用物质世界的种种形象描写的精神世界,在翻译的过程...

关于佛教的一些疑问
9、佛教以前是可以吃肉的(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专为已杀),现在南传佛教(部份东南亚地区)和藏传佛教都还可以吃肉。8、打个比方来说这个问题,投胎转世,就象人搬了家住一样,房子的款式(转世后可能男女,肤色,高矮胖瘦都不一样哦)虽然不同了,可住在里面的主人还是没变,他有着同样的...

佛教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简短点
生死是佛教最根本的问题!人的神识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人是六道之一(天 人 阿修罗 地狱 饿鬼 畜生 ),如不修行人只会在六道里轮回 分段生死 只识今世 不知前生 轮回无了期!!!佛教人向善断除执着 分别 妄想 进而了生脱死 成菩萨 成佛 广度众生。佛教人发...

相似回答